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竞赛试题50题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502754 上传时间:2017-03-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竞赛试题5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竞赛试题5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竞赛试题50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竞赛试题50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竞赛试题50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竞赛试题50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竞赛试题50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知识竞赛试题 50 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于( )年做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A、1979 B、1990 C、1991 D、19922、中学、小学校园周围 200 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三厅两室两吧” 。200 米范围是指的是( )A、学校大门口与“三厅两室两吧 ”之间的直线距离。B、校园围墙或校园边界任意一点与“三厅两室两吧”之间的直线距离。C、学校大门口与“三厅两室两吧 ”之间的路程距离。D、校园中心与“三厅两室两吧 ”之间的直线距离。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是( )。A、调解矛盾纠纷B、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C、预防违法犯罪D、开展综治平安建设

2、宣传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主要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 )三部分内容。A、倒查问责制B、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C、 “一岗双责”制D、晋职晋级征求综治部门意见制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 ) 。A、打击、排查、教育、改造、监督、建设B、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C、防范、控制、教育、管理、建设、改造D、打击、防范、教育、控制、管理、改造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 )的属地管理原则。A、条块结合,以块为主B、条块结合,以条为主C、条块结合,宜条则条,宜块则块7、大力加强( )工作是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措施。A防

3、范 B思想 C组织8、1999 年 6 月 28 日,我国颁布了一部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重大意义的法律,这部法律是( ) 。A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9、凡年满十六周岁,从事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暂住地( )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派出所或者流动人口申报点申报暂住户口登记。A、3 日 B、5 日 C、7 日 D、15 日10、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 )日内退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A、五 B、六 C、七11、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以刑满释放人

4、员的( )进行帮教安置。A、住所地 B、经常居住地C、户籍所在地 D、监所所在地12、申请确认见义勇为,可以由单位或个人举荐,也可以由行为人提出申请。公安机关接到举荐或申请后,应当及时核实、确认,时间不得超过( )天。A、五天 B、七天 C、十天13、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周岁的公民。A、14 B、16 C、18 D、2014、 “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是( )在 80 年代初提出来的重要思想。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15、实践证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方针,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 )途径。A、基本 B、根本 C、重要16、根据 1

5、99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 ,归纳起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手段主要有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 )手段。A、强制 B 问责 C、文化17、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实行( )相结合的原则。A、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B、物质奖励和颁发证书 C、颁发证书和精神鼓励1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专门机关包括党委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 ( ) 。A、政协社法委 B、司法行政机关C、人大内司委 D、法制办19、治安防范措施主要有( )A、人防、物防、技防、心防B、人防、物防、技防、联防C、人防、物防、技防、消防D、人防、技防、心防、联防20、当前

6、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具有以下特征( ) 。A、对敌斗争的复杂期、刑事案件的高发期、矛盾纠纷的凸显期B、政治斗争的复杂期、刑事案件的高发期、矛盾纠纷的凸显期C、对敌斗争的复杂期、信访案件的高发期、刑事案件的频发期21、 “三调联动”指的是( )三者衔接联动。A、行业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B、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C、专业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D、人民调解、专业调解、司法调解22、人民调解协议在( )日内可以申请司法确认和强制执行。A、15 日 B、30 日 C、20 日 D、10 日23、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的部门是(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B、乡级以上地方

7、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法院D、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法院24、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要求全面实现( )的工作目标。A、小事不出村居(社区) 、大事不出乡镇(街道) 、重大疑难纠纷不出县(市、区)B、小事不出村居(社区) 、大事不出乡镇(街道) 、重大事情不出县(市、区)C、小事不出村居(社区) 、大事不出乡镇(街道) 、信访问题不上交25、根据旅游法规定,旅游者购买、接受旅游服务时,应当向旅游经营者如实告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健康信息,遵守旅游活动中的( )规定。A、旅游合同 B、安全警示C、旅游服务26、行政调解一般程序包括( )A、申请、受理、调解、结案、

8、归档;B、申请、受理、调解、结案;C、申请、受理、调解、反馈。27、对于索赔( )元以上的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当引导患方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合法途径申请调解或依法诉讼等。A、2 万元 B、5 万元C、10 万元 D、20 万元。2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 )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C、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D、法制宣传教育29、现代邪教一般打着( ) 、气功、传统文化等旗号招揽信众,对此,人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A、宗教 B、政治 C、经济 D、旅游30、从我国历史和现实情况看,

9、邪教的根本目的是企图谋取( )地位和权力。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精神31、邪教通常利用各种( ) ,引诱信徒消极厌世,挑动他们对现实和政府的不满情绪。A、社会矛盾 B、家庭问题C、人际关系问题 D、环境问题32、邪教“教主”为了达到( )的目的,散布“末世论”等谣言,威胁恐吓群众,让一些人产生依赖、恐惧心理,扰乱社会秩序。A、教主崇拜 B、环境保护C、强身健体 D、社会和谐33、邪教“教主”利用散布歪理邪说、谎言骗局、心理暗示等手法,对其组织成员实施“洗脑术” ,并用惩罚、威胁等恐吓手段,让人“进得来,出不去” ,人人自危,从而达到( )的目的。A、练习功法 B、精神控制C、健身强

10、体 D、包治百病34、我国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 )举行。A、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B、商业场所 C、中小学内D、公开场所35、上网时发现邪教宣传内容,正确的做法是( ) 。A、仔细阅读相关内容B、向别人传播C、不听、不看、不信、不传D、下载并保存36、发现有人散发邪教宣传品,正确的做法是( ) 。A、立即制止,并在第一时间报警B、接受宣传品 C、不管不问D、阅读宣传品上的相关信息37、公民收到“”等邪教宣传品后应将其( )或送交公安机关。A、销毁 B、传阅 C、收藏 D、复印38、法律援助的作用是( )A、为经济困难的纠纷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B、为纠纷当事人

11、提供法律咨询C、固定证据D、为法官认定证据服务39、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 。A、14 周岁 B、16 周岁C、18 周岁 D、20 周岁40、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 )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A、禁止进入 B、未成年人禁止进入C、小学生禁止进入D、衣冠不整者禁止进入41、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 。A、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42、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诉讼,而此处所谓“民”的正确理解是( )A、公民 B、农民 C、老百姓D

1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A、3 个月 B、6 个月 C、1 年 D、2 年44、信访人如果是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 )人。A、2 B、3 C、5 D、745、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 )负责执行。A、司法行政机关 B、司法所C、法律服务所 D、社区矫正机构46、用人单位自( )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A、书面劳动合同订立 B、用工C、书面劳动合同登记D、书面劳动合同生效47、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

13、害的, (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A、行为人 B、监护人 C、其所在的单位D、行为人或者监护人4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提出了( )法治体系建设目标。A、三大 B、四大 C、五大4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 )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A、立废 B、立改废 C、立改废释50、委书记陈俊卿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 济与社会发展的论述中强调( ) 。A、继续推进依法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B、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C、强化立法和法律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