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粮食局十一五期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情况报告.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247800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粮食局十一五期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县粮食局十一五期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县粮食局十一五期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县粮食局十一五期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县粮食局十一五期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情况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粮食局十一五期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情况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粮食局十一五期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情况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粮食局十一五期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县粮食局十一五期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 情况报告情况报告XX 县粮食局关于“十一五”期间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情况的报告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自我县实施“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和开展“十一五”百千万帮扶工程工作以来,按照县委、政府的总体安排,粮食局牵头与气象局共同挂钩扶贫 XX 县翠华镇田元村。五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县扶贫办、气象局和翠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在单位人少事多的情况下,抽出专人长期驻在扶贫挂钩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出人、出力、出钱

2、帮助田元村搞好 06 年三次地震灾害恢复重建、08 年冰雪灾害恢复重建、08 年 5.12 地震灾害恢复重建和民房安居工程建设;协调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引进项目和资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许多方面的工作,为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农民的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所做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和当地人民群众的认可,现将五年来所做的扶贫帮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田元村的基本情况XX 县翠华镇田元村是全县的贫困村之一,座落于 XX 河与落泽河交界处的岔河山脉,距翠华镇政府 38 公里,位于翠华镇政府驻地的北方,东靠天星镇安乐村,南与本镇永康村相邻,西与悦乐镇塘房村隔河相望,北与天星镇安乐

3、村 XX 村相接,山高坡陡,地势险峻,聚高山 、二半山 、河谷为一体,是典型的立体气候,最高海拔 1816 米,最低海拔 600 米,平均海拔 1106 米;春暖秋凉,冬冷夏热,最高气温 40 度,最低温度1 度,年降雨量 1106 毫米,平均日照 265 天。全村有国土面积 14.77 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 3470 亩,主产稻谷 、玉米 、马铃薯 、红薯等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以花生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核桃、花椒、樱桃、李子、苹果等为主。全村共有十八个村民小组,XX 年全村有农户 747 户,人口 2948 人;文化结构大学文化 5 人,中专文化 1 人,高中文化 6 人,初中文化 1

4、10 人,小学文化以下 2826 人。居住着汉族、彝族两种民族。全村经济收入主要靠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村民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村民 XX 年为230 人,年人均务工纯收入 1981 元。全村人均纯收入825.56 元,人均有粮 241 公斤。全村 18 个村民小组有 7 个村民小组基本通公里,全村基本通电,全村只有 3 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基本解决,其余 15 个村民小组都不通水,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二、深入调查研究 拟定扶贫规划 制定扶贫措施为全面贯彻落实 大政发 24 号关于切实加强“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大扶字 8 号文件要求,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为切实加强田元村“十一五

5、”扶贫开发工作,粮食局与气象局及时成立了“十一五”扶贫挂钩领导组,组织有关人员深入挂钩扶贫的田元村就全村的基本情况、贫困现状及原因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同村两委班子交心谈心,谈村情、社情、谈产业结构调整、谈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找出了田元村的贫困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拟定了“田元村十一五扶贫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扶贫措施和发展目标。三、真情扶贫献爱心 扎实工作保脱贫五年来,为认真切实做好对田元村的挂钩扶贫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每年都要将扶贫挂钩工作纳入单位工作的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粮食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要抽出时间带领单位职工到挂钩扶贫村开展帮扶工作,进村入户

6、进行调研,同村两委班子一起分析,共同研究制定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将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等工作纳入年度帮扶计划内容。五年来,局领导平均每年都要先后 7 次共有 26 人次到扶贫点开展工作。为切实抓好挂钩扶贫工作,单位还派出 1 名挂职干部长期在挂钩扶贫村驻村帮扶,该同志在驻村帮扶的工作中,其工作成绩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干部群众的好评,XX 年被评为“XX 县百千万帮扶工程先进个人”,他即为个人争得了荣誉,也为单位争了光。每当元旦、春节到来的时候,粮食局都积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捐款捐物,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五年来,单位职工共计捐款 1.2

7、万余元,为高龄党员、特困党员、特困群众送去了爱心,使 200 多名特困党员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田元村是一个贫困村,村两委的办公条件较差,粮食局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为帮助村两委改变办公条件差的状况,五年来先后出资 1.2万余元购置了办公设备赠送给村两委,使村两委的办公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为切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使其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粮食局与村两委共同对全村的农户进行逐一排查、反复对比,最后确定了 11 户特困户作为单位干部职工的结对帮扶对象,采取挂“连心牌”的方式进行一帮一结对帮扶,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上门认穷亲戚,真情帮助他们,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寻找脱贫致富之路,五年

8、来,通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心实意的帮助,先后有 10 户摆脱了贫困;为解决群众出行难,五年来粮食局先后投资 0.5万余元对进村公路三次维修,保证了公路的畅通,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四、争取项目资金 解决群众困难五年来,粮食局配合田元村两委积极协调协助争取项目资金 150 多万元,改善了 175 户村民的住房条件;解决了 77 户的人畜饮水困难和 130 户的生产生活困难。其中:XX 年协助村两委争取地震灾害恢复重建工程项目资金 15 万余元,使 23 户灾民受益;XX 年协助村两委争取冰雪灾害恢复重建工程项目资金 8.4 万元,使 16 户灾民受益;XX 年协助村两委争取“5.12” 地震灾害恢

