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24918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理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康利(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中学高级)刘秀洪(北京市朝阳区陈经纶中学,中学高级)一、思想品德课的特征及任务1道德课程的突出特点(1)目的不在于仅仅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而在于价值观念的确立、态度的改变,以及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2)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对课程的实际效果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因素。(3)必须借助于多种形式和途径。2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设计和实施主要完成五个任务:(1)提高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现实社会中是非好坏善恶等道德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规范的认识。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学生中的某些错误言行和不道德的行为往往出自于正确道德认识的

2、缺失。所以,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素养是“知己知彼”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智力水平,具备心理学知识,能够判断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备好学生的基础上了解学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理论联系实际,选取符合学生认知要求的典型事例进行教学。(2)发展道德思维能力强迫与灌输或者说教都不能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正确的认知,因此学生也不能形成正确的行为动机,也就难以升华到道德自律的层次。思想品德课在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决策能力以及道德抉择能力。思想品德课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意味着借助理性的力量,使学

3、生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及道德规范,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具体的道德情景能进行道德推理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实践道德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选择判断的能力。不仅能够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困惑选取生活中典型案例,促使学生思考、选择、判断,而且教师还要发挥引领的作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做选择,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觉悟。(3)陶冶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道德结构中的要素。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条件和重要因素。道德情感在思想品德课中具有激发鉴别选择和调控功能,能促使学生积极接受道德教育,也可阻碍道德认识。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特别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学会创造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使

4、学生动情,受到感染。现代教学中主要采用“以境育情、以理育情、以美育情”的方式。以情景激发情感;以体验培育情感;以事例强化情感;以理性提升情感。(4)榜样示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榜样示范的心理基础是道德思想和人格精神的现实化、情绪化,因而榜样示范不仅是重要的道德教育手段,也是优化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设计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5)强化道德实践,指导道德行为与其他学科不同,思想品德课主要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的信念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行为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最重要标志。一般地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从知开始,以行结束。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优化课堂设计中还要具备重要

5、的活动设计能力。二、思想品德课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改革,就是使学生从他主、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多样、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大力倡导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 标准(2011 年版) 倡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与分享中扩展自已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这些目标被简略地称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1体验学习体验式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或一定的情境,通过认知、

6、体验和感悟,在实践或亲历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常见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有“情景模拟” 、 “参观调查” 、 “角色扮演” 、 “实验制作” 、 “实践亲历”等等。从认识论角度理解,体验学习的方式能促进或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价值论角度理解,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体验式学习不仅要关心学习者是否获得体验,而且关心学习者获得什么体验,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体验后的感悟是什么。这种学习方式的特征,重在学生自主的感悟与体验,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对新情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感悟或体验,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它适用于情景感染类的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实施

7、策略:(1)情境设计要得当,要有真实性。情境设计要得当,要有真实性,才能确实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 、 “心临其境”的效果,并能从中获得感悟。因此,情境或活动是体验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步骤,情境和活动创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体验的获得。有效的创设情境或活动的行动策略:a)面向学生生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b)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自己对观点有深入的感悟。c)目的性要强,情境、活动能有所悟、有所启发。(2)体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进行体验时,教师要在行为、情感、认识等方面有得当的引导,要把学生从物境、引入情境、心境、意境,使感悟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升。有效的引导分析、研究的行动策略:a)教师要

8、明确情境或活动的设计目的,这样才能引导到位。b)要关注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或活动中参与或亲历的反映,及时导向。c)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空间,让学生体味、感悟。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引发学生更高层次的感悟和体验。(3)加强反思,引导领悟。体验是学习过程,反思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是提升认识的高级阶段。反思是体验后的感悟过程,反思、感悟,才能将静态的经历感受,心灵体验,被激活,被催化,使其与所学的内容产生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反思的引导。有效的引导反思、领悟的行动策略:a)精心设计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反思、梳理所获得的直接感受,激活他们

9、原有的经验,深化认识,并获得新的意义建构。b)关注和捕捉生成性的问题或新认识及感受,积极引导互动交流,进一步促进情感和认识的升华。2探究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有五个基本特征:其一,在探究学习时,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探究问题。其二,提出假想,要根据问题收集各种论据(论证资料) ,以解释问题。其三,对所收集的各种论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四,

