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人教版.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259682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人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人说课稿人 教版教版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它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58 页。一、说教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等知识铺平了道路,在本节课中,学生要学习积的变化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弱,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分析

2、,我将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理解其探究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并且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能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表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运用。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会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的方法,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献爱心的好品质。二、说教学设想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我将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注重:.注重探究过程的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这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注重

3、变与不变思想的渗透:通过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为了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我们班与希望小学四(1)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请你计算一下,一盒水彩笔 6 元,如果买 2 盒要花多少元?买 20 盒,买 200 盒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列式计算一下,学生会列出算式:62=12(元) ;620=120(元) ;6200=1200(元) 。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买文具”的具体情境,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提供素材,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

4、,理解规律第一层次:感知规律。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先独立思考一下,有了想法之后四人一小组相互讨论,之后教师巡视,全班反馈。我会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进行观察,学生会发现从式到式,从式到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 10,积也乘 10;学生也会发现从式到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 100,积也乘 100。那如果从下往上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从式到式,从式到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 10,积也除以 10;学生也会发现从式到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 100,积也除以 100。那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先独立说一说,再同桌之间相互说

5、,从而由学生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第二层次: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我们需要再举一些例子来验证一下,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如果有一个例子出现不同的情况,我们就不能把发现当成规律。第三层次:验证规律。请每个同学写出 3 个算式,同桌相互检查,并交流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在别人的算式后面接着写一些。学生会写出 712=84、76=42、73=21;或者6150=900、630=180、66=36 等等。第四层次:归纳结论。同学们,黑板上这么多算式,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变化规律?先独立地说一说,

6、再同桌两人相互说,最后我会指名学生说,从而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这里除以的数可以为 0 吗?不能为 0,因为 0 不能作除数。第五层次:拓展延伸。刚刚大家已经知道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那么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加(或减)几,积是不是也加(或减)几呢?学生会发现这是不成立的,例如7(12+1)(84+1) 。第六层次:解释应用。我会出示一个神奇缺八数。23456799=111111111234567918=222222222234567927=()234567936=()234567945=()234567

7、9()=()通过这个神奇缺八数的应用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奥秘。有效地数学学习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在本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丰富了学生的体会,加深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学以致用,分层练习我会将做一做作为基础练,以巩固新知识,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我会将“一所小学扩建校园,准备将长方形操场的宽度从 8 变成 24 米,长不变,扩建前的面积是 560 平方米,问扩建后的操场面积是多少?”作为综合练,通过这道题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475=180036104=3744(246)(756)=1800(364)(1044)=3744(243)(75)=1800(36)(104)=3744我会将这道题作为拓展练,通过计算这几道题目,让学生发现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他们的积是不变的,从而进行拓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四)课堂回眸,内化提升第四环节:课堂回眸,内化提升。此时,我会请学生来说说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吗?从而结束本节课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