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24390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中的应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湄江中学 陈仕全合作学习已成为我国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开辟了现代教学研究的信领域,发展了现代教学互动理论,创新了小组教学形式,凸现了课堂教学的情意功能。同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正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并以其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多样性、实时性等特点,为学生开辟了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延了多维的教学时空。也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新精神与信息素养等全面素质提供了有效平台。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模式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小学得到很好的推广和运用,并取得很

2、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的运用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把传统的人(教师)教变为机(计算机)教,违背了新教育理念精神;(2)淡化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3)弱化了学生某些能力的培养,如合作、交流等能力。在运用2网络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很多情况是除了师与生的交流外就是生与机之间的对话,缩小学生学习交流的范围和空间,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相的变得 “狭窄”起来。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还学生多种交流的课堂(生与生,师与生,生与机),很多教师大胆地在采用网络教学模式的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笔者听过多节这样的课堂教学课,发现这些老师在运用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上有些不妥,主

3、要表现为:(1) 随意分组 大多数老师都是让相邻的 2 至 4 个同学为一组,对组内的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差异、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组内男女生人数等因素不加分析,随意分组。这样就很难在小组内建立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主动性互动。也很难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2) 认为小组讨论就是小组合作 很多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时,学生各说各的,有些学生缺少深入独立的思考、不注重小组内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甘于做必要的让步。小组讨论后(有的没有讨论完),教师依次听取小组代表汇报,3汇报完毕,或加以点评,或直接宣告活动

4、结束。(3) 大量采用动态网页技术建立了教育技术论坛、留言版和 BBS 作为课堂合作交流主要方式 这样作确实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得以实时地实现,但这种方式不能作为师与生、生与生合作学习交流的主要的、唯一的方式。在网络环境中虽然有网络可以交流,但不能忽略了生与生、师与生的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不能忽略了小组内用口头表达方式进行的合作交流。(4) 允许学生自愿组合 有些教师为了达到一种课堂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随意的自由组合,表面上看课堂内热热闹闹,其实合作讨论的效果却很不好。笔者认为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5) 学

5、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有些教师在分配合作任务后,没能很好关注小组内每位成员参与合作的程度,有的小组仅仅是个别学生在表演。通过对以上这些不妥做法的分析和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在采用网络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可采用4以下策略:一、 采用科学的分组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学生对计算机和教师提供的网络教学课件有着特别新鲜感,一进教室学生就容易被这些事物所吸引。另外,平常大多数的课堂教学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与学生之间一问一答(或采用其他形式),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在心中已根深蒂固了,突然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肯定

6、有些不知所措,这种情形之下大多数合作学习只能在教师引导或要求进行。实际上,教师应调动和激发学生自发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在课前设计或考虑好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分组,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各方面特点组成合作小组,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小组还要考虑到机房机器放置的位置,学生讨论,交流和研究的方便等因素。教师做好合作学习前的必要准备,创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前提是建立合作小组。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5班级教学都是按年龄进行编班,空间排列以“秧田式”为主,学校的机器(网络教室)也主要按班级传统座位摆法来放置的,小组各个组员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有关专家认

7、为,小组的组建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级的缩影,它必须是由两名以上学生(通常是 4 至 6 人)根据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是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赛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一方面使得各异质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讨论的深度、推理判断

8、的质量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6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网络教学的特点,采用更多适合自己的分组方式,如结对子、随机组合、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学生”“专家”组等等。不管用何种组织方式,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积极参与合作,把合作学习的意识变为学生思维的一种潜意识。二、 采用恰当的合作形式,凸显个体差异在大多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课堂中,教师分组合作主要是出于两种基本策略即帮助型与协同型。这两种合作形式(策

9、略)运用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时,则过于单一和笼统,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互助型、辅导型、研究型、创作开发型。1 互助型合作即互惠型合作,教师将各方面特性基本相同或各方面特性互补的学生放在一组,组内成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平等分工,互相帮助,完成分组任务,达到共同进步。2 辅导型合作也可称为“小先生”型合作。一方面,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很大差异,在利用网络的能力方面表现的7更突出,能力强的学生能很快利用网络资源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能力弱的学生则很难(或很少)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研究服务;另一方面,学生对具体的学科知识掌握能力和知识基础也存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分组合作时,可以考虑在小组内确定一个或多个“

