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03急诊科管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0223510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危重症护理学----03急诊科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03急诊科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03急诊科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03急诊科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03急诊科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危重症护理学----03急诊科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危重症护理学----03急诊科管理(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章 急诊科管理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规划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林碎钗内 容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第二节 急诊科的管理第三节 急诊分诊思 考 题学 习 目 标v 掌握:急救绿色通道概念、急诊分诊概念、急诊分诊程序。 v 熟悉:急诊科的任务和特点、急诊科的人员编制、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要求、急诊护理评估。 v 了解: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急救绿色通道的运作程序、急诊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急诊工作质量要求。 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 置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v急诊科的任务和特点v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一、急诊科的任务1 23 4 5v急救护理的 科研、

2、教学与 培训:常年任 务 v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的 救援v转运: 常年任务v急救: 重要任务v急诊: 主要任务*二、急诊科的特点忙而 不乱分工 协作法律 意识急忙急杂 险争分 夺秒三、急诊科的布局v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位于医院的一侧或前部 v有明显的标识,夜间有路灯标明v面积应与全院总床位数及急诊就诊总人数成合理比例 v设有急诊与急救两通道,各自有独立的进出口 右图:急诊通道左图:急救通道医 疗 区v预检分诊处(台):设在急诊科入口处最醒目的位置 v抢救复苏室 :设在靠近急救通道v诊疗室:按各专科特点备齐急诊所用器械和抢救用品v清创室和急诊手术室:与抢救室、外科诊疗室相邻 抢救室内设置需遵循以下原则

3、 :v设复苏床23张,床旁最好设有设备吊塔 v备有抢救患者必需的仪器设备、物品和药品 v每张抢救床应有足够的空间,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2m2。 v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v有足够的电源插座复苏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处急诊拍片、超声急诊化验室急诊药房、收费v治疗室和处置室 :设在靠近护士站或各诊察室中央v急诊观察室 :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v急诊注射室 v急诊重症监护室v急诊病房和创伤病房支 持 区v急诊医技部门:急诊药房、急诊X线检查室、急诊检验室、急诊超声室、急诊CT室等v辅助支持部门 :急诊挂号室、急诊收费处、后勤服务处及保安等部门 急诊区域布局四、急 诊 科 的 设 置v急诊科人员编制v 有固

4、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v 急诊抢救室和监护室护士与病床比为2.53:1 v急诊科医护人员资质要求v 急诊护士应当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v 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年 第二节 急诊科的管理第二节 急诊科的管理急诊科的管理v急救绿色通道v急诊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v急诊科的工作质量要求一、急救绿色通道v 急救绿色通道即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是指对急危重患者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医疗相关手续按情补办 。掌握两 种 形 式:v 一种是将危重患者直接送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抢救,简化分诊挂号、就诊程序;v 另一种是单病种绿色通道,急诊科和相关专科合作,在遇到某

5、些疾病时,在急诊科积极抢救的同时,联系专科医生直接将患者送入专科病房或导管室、腔镜室等进行救治。 范 围 原则上包括:u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预见可能危及生命的各类急危重症 患者u需急诊处理而无家属陪伴的患者u突发群体事件的患者运 作 程 序v 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判断是否符合开通急救绿色通道,通知接诊医生启动急救绿色通道服务。v 患者抢救必需的各种检查治疗优先进行,而后进行财务收费。v 急诊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确保绿色通道患者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 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图管 理 要 求 v抢救优先、标识醒目 v配置合理、培训规范 v流程畅通、通讯方便 v

6、分诊准确、救治及时 v首诊负责、无缝衔接 v分区救治、分级管理 v规范文书、医护一致 v定期评价、持续改进 红区黄区绿区一级危急症患者 二级急重症患者四级非急 症患者三区四级三级急 症患者二、急诊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v思想素质 v业务素质 v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v 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 v 掌握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 v 高度的责任心 v 敏锐的观察力 v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急诊科的工作质量要求 v 完善的急诊护理组织架构: 组织保障v 稳定的急诊护理专业队伍 :人员保障v 明确的各级护理人员职责v 健全的规章制度 :制度保障v 优化的急诊工作流程 :救治、抢救、转归v 完善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

7、制 :物资保障v 具有法律效应的医护记录 v 完整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完整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v明确的质量控制指标 v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零缺点的质量要求 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 全程的患者满意 第三节 急诊分诊第三节 急诊分诊急 诊 分 诊v急诊分诊概述v急诊分诊程序v急诊护理评估一、分 诊 概 念v 分诊(Triage)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分类,是指意外事故和急救部门(AED)根据患者的分类和分级来决定谁应优先治疗,确定适当的治疗场所并开始紧急的挽救生命的治疗 v 分诊的目标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4-right) 设置预检系统的目的 v

8、 在患者到达急诊科时立即按治疗的优先次序快速进行分 类,病情较重的患者能优先得到救治。v 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急诊医疗资源 和空间v 帮助日益拥挤的急诊科识别需立即救治的患者,保证患 者安全 v 防止就诊高峰时的分检不足或过度分检,避免急诊资源 的提前耗尽国内预检概况v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预检分诊系统和具体的操 作程序v护士对预检分诊工作的认识与重视不够和业务知 识的缺乏,导致分诊准确率下降国际预检系统2000年起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实行5级急诊 预检系统,经多家医院的试验有其优势和可操作性v 澳大利亚预检系统(Australasian Triage Scale, ATS

9、)v 加拿大急诊预检标尺(The Canadi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 CTAS)v 曼彻斯特预检标尺(Manchester Triage Scale, MTS) v 美国预检系统-急诊严重指数(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ESI)二、急诊分诊程序接诊分诊处理(一)接诊v保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无阻v急诊患者信息登记 (二)分诊v 分诊是指对来院急诊就诊患者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同时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v 时间一般应在25分钟内完成。 分诊技巧(一) v SOAP公式:适用于所有急诊就诊的患者。