9、复重建工程项目资金 11万元,使 21 户灾民受益;XX 年协助村两委争取地震民房安居工程项目资金 1XX0 元,使 24 户村民受益。XX 年协助村两委争取地震民房安居工程项目资金 2XX 元,使 11 户村民受益。XX 年协助村两委争取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资金 13 万余元,50 口小水窖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和 7000 余米自来水管用于靠村民自己投资,安装的一些简易水管的管道改造工程已改造完成投入使用,使 77 户村民受益。XX 年协助村两委争取整村推进异地安置工程项目资金 80 万元,使 80 户村民受益。五、探索产业结构调整 寻求支柱产业发展田元村是全县的贫困村之一,山高坡陡,地势险峻,聚

10、高山 、二半山 、河谷为一体,是典型的立体气候,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单一,无支柱产业,群众收入较低。为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单一,无支柱产业,群众收入较低的落后状况,五年来,粮食局同村两委按照“田元村十一五规划,”在保证传统农业生产发展、大力扶持种养殖业、积极组织劳务输出的同时,共同探索产业结构的调整,努力寻找、发展、培育支柱产业。XX 年粮食局投资 2 万余元种植魔芋 10 亩、种植生姜 300 亩;XX 年粮食局协助村两委争取核桃产业发展资金 7.9 万余元,在大营、营盘、梨园、维子坡等四个村民小组种植核桃 700亩;XX 年粮食局、气象局投资 10800 元在砖房村民小

11、组种植核桃 80 亩;XX 年粮食局投资 6 千多元在砖房、红沙种植核桃 50 亩;XX 年粮食局同村两委班子共同分析研究,积极寻找培育发展新的其它支柱产业,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决定从贵州引进“酿酒专用高粱”的种植,通过试种,每亩产值 1100 余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从 XX 年起将在全村全面推开,使之逐步成为田元村的支柱产业之一。翠华镇党委、政府了解后及时在田元村召开了全镇的工作现场会,准备在全镇扩大种植面积,力争作为翠华镇的一项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通过几年来的挂钩帮扶工作,到二 00 九年底田元村经济总收入为 696 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为 418 万元,林业收入为 3 万元,畜牧业收入

12、331 万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 52万元。人均纯收入 2236 元,比 XX 年增加 1410.44 元;人均有粮 326 公斤,比 XX 年增加 85 公斤。全村十八个村民小组有十三个村民小组基本通公里,全村基本通电,全村有四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基本解决。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田元村群众整体素质偏低,观念落后,群众经济薄弱,农业投入严重不足,收入差距大,发展较为不平衡;随着国家脱贫标准的提高,田元村也同其他贫困村一样,贫困面也相应增大,扶贫已进入攻坚阶段,单靠挂钩扶贫单位自身筹措的资金已显得是杯水车薪,很难使扶贫开发工作见到明显的成效,加大扶贫开发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人畜饮水缺水面很大。近几

13、年来,在上级的帮助下,基本解决了全村十八个村民小组中四个村民小组 105515 人的人畜饮水问题,仅只能是基本解决,用水谈不上干净卫生,另外由于水源匮乏,全村 735 户村民中有 22 户 200 余名村民靠自己投资投工,安装了一些简易的自来水管来临时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这些管道而且在干旱季节都处于停水状态,停水时只能靠人挑马驮或是靠下雨天积蓄点雨水来解决;全村其余 600 多户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只能靠人挑马驮或是积蓄点雨水来解决,人畜饮水非常困难。水利基础设施少,项目计划也少,水利基础设施落后、老化、成旧,尽管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田元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水利部门投资先后修建了一些露天蓄水池

14、和排灌堰沟,但是,由于水源点比较远,村内的几条堰沟畅通率都比较低,干旱季节无水通过,洪涝季节又经常垮塌不通水,由于堰沟不通水露天蓄水池不能蓄水,不能保证对农田的灌溉,在农业生产上只能靠天吃饭,靠老天帮忙,严重制约了田元村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总量较小,除中央和省的部分资金外,地方配套资金不能确保到位。群众居住分散,水源较远,高差大,解决群众饮水有一定的难度,加上设施建成后的管理跟不上,设施损坏比较严重。七、下步工作打算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加大宣传培训和工作指导的力度,逐步增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

15、富的意识和信心;继续多方协调争取各种项目资金对田元村的投入,逐步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继续协调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加大对田元村种养殖业项目资金的投入,扶持和帮助贫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总之,总结回顾五年来的挂钩扶贫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共同挂钩扶贫单位和田元村两委班子的紧密配合,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虽然为挂钩扶贫村给于了一些力所能及支持和帮助,为挂钩扶贫村的广大贫困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挂钩扶贫工作中,要认真学习贯彻好中央、省、市、县关于“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落实好县委政府的整体工作安排和部署,团结一致、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全面贯彻落实实施好挂钩扶贫村的“十二五扶贫规划,为挂钩扶贫村的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尽快使他们富裕起来,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