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0262481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市 场 医 学 部 龚 华 岳免 疫 应 答效应TC、TD TH 成熟TC、TD 细胞免疫辅佐细胞 抗原递呈 细胞因子 (巨噬细胞) 记忆性T细胞活化TH 记忆性B细胞抗原 成熟B 浆细胞 Ig 体液免疫感应阶段 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 疫 苗 接 种 的 反 应 一般反应应和加重反应应: 由制品本身的特性引起 的反应应,其性质质和强度随制品而异。最常见见的是 局部红肿、浸润及发热发热 反应应、 加重反应应只是一 般反应应的加重或发发生的比例略多一些,均属正常 反应应。 异常反应应:使用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 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

2、组织器官、功能损 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应 /事件: 由于预预防接种所造成的受种者 的身心,组织组织 器官等受到损损害的反应应/事件(包括 异常反应和非异常反应)一 般 接 种 反 应 的 种 类 1局部反应 部分人在皮下或肌内接种疫苗后1224小时,在接种部位出 现红晕、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一般红晕平均直径2.5cm为弱反应;2.65.0cm为中反应; 5.1cm为强反应。个别人除局部有红晕、浸润外,可能有局部 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也称为强反应。以上反应一般在4872 小时内消退,很少持续34天。接种某种活疫苗,可出现特殊形 式的局部反应。如皮内接种卡介苗,2

3、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 后局部化脓,偶有同侧腋下淋已结肿大,一般要在2个月左右结痂 ,形成疤痕。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少数人局部可出现硬结。 2全身反应 部分人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全身不适等症状。824小时体 温37.137.5为弱反应;37.638.5为中反应;38.6为 强反应。发热一般持续l一2天。少数儿童接种麻疹或风疹疫苗5 7天左右可有发热、一过性皮疹。在发热的同时,部分人伴有头晕 、头痛、乏力和周身不适。个别人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等胃肠道症状。 一 般 反 应 的 特 点1,属正常反应应2,反应程度局限在一定限度内,除个别人因 机体差异反应略重外,多属轻微;3, 反应

4、过程是一过性的而不是持久性的;4, 反应不会引起不可恢复的组织器官损害, 或功能上的障碍(但卡介苗局部瘢痕除外);5, 无后遗症一般接种反应的处置一般接种反应无论是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一般都无需特殊处理,注意适当休息,多饮 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对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 每日数次,每次 10一15分钟,可以帮助消肿 ,减少疼痛。卡介苗的局部反应 不能热敷。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可采取对症治疗,如 有高热、头 痛,可适当给予退热药。 加重反应的特征强度加大 频率增加 与疫苗的批次相关达一定程度可转化成不良反应引起加重反应的主要原因群发性红肿、疼痛和甲醛含量,无菌淋巴结肿大与

5、疫苗保护剂、疫苗质量群发性儿童高烧和疫苗聚合体异 常 反 应 的 特 点异常反应:在预防接种时有时会出现一些和预期的目的 相违的无过失反应,这些反应具有伤害性,不可 预见性,被称为异常反应。异常反应有以下特点: 与制品的种类类有一定联联系,但只发发生于个别别人 (与受种者体质质有关); 反应应性质质、临临床表现现与一般反应应不同; 反应应程度比较严较严 重,必须须及时时就医诊诊治。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情况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 、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 的损害;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

6、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 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 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 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 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分类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大体上可分为: 非特异性反应 精神性反应 生物学特异反应 过敏性反应 免疫缺陷所致的严重反应 原因不明的反应等 非 特 异 性 反 应 (1)局部化脓性感染 由于疫苗分装或安额破裂而使疫苗污染致病菌 ,或者是由于注射器材、接种局部消毒不严而引起。典型的症状 有接种局部的红、肿、热、痛,严重的引起脓肿。处理方

7、法:主要采用抗炎症治疗。 (2)全身化脓性感染 多数是由于不安全注射引起,有高热、昏迷和 败血症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不及时抢救,往往造成死亡。 处理方法:住院抢救治疗。 (3)无菌性脓肿 多数是由于接种含吸附剂疫苗引起,或因注射部位 不正确,或因注射过浅、剂量过大、疫苗使用前末充分摇匀所致 。于注射后23周在局部出现硬结、肿胀疼痛,持续数周至数月 不愈。轻者局部有波动,或从针眼流出粉色或带有血丝稀薄脓液 ,重者溃破,经久不愈。 处理方法:轻者用湿毛巾热敷促进吸收。若已形成脓肿,末 破溃前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以防止经久难愈合。如 脓肿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而有空腔,则需切开排脓,必要