10、小先生”,让“小先生”来辅导帮助同组别的成员。通过这种合作学习,充当学生的成员,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弥补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不足。而充当“小先生”的成员也会得到提高,他们要指导帮助别人,自己就必须有过硬的本领,要精心组织语言,理清思路,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技能。在这其中教师可以亲身或利用网络技术走到小组中去,或当学生或当老师或当旁观者,同学生一起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或任务。3 研究型合作也就组内各成员共同探讨和研究。教师将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在一组,分配一些较难的任务,引导各位成员合理分工,可以将一个较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由每位成员分别研究,再综合,也可以大家集体针

11、对一个任务进行讨论和研究。84 创作开发型合作。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必然有一些能力超强(在某方面或某些方面有超出一般学生的能力),他们的这种能力在课堂中表现的非常抢眼。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教师分配的合作任务,有时对同组的合作伙伴也表现出不和谐的问题,或在合作小组中表现的太突出(孤立),分析、决断、总结、汇报全都是这一个人(因为他完成的出色)。这样的合作形式,很不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虽然得到了锻炼,但却打击了同组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也不利于能力强的学生往更深更高的研究方向发展。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样的几个学生编到一组,在完成基本的合作任务之后,再合作研究更深的内容,这样的合作研究

12、还可以扩展到课堂外,利网络技术或其他形式,继续展开合研究,挖掘和锻炼潜能。三、 采用合适的合作内容,实施因材实教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并不能随便安排一个内容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及具体内容来决定,同时也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以及我们培养的目标。笔者听过一些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组织教学的课,发现教9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现象,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在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是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发现”。教师把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不需

13、要进行合作讨论、研究,个人便可以较好地解答,这样内容安排是不妥的。那如何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呢,下面仅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有关“年、月、日”等时间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为了尊重每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时,都有新的收获,教师以网络为因材施教的最佳载体,通过学生主体个别化学习展开了教学。(教师课前设计了一个主题网站时间的秘密,并提供互联上有时间方面知识的网站链接)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自由地上网浏览教师制作或提供的相关网站,再根据年历卡的内容分组合作探究年、月、日的关系。在交流完学习体会之后,教师鼓

14、励每个学生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10题,继续合作探究。这样,学生自己或合作上网浏览,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综合、整理,将每年都有 12 个月,有的月是 31 天,有的月是 30 天,每 4 年中有一个闰年等知识完整地总结出来,合作地完成了将生活积累知识化、系统化的过程,高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网络的刺激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不再满足,他们提出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此时,教师则让有兴趣的学生继续上网浏览,了解有关历法是怎么来的?每个月的天数是怎么规定的?闰年是怎么回事等等知识。很显然这节课的容量是非常之大的,教师合理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各成员分工协作,个体融于集体之中,协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

15、的教学,使学生各取所需,自由自在地在网上畅游,融洽地进行合作交流,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技能,又彰显了个性。四、 采用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彰显个体特性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与其他学习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在班级教学中小组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评价单位,每位成员只是小组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原子,因此在合作学习评价11中也要采用与其他学习方式不一样的评价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这就要求每一个成员不仅个人完成分配的学习任务,还要协同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可采用组内自主评,组间互相评,同时

16、与教师点评,计算机统评相结,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自评、组评、师评和机评的结合,很有公平性,符合发展性评价的思路,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评价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评价过程中强调师生的角色转换、强调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评价的范围不仅包括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小组表现情况,还应包括对小组的每位成员个体的评价,在突出整体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个体的发展与进步。总之,倡导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让教师在教中谋求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在学中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自身的终12身发展做准备。同时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工具构建的通信交流环境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通信交流方式,使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的条件下进行协商学习;另一方面,这样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方便、快捷地提出、讨论、解决问题,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使网络环境中课堂教学具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要求。这样才能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