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2013.6.7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27503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2013.6.7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2013.6.7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2013.6.7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2013.6.7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2013.6.7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2013.6.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2013.6.7(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业水平测试 末段复习专题汇总,经济生活,一、货币1、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2、货币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3、常见信用工具的用途信用卡: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支 票:转账、支取现金等。,二、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二、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由价值决定。2、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生活必需品、高档奢侈品) 相

2、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替品、互补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生产规模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三、消费1、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四、劳动者1、树立正确择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2、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五、收入与分配、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3、分配制度。、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2、国家财政对于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3、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六、面对市场经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1)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P83 a.为了弥补市场调节不足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b.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c.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

4、调控的职能(2)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P84 a.经济手段 (为主) b.法律手段 (为主)c.行政手段(3)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七、经济全球化 1、表现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 、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2)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3)对外开放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政治生活

5、,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权利: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荣誉、安全和利益 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2、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从选民角度看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从被选者角度看有: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民主监督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其他(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民主决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民主管理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二、政府的要点、政府的职能(1)政治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2)经济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

6、建设(3)文化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服务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2、依法行政,三、中国共产党的要点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c、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

7、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b、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共的领导; c、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e、多党合作的主要机构:人民政协。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宗教政策,五、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2、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3、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 4、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5、和平与发展:

8、时代的主题 解决和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6、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a、当今国际形式的突出特点 b、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文化生活,一、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技教育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升文

9、化素养。b、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自己的强权政治。,二、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塑造人生a、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加人的精神力量;c、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知道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重要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文化

10、具有多样性,应树立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观念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必要性: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原则:一律平等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及特点方式: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现代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优点: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四、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双重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 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11、到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2.继承传统文化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影响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五、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a、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b、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六、中华文化1.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三个特征: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c.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重要原因:

12、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七、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哲学生活,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1)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反作用物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地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地意识对事物的发

13、展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a、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b、规律的特点: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c、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二、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1)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

14、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2、真理(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2)基本属性: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3)认识的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三、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整体与部分 原理:整体由部分构成,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 定作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功能状态及变化也影响到部分。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学会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方法论: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2、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普遍性(3)发展的趋势: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要充满信心。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挫折与考验。(4)发展的状态: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还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