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荣第三版,第7章个人所得税核算与筹划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228917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素荣第三版,第7章个人所得税核算与筹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王素荣第三版,第7章个人所得税核算与筹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王素荣第三版,第7章个人所得税核算与筹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王素荣第三版,第7章个人所得税核算与筹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王素荣第三版,第7章个人所得税核算与筹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素荣第三版,第7章个人所得税核算与筹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素荣第三版,第7章个人所得税核算与筹划(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章 个人所得税核算与筹划主讲人:王素荣 博士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 教授 Email: Tel:01081442526个人所得税核算与筹划n一、个人所得税概述n二、个人所得税法律规定n三、个人所得税计算n四、个人所得税核算n五、个人所得税筹划一、个人所得税概述n个税的主要功能是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再调节.n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困局:贫富差距愈益拉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中国目前基尼系数0.45 ,合理限度0.4。n最贫困20%人口占收入的份额只有4.7%,最富裕 20%人口占收入的份额高达50%。n缩短贫富差距,建立和谐社会,必须把实现社会 公平作为终极目标。n个税虽然不能承载人们对社

2、会公平的全部期待, 但个税制度必须担负起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中国现状n福布斯发布“全球税务负担指数”,2005年 中国全球第二高(法、中、比),2006年全球第三 高。但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占20的富人,缴纳 个税不到总额10,工薪阶层却贡献了个税总额 65n是“劫贫济富”,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n税收公平原则:横向公平,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 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 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 的税收。n需要做的是,令富人群体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积 累做出贡献,如开征遗产税、奢侈税等历年个人所得税占总税收比例(亿元)年度 1994199519961997199819

3、992000总总税收 507159747051822690931031512666 个税72.7131.5193.2259.9338.6414.3660.4 百分比 1.432.22.743.163.724.025.21 年度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总总税收 15166 16997 20466 25718 308663763649449个税996121114171737209424523185百分比 6.577.136.936.756.786.526.44比上年增长情况(环比%)年度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税收增长长17.

4、8 1816.7 10.513.4 22.8 个税增长长80.9 46.934.530.322.4 59.4 年度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税收增长长 19.7 12.1 20.425.72021.9 31.4 个税增长长 50.8 21.6 1722.620.517.1 29.9全国个人所得税n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06年全国个人所得 税共245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增 收358.41亿元。n2007年全国个人所得税3184.9亿元,比上 年增长29.87%,增收732.58亿元。n从个人所得税的项目构成看,工薪所得、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5、利息股息红利 所得3项,占全部个税的比重一直在90%以 上并保持稳定增长。 二、个人所得税法律规定n(一)个人所得税概念n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 税所得征收的税。n(二) 纳税义务人n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以及 在中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和香港、澳门、 台湾同胞。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区 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纳税义务人n1、居民纳税人:n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 住满1年的个人。负无限纳税义务,应就其来 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 得税。n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

6、济利 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居民纳税义务人n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 住365日。如果临时离境,即在一个纳税年度中 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90 日,亦视同在华居住,不扣减天数。n居民纳税义务人包括在中国境内定居的中国公 民和外国侨民;从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海外侨胞和香港 、澳门、台湾同胞.纳税义务人n2、非居民纳税人n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 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n非居民纳税人负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来源于中 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n非居民纳税人只能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没有在 中国境内居

7、住,或者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 外籍人员、华侨或港、澳、台同胞。(三)所得来源地的确定n所得是否来源于中国境内,并不以支付地或居住地 为认定标准,而是以受雇活动的所在地、提供个人 劳务的所在地、财产坐落地以及资金、产权的实际 运用地等标准来确定。n所得来源地的具体规定: n(1) 工薪所得,以纳税人任职、受雇单位的所在地n(2) 生产经营所得,以生产经营活动的实现地;n(3)劳务报酬所得,以纳税人实际提供劳务的地点n(4)不动产转让所得,以不动产坐落地;动产转让 所得,以实现转让的地点;所得来源地的确定n(5)财产租赁所得,以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n(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所得的企业

8、、 机构、组织的所在地;n(7)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特许权的使用地;n在中国境内参加各种活动取得的奖金、中奖、中彩 所得;n在中国境内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作品,取得的 稿酬所得;n都属于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四)个人所得税征税项目n1.工资、薪金所得: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所有所得n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独资、合伙企业 投资者)n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n4.劳务报酬所得:会计、咨询、讲学、审稿n5.稿酬所得。n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n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n8.财产租赁所得。n9.财产转让所得。个人转让房产n10.偶然所得。得奖,中奖,中彩及其他偶然性所得分类

