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第33讲课后达标检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22610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单元第33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十单元第33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十单元第33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十单元第33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十单元第33讲课后达标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第33讲课后达标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单元第33讲课后达标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基题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为的 10%20%D从能量关系看,解析:选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传递的效率为 10%20%。次级消 费者同化的能量有四个去路:其中两个是流向下一 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还有未被利用以及自身呼吸消耗的部分,所以。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 1 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

2、构的细胞器BX 1 过程吸收的 CO2 总量与 Y1、Y 2、Y 3及 Z 过程释放的 CO2 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 3 过程的能量值约为 X1 过程能量值的 1%DZ 1、Z 2、Z 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 Z 过程释放的 CO2 中的碳解析:选 C。图示 X1表示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 过程,参与的生物可能是绿色植物或原核生物蓝藻等,X 2、X3等表示动物通过摄食同化有机物的过程,Y 1、Y2等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Z 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一般情况下,X 固定的二氧化碳大于 Y 和 Z 过程 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因为还有

3、一部分有机物未被利用。当生态系统到达动态平衡时,X 3X 110%10%。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分解者自身的有机物中。3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 单位:10 2 kJ(m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储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 15.9 2.8 13.1乙 870.7 369.4 501.3丙 0.9 0.3 0.6丁 141.0 61.9 79.1戊 211.5 20.1 191.4A.丁为肉食性动物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C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D戊是丁的前一营

4、养级解析:选 C。由戊是分解者,表中同化量的大小及能量传递特点为依据,判断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乙丁甲丙。丁是草食性 动物,甲随丙的增加而减少,捕食食物 链中不包括分解者,乙为植物,所以说乙是能量流动的起点。4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E1、E 2、E 3、E 4 分别表示流入牧草、昆虫、鸟、鹰的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E1牧 草 E2 昆 虫 E3 鸟 E4 鹰A这些生物形成的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基本一致B(10%) 3E 4/E1(20%) 3C牧草的大部分能量传给了昆虫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解析:选 C。一般而言,营养级越高, 该营养级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

5、也越少;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 10%20% 之间,因此 鹰从牧草 处获得的最多能量为(20%) 3(E1),最少能量为(10%) 3(E1);牧草传递给昆虫的能量最多为 20%(E1);各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捕食关系( 相互制约),使其数量不会有明 显变化,因此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5(2014合肥教学质检)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 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 a、b、c 、 d 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 M1、M 2、M 3 和 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M 1 一定不是 a 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若 M15M 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C

6、d 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 c 个体的小D若 M2 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 M1 减少,M 3 增加解析:选 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中会通过细胞呼吸损失一部分,故 A 项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前一营养 级同化的能量要大于或等于后一 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 5 倍,才能满足后一营养级的能量需要,故 B 项正确;相对较高营养 级的个体不一定比相对较低营养级的个体小,如虎与兔,故 C 项错误;一定时间内, M2增加会 导致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增多,故 D 项正确。6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 ”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

7、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解析:选 C。“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能节约粮食,其生态学原理在于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而节约更多的粮食。7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D森林火灾解析:选 B。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是把自然环境中的碳固定为有机物的过程,不是返回大气的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气的途径包括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生物中有机物的燃烧等。8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

8、,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 D物质更新解析:选 B。图中表示了大气中的水、群落中的水、地下水、海洋中的水之 间的循环过程。9某同学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丁 4 个生物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生物种群 甲 乙 丙 丁能量 (kJ) 1.1108 2.8109 1.1107 9.9107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 种生物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B除甲种群外,其他 3 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在上述 4 个种群中,丁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D因捕食引起的竞争关系,可

9、能涉及到甲、丁两个种群解析:选 D。A 项错误,根据能量流动特点,能量越多生物所处营养级越低,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的能量最多,为 生产者,丙的能量最少, 为顶级 消费者。根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 10%20%,且从甲到丁的能量 传递效率 为:9.9107/1.1108100%90%20% 可知,甲和丁不能形成食物链,故应处于同一营养级,都属于初级消费者,4 种生物之 间形成两条食物链:乙甲 丙和乙丁丙。 B 项错误,乙为生产者,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甲、丙、丁 为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C 项错误,根据“生物富集作用” ,即食物链营养级级别越高,体内积聚的有毒物质越多,受污

10、染程度越严重,丙种群体内的农药 残留量是最多的。 D 项正确,甲和丁处于同一营养级,因为都捕食乙而引起竞争关系。10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 B 都是自养生物,光合生物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但都含有色素B适度松土不可以促进过程C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D达到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 和的量基本相等解析:选 D。由图可知,A 为分解者、 B 为生产者、C 为消费者,图中 B 都是自养生物,光合生物( 如蓝藻)中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色素;适度松土不可以促 进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过程,而是促进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过程即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在

11、一个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碳吸收量 应该基本上等于碳 释放量,碳元素由无机 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由生物群落回 归无机环境则主要依赖于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11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 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填字母 )来表示,图中的 C 和 B1C 1D 1 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的能量。(2)蚕同化的能量 D_(填字母) ,正常情况下 D/C 的比值_(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 粪便)投入鱼塘供给

12、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 ,从而提高能量的_。解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桑树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总量,即 A;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即图中的 B,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产 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即图中的 C;图中 D 表示蚕同化的能量, DA 1(B 1C 1D 1),A1表示蚕以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 1C 1D 1表示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桑树流向第二营养级蚕的传递效率为 D/

13、A,一般来说, D/A 在 10%20% 之间,而 D/C的比值要大于 D/A,因此,D/C 大于 10%;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3)桑树可以喂蚕,蚕沙可以喂鱼,蚕和 鱼可以供人类利用,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答案:(1)AB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2)A1B 1C 1D 1大于 一(3) 多级利用利用率12据图回答问题:(1)与有关的生理过程是_; 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2)共同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在植物体细胞内的_ 上进行的。(3)大气中 CO2 的来源有动植物的细胞呼吸、 _、_等。解析:(1)图中为生产者从大气中吸

14、收 CO2的过程,即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植物也可通过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以 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为异养型生物,直接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可以将葡萄糖分解 为丙酮酸进而分解产 生 CO2和H ,H和来自空气中的O2结合形成 H2O,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氧呼吸过程。(2)过程表示植物利用 H2O 经过光反应产生 O2的过程,是在植物体细胞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3)大气中 CO2 除来自生产者、消费者的细胞呼吸,还来自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人类对石油、煤、天然气等大量化学燃料的燃烧。答案:(1)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2)叶绿体的类囊体膜(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提升题

15、13(2014合肥模拟)如图为某人工松林 18 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 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C18 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 2851010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解析:选 D。能量 Q 等于树木主干、枯枝落叶、动物中的能量之和,没有包括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因此不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总量, A 项错误; 18 年后未伐树中的能量与能量 Q相比差距很大,因此需人工能量投入才能维持松林的稳定性,B 项错误;图中所示分解者的能量只是生产者流入分解者,没有包括其他生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 项错误;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