10、进行交流和论证,对获得的资料有明确的评价,对问题形成初步的解释和结论。其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得出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阐述交流。实施策略(1)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起点,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因此我们应首先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出或呈现问题进行研究,显然问题有价值、值得探究才能使教学和学习具有探究性。而问题呈现得巧妙,则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参与的积极性。(2)指导学生收集各种论证资料解释探究问题的相关资料就是论据,论据是否有力是解决探究问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收集论证资料。论

11、证资料包括多种形式,有数据资料、案例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视频资料、文字说明资料、亲身经历资料、具体实物资料等等。资料收集的过程是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体现。因此学生自己收集,特别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确定、选择收集所需的资料,这样才能使探究学习更有意义。哪些资料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更有意义,对于所论证的问题更具说服力,我们认为:a)尽可能是亲历性的资料。如:通过自己观察得来的;实验得来的;生活经历中的实例或体验;实际调查、测量、统计的资料b)尽可能是来源于生活的资料。现实生活中资料更生动、典型、具有时代性和影响力,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资料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其信度更强。c)多种呈现形式的资料

12、。论证资料越具体形象,就越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问题,提高探究的效益。d)针对资料要设计有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筛选有意义的资料。(3)分析、研讨要有深度分析研讨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论据和问题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研究,所收集的资料,才能具有意义,发挥论证作用;才能达到强化观点,提升认识,激发情感的目的;才能使探究式学习有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尝试思考、分析问题,学习进行对比分析、寻找规律分析、观察发现新现象、新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等分析方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深探究活动。有效的引导分析、研究的行动策略:a)教师要认真思考和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探究的框架问题,要有

13、明确的研讨思路,问题准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b)分析、研究的行为方式要有吸引力,学生要有参与的积极性。c)探究学习的环境宽松,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进行思想碰撞,使学生的探究行为有质量。d)在研讨中教师应及时抓住生成性问题,及时点拨。分析问题要注意辩证性,实效性。(4)评价、验证解释的正确性评价、验证预设结论或假想,并且对此进行修正,甚至是抛弃,是探究式学习有别于其他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所以在学生探究行为展开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本身方法、获得的各种信息是否正确,进行品评和验证。对有何疑问或存在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辨其真伪对错,也

14、可以生发有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评价验证,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的认知,新的道德意义的建构。有效的评价验证的行动策略:a)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搭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有进行质疑、评价、验证的条件和宽松的氛围。b)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习吸纳有益的东西,学习评价和辨析问题,从而促进探究行为的深入。c)要在学生评价验证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d)注意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表达有创意的思考。(5)引导学生形成结论,表述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形成结论是学生对所获得的认识进行梳理的过程,是促进提升、促进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探究式学习质量的显现。因此,在形成论证结果阶段,教师

15、不要以师者身份急于总结定论,或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志总结或复述结论,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参与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的认识或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以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得出结论,这样的结论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道德认识,体现探究学习的意义。引导学生形成结果,表述自己的认识的行动策略:a)进行巧妙设计,使该环境有趣味、有实践性、有综合性。b)总结的问题有启发性。c)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互相补充,共同形成全面的结论。3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实施策略(1)合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明确。明确的学习任务是合作学习的前

16、提,如果学习任务不明确,合作学习无法有效进行。有效的行动策略:首先,要有总的研究主题,即各组共同学习研究的专题内容。要求主题鲜明具体、明确。其次,要有分项研究主题,各组要有各自的学习研究的专题。小组的这些研究专题要主题清楚而且要紧紧围绕总主题设计,它应该是总主题的分项内容,是从不同侧面研究、论证主题的。分项研究主题不可随意,要有较强的逻辑关系。(2)合作学习的主题或任务要具有合作的价值。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是通过合作才能完成或更有效完成的。如果学习的任务不需合作,独自学习思考就能够轻易获得解决,这就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合作就没有了价值。因此合作学习的主题或任务必须要有合作价值。一般情况下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具有这样的特点:a)一定时间内以个人的能力难以完成的任务;b)一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c)大家意见不一致,存在争论,而又需要得到解决;d)所解决的问题需要有不同技术或才能的人。(3)学生要有合作学习的欲望和需求。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学生愿意学,有合作的愿望,有学习的需求,才能产生良好的合作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