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民俗学课件ppt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0244068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释民俗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解释民俗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解释民俗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解释民俗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解释民俗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释民俗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释民俗学课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释民俗学杨娜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一)课程性质 开设本课程旨在在于提高大学生素 质,拓宽专业知识面;同时也为有相关 研究兴趣,毕业后准备继续在此方向深 造或者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同学铺垫基 础,培养他们的研究热情,引导他们对 社会文化现象的探索研究。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大家能够系统掌 握基本概念、主要理论方法,以及主要的民俗 文化知识。 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各民族不同的 文化面貌。理解今天人们为什么还要遵循世世 代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普及民俗知识,推 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民间文化的 认识,从而在精神上充实自己,在实际生活中 学会具体应用,使大家更好地了解各族人民的

2、智慧、创造力及多样性的文化 。 三、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 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特 别是结合家乡民俗事项,比照其他地方 的民俗,进行乡土教育,培养爱国爱家 感情。另外,对于民俗学的热点问题进 行专题讨论,做有针对性的问题的探讨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民俗学知识和 方法作多学科方向的研究。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全 部采用电子文本教案。 3、教学辅助资料田野作业所获照片、VCD、书刊上的影 像资料等。 4、考核方式提前给定相关研究课题,要求按照教学 要求,进行一定的文献查找和实地调查,然 后写成规范的课程论文。授课过程 1、

3、不过分强调概念和理论,大家了解便 可。 2、密切结合当今时事,举出和民俗、旅 游等等有关的案例,大家进行分组讨论 。 3、我所希望的课堂气氛是活跃的、而不 是沉闷的。(当然,活跃并不是让大家 大声喧哗)教学参考书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 2、陶立璠.民俗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3、董晓萍.说话的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02. 4、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2. 5、周星.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6.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联系紧密,有一 部分内容与民间文学交叉,但是民俗学

4、 的内容涵盖了民间文学,为了避免重复 ,只选取很少内容讲述。同时借助民间 文学作品,解释民俗学的概念和理论方 法。第一章 民俗与民俗学 介绍民俗学的定义、在国外和中国 的发展史。 重点:讲解作为独立学科的民俗学的定 义。 难点:理解当前对于民俗学学科性的争 议。第二章 研究方法 介绍民俗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包括一般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比较的视角和 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研究方法等。 重点:介绍田野调查方法和文献资料查 找方法。 难点:民俗学论文和报告的撰写。第三章 居住民俗 介绍我国各地主要的民居类型、各民族 村落传统附属建筑。建房仪式、相关习 俗以及居室文化。 重点:地域环境与民居建筑的关系。

5、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建筑空间理解中国 人的空间观念。 第四章 服饰民俗 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内涵,服饰的时代变 迁,服饰的功能。 重点:介绍近代服饰变迁,当代服饰的 继承和变化。 难点:解析少数民族服饰的传统意义。第五章 饮食民俗 介绍我国主要的饮食结构和各民族的饮 食习俗,主要讲解饮食烹饪技术、饮食 民俗观念、饮食民俗类型。 重点:节日饮食和仪式饮食。 难点:解析物质文化的象征符号意义。第六章 节日民俗 介绍我国传统节日民俗,以及少数民族 的几大节日;分析节日所负载的民俗文 化和传统节日的走向;透视中国人的时 间观念和政府管理时间的制度。 重点:以功能主义理论解析几大节日的 文化内涵。 难点:古今

6、时间观念的差别。第七章 仪礼民俗 主要就人的一生的主要阶段介绍人生仪 礼的内涵和功能。 重点:民众生活中最为隆重最丰富多彩 的婚丧仪礼和习俗。 难点:透过人生仪礼,从中理解中国人 的生死观。第八章 民间信仰 介绍民间信仰的对象和特点,民俗学研究民间 信仰的领域和课题。如民间宗教与民众精神世 界的互构关系,民间宗教的地方传承和变迁模 式,以及民间宗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民间信仰的基本形态。 难点:理解当代民众对于民间宗教的需求心理 。第九章 民间竞技 主要介绍传统民间游戏和竞技类型,分 析民间竞技和游戏的作用,以及其中蕴 藏的智慧,并探讨其当代社会价值。 重点:结合师范学生的就业去

7、向,对儿 童游戏做较为详细深入地讲述。 难点:传统儿童游戏与现代游戏机之间 的关联性,及其如何区分看待。第十章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作品为例,分析民俗文化的传 统形态和现代变迁,要求掌握当前民俗 学研究中民间文学的热点问题和识记关 键概念。 重点:讲解手机短信和网络文学等当代 民间文学样式。 难点:国外民间文学最新理论理解。案例一: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 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2005年11月25日,由韩国申报 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 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这场沸沸扬扬长达一年多的中韩端 午“申遗”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最终的胜 利者不是屈原的故乡中国,而是韩国。 尽管中国

8、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 说:“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 回事。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 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 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 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 节期间举行。” 如果追述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原型,受中 国文化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在韩国的许多 典籍中都记载了对“端午”的解释,这种解释 和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样的。 如韩国也称五月初五日为“重午”、“重 五”、“端阳”、“五月节”,韩国特有的词是称 “端午”为“上日”,意为神的日子。 争了那么久,端午这个传统文化终于还 是花落别家,对此,很多人都会觉得伤感, 因为端午说