10、v S (subjective,主诉):患者或家属提供的最主要资料。v O (objective,客观情况):看到的患者实际情况。v A (assess,估计):综合上述情况对病情进行分析,得出 初步判断。v P (plan,计划):组织抢救程序和进行专科分诊。分诊技巧(二)v PQRST法:适用于疼痛患者的分析 v P (provoke,诱因):疼痛的诱因是什么,怎样可以使之缓 解或加重。 v Q (quality,性质):疼痛是什么样的性质,患者是否可以 描述。 v R (radiate,放射):疼痛位于什么地方,是否向其他地方 放射。 v S (severity,程度):疼痛的程度如何,

11、若将无痛至不能忍 受的疼痛用110的数字来比喻,询问患者的疼痛相当于哪个 数字。 v T (time,时间):疼痛的时间有多长何时开始的,何时终 止,持续多长时间。资料收集 v快速目测:外表、意识、皮肤、体位v倾听主诉 v引导问诊 v分诊体检 v辅助检查 病情分类 v I类: 危急症,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必须立即紧急救 治,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 v 类:急重症,有潜在性威胁生命的可能,病情有可能急 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 v 类:亚紧急,一般急诊,患者生命体征尚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 v 类:非紧急,可等候,也可到门诊诊治 三)处 理v 急危重患者处理 v 一般患者处理

12、v 传染病患者处理 v 成批伤病员处理 v 特殊患者处理 v 患者转运处理 v 清洁、消毒处理 v 各项处理记录 三、急诊护理评估初级评估次级 评估动态 评估初 级 评 估(快速评估)v是对来院急诊就诊患者进行有重点地快速收集资 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和分科v目的是快速识别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 v时间一般应在25分钟内完成 快 速 评 估vA(airway) :气道及颈椎 vB(breathing ):呼吸功能 vC(circulation ):循环和脑灌注 vD(drug) :药物和诊断性检查 vE(exposure) :暴露患者/环境控制 单侧血胸3000ml膨隆状腹腔积

13、血20005000ml骨盆骨折15002000ml股骨骨折8001200ml1234Title in here失 血 量 估 计全层软组织缺损500ml失 血 量 估 计5次 级 评 估v目的:为了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而不是为了诊断 v方法:从头到脚法(Head-to-toe approach)与系统法(Systems approach)相结合 v内容:问诊、生命体征测量、各系统重点评估 问 诊 v目的:了解患者来院急诊的主要原因 v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注意患者及陪诊者的情绪反应、面部表情,灵活问诊 v护士需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有效控制问诊时间生 命 体 征v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氧饱

14、和度 v反映患者当时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 v测量结果记录在门诊病历首页 各系统重点评估v疼痛伴随各系统评估 神经呼 吸循 环消化 泌尿骨 骼 肌其 他产科 妇科神 经 系 统v 精神状态(如有无意识混乱、不合作、定向力差、歇斯底里等) v 言语(如是否连贯、有无失语、发音含糊等);有无肢体无力 v 意识丧失(有无意识丧失、持续多久、有无逆行性遗忘 )GCS评分 ; v 有无头痛(频率、类型) ; v 有无血肿(位置、大小、范围) ; v 有无头晕、恶心、呕吐;步态(稳定、不稳定)等。呼 吸 系 统 v 呼吸频率、节律和效果 v 是否可闻及喘息/喘鸣音;v 有无流诞;v 呼吸时胸部扩张情况v 有无

15、咳嗽,咳痰 v 听诊呼吸音 心 血 管 系 统 v 心率、心律、血压、脉搏情况;脉搏搏动性质;有无胸痛、放射痛、心悸、气促、出汗、头晕、晕厥、面色苍白、踝关节水肿;有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硝酸甘油摄入(开始摄入时间、剂量、浓度、持续时间、效果等)。 消 化 系 统 v 有无恶心、呕吐(呕吐频率,呕吐物的颜色、量、性质等);大便习惯,有无便秘腹泻(腹泻的频率、颜色);有无咖啡色呕吐物或黑便;有无背痛(部位);触诊腹部(是否腹软、膨隆或坚硬,有无疼痛);有无腹部手术史;肠鸣音存在或消失等 泌 尿 系 统 v排尿频率;是否有排尿困难、会阴部疼痛、灼热感;有无血尿现象(是否明显、有无血块);有无尿急/

16、排尿不畅、尿潴留;有无腰痛、肋脊角钝痛等 骨 骼 肌 系 统 v局部有无红、肿、畸形或伤口;有无局部痛或压痛;评估肢体活动范围、末梢循环和感觉;评估肢体活动度(是否伴有疼痛、麻痹、感觉异常,皮肤苍白);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 其他:眼耳鼻喉 v眼 v耳 v鼻 v喉产科/妇科 v末次月经(量、时间和持续时间);孕妇询问预产 期,了解生产方式顺产或剖腹产;孕妇是否为经 产妇,有无流产史;胎动、胎心音情况;有无阴 道出血(量、垫量、血凝块) 或阴道溢液;有无羊 水漏出或胎膜破裂(流出液体的颜色) ;有无腹痛 (频率 、性质) 皮 肤 评 估 v皮肤完整性、皮肤颜色、温度和弹性;如外伤, 记录皮肤擦伤部位,伤口大小、深度、有无分泌 物;如有压疮,评估压疮部位、面积、程度;有 无皮疹、水泡等。动 态 评 估 v是指对急诊待诊患者进行动态观察,一般应每隔510分钟再评估一次,视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分类与就诊顺序等 思考题1.急救绿色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