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230689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期间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十五期间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十五期间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十五期间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十五期间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五期间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期间工作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十五”时期(XX 年至 XX 年),是东兰改革与发展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拓前进和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个目标、三个提升、四个带动”的工作思路和实现富民兴县奔小康的目标,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和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机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励精图治,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切实抓好社会稳

2、定,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一、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XX 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8XX 万元,比“九五”期末的 XX 年增长 51.4%,年均增长 8.6%。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 29100 万元,比 XX 年增长 4.8%,年均增长 0.9%;第二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 23880 万元,比 XX年增长 163.2%,年均增长 21.4%;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 29020 万元,比 XX 年增长 64.1%,年均增长 10.4%;财政收入预计实现 9700 万元,比 XX 年增长 134.9%,年均增长 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

3、完成 69000 万元,比XX 年增长 201.3%,年均增长 24.7%;城镇居民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 6030 元,比 XX 年增长 46.1%,年均增长 7.9%;农民人均预计纯收入 1545 元,比 XX 年增长 50.6%,年均增长 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39。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突出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XX 年,全县农林牧渔业预计实现总产值 46800 万元,比 XX 年增长 8.6%,年均增长 1.

4、7%。1、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在退耕还林的全面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使粮食播面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稳定总量,稳定人均有粮。“十五”期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年稳定在 27 万亩左右,同时通过良种推广和开展各类高效农业示范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亩产量,确保粮食稳产。XX 年全县粮食总产量预计达 5500 万吨,比 XX 年减少 700 万公斤,人均预计有粮 195.7 公斤。2、特色优势农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以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的林业生产,共完成人工造林 11955.7 公顷,与“九五”期间相比增长 9.8%。XX 年,全县

5、林业用地面积15.2 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 140 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为 64.9%(含灌木林),比 XX 年高十五个百分点。具有东兰特色的优质板栗、八角面积由 XX 年的 12.5 万亩、1.6万亩增加到 XX 年的 21.5 万亩、5.66 万亩,“百里板栗”长廊带已形成规模,板栗年产量达 8000 多吨,XX 年国家林业局命名东兰县为“中国板栗之乡”,引进了安徽华泰集团到东兰投资兴建板栗加工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东兰板栗产业创造了条件。围绕河丰药业公司实施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已建成猫豆生产基地 2.5 万亩、喜树 7.4 万亩、肿节风 100 亩、萝芙木人工栽培 200 亩,同时与

6、广东中山大学联合投资 1800 万元进行岩黄连、猫豆、喜树、肿节风中药材 GAP 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全面实施,东兰正向桂西北中药材生产基地县的目标迈进。抓住“东桑西移”和浙江花神丝绸集团落户东兰的有利时机,建立起“公司+农户”桑蚕生产联营机制,全县桑园面积达 6550 亩,养蚕户达4000 多户,预计 XX 年鲜茧产量达 150 吨以上,产值达 270万元以上。3、水产畜牧业持续稳步增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增收为目标,突出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全县水产畜牧业持续稳步增长。XX 年全县预计畜禽出栏为猪 16.21 万头、牛 1.47 万头、羊12.82 万只、

7、家禽 105.7 万只,肉类总产量 16300 吨,分别比 XX 年增长 9.67%、30.1 %、40.26%、72%和 20.6%;全县预计水产养殖面积 1.8 万亩,水产品产量达 1891 吨,分别比 XX 年增长 151%、64.43%。XX 年全县牧渔业产值预计达21539 万元,人均收入 650 元,分别比 XX 年增长72.9%、240%。地方特色养殖量和水产名特优产品比重逐年增长,XX 年预计全县乌鸡出笼 37.5 万只,XX 年中国特产之乡推荐组委会命名东兰县为“中国三乌鸡之乡”;全县已建成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 3 个,养鱼面积 6800 亩。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加强

8、,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十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 2143 万元,先后完成 77 处 133 公里水利渠道、65 处装机总容量为 986.5千瓦的电灌站、6 个水库的除险加固和 10108 个总容量为61 万立方米地头水柜的建设任务,极大改善了灌区农田的生产条件。加快小流域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五年来共投入 5388.35 万元完成兰木、切学、武篆、上圩河堤、东平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和城区防洪整治一期工程,防洪堤总长达 8.9 公里,有效地保护了当地 3000 多亩农田和 3 万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实施 13 个乡镇供水工程和 70处农村人饮工程项目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 9 万

9、人的饮水难和饮水不卫生问题。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文明新农村为目标的沼气池项目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十五”期间,全县共完成沼气池建设 34730 座,XX 年全县累计共有沼气池 37328 座,是“九五”期末的 1336%,沼气入户普及率达 70.52%,排在全国县一级的前列。三、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特色资源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认真落实“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实现“国有资本和职工身份双退出”为目标,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是用好用足政策,消化企业债务。针对全县 11 家国有工业企业长期负债经营,大都资不抵债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政策,由政府出资 2540 万元,先后处