9、不重视其实也是很重视的,说到 端午就想起了屈原、粽子和龙舟,能够成为 世界遗产,说明端午对世界文化都是有很深 的影响的,正是基于这个因素,端午被韩国 申请成功,这让我们这些屈原的后代感到悲 哀。 不管专家学者对此做出如何“合理”的解释,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端午节毕竟起源于我国 ,后来才传入韩国,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 上,让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足以“刺激” 并“警醒”国人:必须高度重视口头和非物质 遗产的保护,必须大力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 宣传和保护。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事件标志着我们传统 文化正在面临某种危机。国民的反应是一个 民族在文化层面必然的心理反弹,是一种文 化自保的机制。 真

10、正的传承传统,做到“薪火相传”,把节日 实实在在地过起来;其次是让传统节日尽快 列为国家公众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和精力来 尽情享受节日的文化和快乐。 韩国在经历了与中国“端午节”申遗之争 后,韩国的一位学者又论证中国的炎帝、蚩 尤、夸父等形象是出自韩国的神话。 并说孔子、李时珍、孙中山等都是韩国 人,甚至连汉字也是韩国人发明的!我们不 禁要问:他们为什么不使用汉字而使用韩文 呢? 案例二:“争名人”和“争祖宗” 一、争名人 大舜之争:舜耕历山的典故,本出自山 东省济南市。目前,自称舜耕过的历山 已达20多座。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山西省 的永济市,他们干脆建了一个“舜城” 以示其正宗。 老子之争:今年

11、3月22日是老子诞辰2579周年 纪念日。河南省鹿邑县举办国际老子文化节 ,而甘肃省临洮县则规划建设计有老子博物 馆区、祭祀广场区、老子飞升纪念区的老子 博物馆区。安徽省涡阳人也在开发老子文化 “使人一到涡阳就有身处老子故里之感。” 韩愈之争:韩愈陵园位于河南省孟州,现河 北省昌黎县与秦皇岛市又以“韩愈故里”为 由在开发“韩愈经济”。 花木兰之争:河南人说,木兰故里在虞城; 安徽人说,木兰家在亳州;湖北人说,木兰 为黄陂人氏。除此之外,木兰故里还有陕西 延安说、河北完县说等多种。 曹雪芹之争:曹雪芹的故里究竟在辽阳、丰 润和山东临沂?三地各有说辞。 除名人被争之外,就连传说中的人物和虚构 的故

12、事也被众人疯争恶抢一番。如安徽人抢 西门庆和潘金莲,河北人抢武大郎,以及孙 悟空、董永和七仙女等,也被争来抢去,睹 此,情何以堪 ? 二、争祖宗 盘古之争:河南省桐柏县搞了个“中国盘古之 乡”,沁阳县继而搞了个“中国盘古圣地”,并 把原陈庄乡改称“盘古乡”。 黄帝之争:原来祭祀黄帝在陕西省黄陵,近 来河南省新郑也在祭祀黄帝,继之,河北省 涿鹿也建了一处纪念黄帝的处所。 8月中旬以来,央视4套节目播放了湖北 省安陆市“李白故里”形象宣传片,引起“李白 故里”四川省江油市的不满。 江油市已分别向央视与安陆市方面发函 ,要求立即修改或停播该广告,停止名誉侵 权。江油市政府法制办还表示,本周内将给 安

13、陆市发去律师函,不排除最终通过法律途 径维护城市名誉权的可能性。问题1、我们的家乡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2、这些地方为什么要争名人,争祖宗?3、这和我们所学的民俗学有什么关系?本节所学理论: 1、什么叫民俗学 2、民俗学作为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史 。第一章、民俗的定义及发展 以钟敬文为代表的定义: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 ,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文化 生活。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 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 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 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 、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 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

14、要方式。钟敬文(1903 2002.1.10),广东汕尾海丰人。毕生致力 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 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 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 民间文学大 师、现代散文作家。钟敬文是我国民俗学和民 间文艺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 之一,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 学领域辛勤耕耘了80年。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中国 民俗学之父”,在国际上享 有极高声誉。他在民俗和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独有建树,成为我国提倡用人 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的观点来研究民间文学的首批学者之一, 是我国第一次正式打出民俗学大旗的学者之一,是第一次提出中 国文字“三大干流”的概念,较早地把民俗学现象看成一个由物质 文化、社会组织和意识形态组

15、成的整体的学者,是中国现代知识 分子中善于进行理论构架的人。钟敬文是中国民俗学之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的 散文在20世纪20年代初即在文坛崭露头角,自成一家,在1934 年阿英所编现代十六家小品中,钟敬文便与周作人、俞平伯 、朱自清、谢冰心、 茅盾、落花生 、郁达夫、徐志摩、鲁迅 和 林语堂同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十六家,郁达夫称其作品“清朗 绝俗”。在1935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中,将钟 敬文的散文作品如西湖的雪景、花的故事、黄叶小谈 等作为五四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重要收获,辑入其中。本书的定义 民俗: 是民众创造、享用的生活文化和传 承的文化传统,它通过行为模仿和口头 演述等方式得以延续,是具有民间公共 知识的特殊属性和地方文化身份的独特 功能的民间知识。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所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本 质、特点、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 的科学。民俗学的发展史 国际上,民俗学运动发端于十九世纪的英 国,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于1846年,将撒克 逊语的“Folk“(民众)和“Lore“(知识)合 而为一创造“Folklore“(“民众知识“或“民众 学问“这个新名词;1878年,英国成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民俗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