9、征收的弊端n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分类征收模式,存在不公平 的地方。n一次性劳务与连续性劳务之间的不公平n例:甲教授与某企业签订合同,本月培训授课3次 ,每次收入20 000元,这个月收入60 000元;乙 教授本月被3个企业请去讲课各一次,各得20 000 元。甲、乙纳税情况如下:n甲纳税=60 000(1-20%)30%-2 000n =48 00030-2 000=12 400(元)n乙纳税=20 000(1-20)20%3=9 600(元)个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办法n2006年1月1日起,单位向个人支付九类 收入时,不论其是否属于本单位人员、 支付的应税所得是否达到纳税标准,单 位都应在规定

10、的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 报送必要的纳税人涉税信息。n税总要求据此逐人建立个人收入与纳税 档案。三、个人所得税计算n1、工薪所得:与任职和受雇有关的全部所得 。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 险费、住房公积金可以扣除,再按月扣除2000 元。n应纳税=(月收入2000或4800)税率速算 扣除数n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完全由企业承担,不需要 在个人所得税扣除。n九级超额累进税率n 500以下 475以下 5 0n 5002 000 4751825 10 25n20005000 18254375 15 125n500020000 437516375 20 375n2000040000 1637

11、531375 25 1375n4000060000 3137545375 30 3375n6000080000 4537558375 35 6375n80000100000 5837570375 40 10375n100000以上 70375以上 45 15375n月工资扣除四项基金后的计税收入20000n应纳税=(20000-2000)20-375=3225年终奖纳税n年终奖:平均到各月确定税率,年终一次纳税, 不作任何扣除。n年终奖24000元,平均到全年,每月2000元,适用税 率10,交税2400010%-25=2375,实得21625元 。n若年终奖25000元,平均每月2083元,

12、适用税率15 ,交税2500015%-125=3625元,实得21375元。n如果年终奖24001元,则要交3475.15元税,比年 终奖24000元要多交1100.15元。n月收入1200元,低于2000元,年终奖6000元。n纳税=(6000+1200-2000)5=260元。取得不含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n(1)税后年终奖除以12,按照税后所得额级距找出 对应的税率和扣除数;n(2)税前年终奖=(税后年终奖-扣除数)/(1-税率)n(3)应纳税额税前年终奖税后年终奖 n案例中国公民,12月工薪已超过免征额,12月份 除工薪外,又取得不含税年终奖22 800元,计算李 某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

13、税。n每月不含税年终奖=2280012=1900(元),查出所 得额级距,对应税率15,扣除数125元。n税前年终奖=(22800-125)(1-15)=26676.47(元 )n应纳个人所得税=26676.47-22800=3876.47(元)特殊工薪n1、个人股票期权所得:n员工接受企业授予的股票期权时,不征税;n行权时,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低于当日市场价 的差额,按工薪所得征税;n将行权后的股票再转让时,获得高于购买日市场 价的差额,为二级市场股票转让所得,按财产转 让所得征免规定计税。n员工因拥有股权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 所得,按股息、红利计税。n2、企业高管人员行使股票认购权

14、取得的所得:n行使股票认购权时的实际买价低于购买日市场 价的差额,按工薪所得征税;n在股票认购权行使前转让认购权的所得,并入 当月工薪所得征税;n在行使股票认购权后,转让已认购的股票,按 财产转让所得征免个人所得税。n3、单位将自建住房以低于成本价销售给职工, 房改期间的差价收入,免征个税;在其他时间 的差价收入,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个税 。n4、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征税 ;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在减除法定扣 除标准后,按工薪所得征税。n5.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并将车辆所有权办 到股东个人名下,按股息、红利征税,但可按 税局确定金额扣除部分所得。该车折旧不能在 企业税前

15、扣除n6.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 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 费用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薪所得计税 ;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份工 薪所得合并后计税.2.劳务报酬计税n劳务收入按次纳税,一次性收入,以取得该收入 为一次;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以一个月内取得 收入为一次。n(1)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的,n应纳税(每次收入800)20%;n(2)每次收入在4 000元元以上的,n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收入20%n应纳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扣除数;n 20 000以下 20 0n 2000050000 30 2000n 50 000以上 40 70002.劳务报酬计税n案例:任独立董事,每季度50000元,n应纳税所得额50000(120)n40000n应纳税40 000302000n120002000n10000元3.稿酬计税n按次纳税,以每次出版、每次发表取得的收入为 一次,税率为20。按应纳税额减征30。n(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n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20(1-30)n(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n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1-30)n案例赵、王两人合作出版一本专著,出版社支 付稿酬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