10、置了制药厂、压力锅厂、机械厂等 11 家国有企业在工行、农行、华融公司、长城公司的债务共 2.2 亿多元,赎回这些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抵押物土地证和房产证,为处置企业有效存量资产,筹集企业改制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规范操作,照顾职工利益,确保改制平稳过渡。在企业改制工作正式启动前,聘请具备资质的河池市华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每个企业的资产及经营情况进行严格审计评估,全面摸清家底,为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对每个改制的企业,做到调查先行,方案在先,实行一厂一议、一企一策。在对职工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偿中,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全县国有企业职工平均获得经济补偿 1.2 万元,最高达

11、 3.2 万元,全县用于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达 2463 万元。同时完善社会保障措施,为职工补缴养老保险金 391 万元,补缴失业保险金 67 万元,偿还职工集资款及其他欠款 203 万元,支付退休职工医疗保险 181.3 万元,支付伤残职工补助金 14.7 万元。目前,全县 11 家国有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工作。在全面推进企业改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用优势企业和品牌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 86 项,引进资金 4.6 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4 个,到位资金 3.8 亿元。先后引进安微华泰集团投资兴建华海食品公司、浙江花神丝绸集团兴建缫丝厂、*晓声广告集团广西灵

12、峰药业公司整体并购河丰药业公司,为加快发展中药材加工、板栗加工、丝绸加工及建材生产等优势产业,重新构建具有东兰特色的资源型工业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XX 年,全县工业预计实现总产值 28860 万元,比 XX 年增长 260.8%,年均增长 2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 XX0 万元,比 XX 年增长 427.4%,年均增长39.5%。四、努力培植财源,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按照一手抓保基数,一手抓财源建设的思路,把财政增收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县可用财力大幅增加,XX 年全县可用财力为 6688 万元,XX 年预计增加到 1.7 亿元。“十五”期间,全县预计完成上划中央“两税”收入

13、135135 万元,比“九五”期间的 4093 万元净增 131042 万元,年均增长 17.76%;预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8743元,比“九五”期间的 9234 万元净增加 9500 万元,年均增长 12.67%;预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77490 万元,比“九五”期间的 33840 万元净增 43650 万元,年均增长18.00%。五、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乡村公路网络逐步完善“十五”期间是我县交通史上从未有过的高投入、高产出时期。按照“构建骨架,延伸村组,完善网络,提高等级”的总体思路,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交通项目为重点,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路网建设。一是大会战交通项目如期顺利

14、实施。东九二级公路、东巴二级公路、东兰(弄英)至巴马三级公路共完成投资 4.4205 亿元,新(扩)建 177.608公里,其中东九二级公路于 XX 年 6 月 10 日开工,XX 年 5月竣工,全长 59.39 公里;东巴二级公路、东兰至巴马三级公路于 XX 年 11 月 27 日同时开工,XX 年 7 月全部竣工,全长分别为 68.05 公里(东兰段 38.78 公里)、50.168 公里(东兰段 26.261 公里)。二、三级公路的竣工和投入使用,结束了东兰境内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打破了制约东兰经济发展的“瓶颈”。东凤三级油路、东天四级油路两条县际公路,共完成投资 1.1168 亿元,改

15、扩建 163.268 公里,其中东凤三级公路于 XX 年动工,XX 年 5 月竣工,全长54.88 公里,总投资 3963 万元;东天四级油路于 XX 年 9 月动工,XX 年 6 月竣工,全长 108.388 公里(东兰境内 83.3公里),总投资 7204.9105 万元(东兰段投资 5537 万元)。通乡油路共完成改建 6 条 97.19 公里,总投资 3401.64 万元,工程于 XX 年 6 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在全区同类水平的县中,率先实现乡乡通三级以上柏油路的目标。通村四级砂路共完成改建和新建 65 条 496.1 公里,工程于 XX 年9 月动工,XX 年初全部竣工,全县 87

16、%的行政村通了四级砂石路,提前五年实现自治区提出到 XX 年 70%的村民委所在地通等级公路的目标,并且高出 17 个百分点。二是以工代赈和扶贫公路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先后实施东里至巴马西山弄索四级公路(红军路) 6.58 公里、巴英至堂房四级公路23.5 公里和村屯级道路 716 条 946 公里。“十五”期间,全县通等级公路总里程增加到 1929.7 公里,成为广西公路网结构最完善的县份之一。乡村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行路难的问题,而且为沟通城乡物质文化交流、发展农村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抓好路网建设的同时,强化公路养护,依法征收交通规费。五年来,共完成管养公路 636.796 公里,管养率达 100%,每年管养线路好路率均超过上级下达的指标。完成征收交通规费 2670.71万元,每年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征收任务。六、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教育目标。全县“两基”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9.3%和 119.7%,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 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 1%以内,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率达 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