8、时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有继发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此类非特异性反应是医疗事故/质量事故引起的不良反应常见的精神性反应及处置方法 晕噘 是指被接种者在接种时,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而 造成暂时性脑贫血引起的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 俗称晕针。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气候闷热 等情况下,易发生晕撅。晕瘚还多发生于精神脆弱的儿童和妇 女。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有心慌、恶心、面色苍白、手足发冷 、发麻、全身出汗等,经过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正常。严重者 ,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发冷、心跳缓慢、脉 搏无力、血压略有下降,并失去知觉。数十秒钟至数分钟即可 恢复清醒,一般可

9、完全恢复或有l一2天头晕、无力。处理方法: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轻者平卧,头部放低, 松解衣扣,注意保暖,口服温开水或温糖水; 一般短时即可 恢复。严重者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或给予安钠加(苯钾 酸钠咖啡因)中枢神经兴奋剂。经过处置后,在35分钟内仍不 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医疗单位抢救治疗。 常 见 的 精 神 性 反 应 急性精神反应 是一种与精神因素或身体素质有关的急性反应, 在疫苗接种中偶可见到。常见的有癔症和急性休克性 精神反应。这类反应并非是疫苗直接所引起,而是精 神或心理因素所致,也称为心因性反应。在临床表现上 既不同于过敏性休克,也不同于晕厥。焦虑和恐惧是 主要诱因。这类

10、病人的最大特点是主诉症状和客观检 查体征不符,而且意识并不丧失。各种症状常在患者 注意力转移或进入睡眠状态后明显减轻,预后良好。 有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癫痫、脑病和颅内损伤史者尤 易发生。 癔 症 主 要 临 床 表 现反应类型 主要临床表现自主神经系统紊 头痛、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或潮红、 乱 出冷汗、肢冷、抽搐、阵发性腹痛等。运动障碍 阵发性抽搐、下肢活动不便,四肢强直。感觉障碍 肢麻、肢痛、喉头异物感视觉障碍 视觉模糊、一过性复视精神障碍 翻滚、嚎叫、哭闹其 它 嗜睡(阵发性)群 发 性 癔 症 的 特 点 (1)急性群体发病:有明显的精神诱发, 焦虑和恐惧是主要诱因 。多数起病急骤,可有

11、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种临床经过。有“传染 性”。 (2)暗示性强:在他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启发下,或看到某 种事物“触景生情”,并可相互影响,诱发症状。 (3)发作短暂:绝大多数病人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运动障碍 520分钟,精神、感觉障碍1030分钟。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可 达1小时或更长。 (4)反复发作: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表现可以完全一样,发作 次数210次不等,少数发作次数更多。 (5)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不符,无阳性体征。 (6)女性、年长儿居多,发病者均属同一区域,处同一环境,同 一年龄组在同一时间发作,并受同一种精神刺激引起。 (7)预后良好。安徽泗县甲肝事件分析 头天发给接种通知。

12、害怕 发给疫苗学生排队等候3060分钟。产生焦虑 在教室集中注射。加重焦虑恐惧 出现异常反应未做心理疏导,出现多例类似病例 诊断错误,未按心因性反应处理,集中给予抗炎 治疗 家长的询问,出现死亡病例,增加学生的恐惧 媒体过度报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关领导过度关注,全体受种者体检,造成全民 恐慌,加重病情。消 癔 原 则 及 治 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教授 杜亚松 提出消癔原则:一了解:让病人了解癔征。两同样:发病,无病同样治疗。三隔离: 家长与孩子, 重症与轻症, 孩子与孩子。四治疗: 心理, 环境, 暗示, 药物。 治疗 (1)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无须特别关注。如果病人在丧失知 觉时可用棉球蘸

13、少许氨水置于鼻前,促其苏醒。 (2)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安定)成人每次2.5 5mg,儿童每次0.10.2mg/kg。 (3)暗示治疗收效最佳,心病心医。如注射生理盐水和给维 生素的同时给予结合心理暗示;也可用物理治疗,如针刺 人中,印堂,合谷等穴位或应用电针治疗。 (4)尽可能在门诊治疗,尽快予以治愈。 关键 医生 家长过 敏 性 反 应 过敏性反应隶属于超敏反应,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中过敏反应最常见。它是受同一种抗原(致敏原) 再次刺激后出现的一种免疫病理反应。可引起组织 器官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多样化,轻则 一过即愈,重则救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危及生命 。 超敏反应有四型

14、 型: IgE介导型 型: 补体依赖型型: 免疫复合物型型: 细胞介导型、迟发型 免疫接种的过敏反应大多属于型、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变应原 机体 IgE(抗原、半抗原)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变应原 IgE-肥大细胞、 IgE-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全身性 皮肤 呼吸道 胃肠道过敏性休克 皮疹、寻麻疹 哮喘 恶心、呕吐过敏性鼻炎 腹痛、腹泻 型超敏反应以急性休克、水肿、皮疹为典型特征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抗原-抗体(IgG、IgM)局部沉积补体C3a、C5a C567 C3b Fc肥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血管活性物质 溶酶体酶 激肽系统 碱性蛋白 组织胺类 凝血系统休克 组织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