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系列讲座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0183707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系列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系列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系列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系列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系列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系列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系列讲座(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系列讲座研读考试说明 提高复习效率福建师大附中 罗银先2014.3.21研读考试说明 提高复习效率一、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学科有何变化?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三、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n2014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化学科在命题指导思 想、命题应遵循的原则、试卷结构、题量与分值、难 度值(0.60-0.65)、考试范围、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没有 变化,与往年保持一致。一、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学科有何变化?n说明中题型示例仍然安排10道例题,但例6和例8 做了更换,其它8道例题保持不变。n说明 中“参考题例”改称“参考试卷”,并将第9题 、第23题、第32题做了更

2、换,其它试题保持不变。n2014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化学科在命题指导思 想、命题应遵循的原则、试卷结构、题量与分值、难 度值(0.60-0.65)、考试范围、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没有 变化,与往年保持一致。一、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学科有何变化?n说明中题型示例仍然安排10道例题,但例6和例8 做了更换,其它8道例题保持不变。n说明 中“参考题例”改称“参考试卷”,并将第9题 、第23题、第32题做了更换,其它试题保持不变。这两道题的素材和知识点 均来源于课本,通过相关知 识点的整合,来考查考生的 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素养。 【例6】(2012福建省高考) 铜单质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用途。 (1)电

3、镀时,镀件与电源的 负 极连接。 (2)化学镀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 金属单质沉积在镀件表面形成镀层。 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用 还原剂(填“氧化 剂”或“还原剂”)与之反应。 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变化如右图所示。该 镀铜过程中,镀液pH控制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 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 调节溶液的pH至89之间 。 (3)酸浸法制取硫酸铜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步骤(i)中Cu2(OH)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步骤(ii)所加试剂起调节pH作用的离子是HCO3 (填离子符号)。 在步骤(iii)发生

4、的反应中,1 mol MnO2转移2 mol电 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步骤(iv)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Fe3+NH4+2SO42-+6H2O=NH4Fe3(SO4)2(OH)66H+; 过滤后母 液的pH=2.0 , c(Fe3+)=a molL-1,c(NH4+)=bmolL-1, c(SO42-)=d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用含a 、 b、d的代数式表示)。 “例6”以铜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为素材,综合考查电化学、氧 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平衡等高中化学的 主干知识。要求考生通过文字、

5、图像及工业流程示意图的观察、分 析、思考,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分析、解决 化学实际问题。着重检测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 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所考查的知识覆盖面比较广,对学生 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较好的考查了考生的化学学科的学科思想 、方法和学科能力。 【例8】(2013北京高考)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1)C1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碱性、漂白性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

6、现象i的白雾 由HC1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a目的是 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扰 。 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白雾中混有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 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向漂粉精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观 察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

7、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CaSO4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SO2+Cl2+2H2OSO42-2Cl-4H+ 。 “例8”以“SO2与漂粉精的反应的实验探究”为背景,综合 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价、实验方案的设计 等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以及 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较好的 实现了对考生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 分发挥了实验题多方位、多层面的检测功能,较全面的检测 了考生的化学学科基本素养。n2014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化学科在命题指导思 想、命题应遵循的原则

8、、试卷结构、题量与分值、难 度值(0.60-0.65)、考试范围、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没有 变化,与往年保持一致。一、2014年理综考试说明化学学科有何变化?n说明中题型示例仍然安排10道例题,但例6和例8 做了更换,其它8道例题保持不变。n说明 中“参考题例”改称“参考试卷”,并将第9题、 第23题、第32题做了更换,其它试题保持不变。这两道题的素材和知识点 均来源于课本,通过相关知 识点的整合,来考查考生的 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素养。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考试说明是今年我省高考命题的依据,体现对高考试题的指导性,而且考试说明细化了考试大纲对考试的知识内容和能力的要求。化学高考试题以能

9、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并且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辩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 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

10、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 、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 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本题以一种利用铝镓合金 制备氢气的新工艺为试题 的情景,检测学生通过对 工艺示意图的观察,准确 提取实质性内容,并进行 初步加工、吸收的能力。太阳能电池、电解A本题以一种利用铝镓合金 制备氢气的新工艺为试题 的情景,检测学生通过对 工艺示意图的观察,准确 提取实质性内容,并进行 初步加工、吸收的能力。A铝镓合金本题以一种利用铝镓合金 制备氢气的新工艺为试题 的情景,检测学生通过对 工艺示意图的观察,准确 提取实质性

11、内容,并进行 初步加工、吸收的能力。A该工艺的本质是借助铝镓合金 ,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生成氢 气和氧气,体现“绿色化学”的 思想。重点考查学生的化学观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接受、 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辩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 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 、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

12、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 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 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例6】(2012福建省高考) 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变化 如右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控制 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 止的方法:

13、调节溶液的pH至89之间 。 着重考查学生通过对文字“该镀铜过程中,镀液 pH控制在12.5左右”,结合图形分析知此时反应速率 比较快,可以不用再提高pH了,但若要停止反应, 从图中分析出pH在下降到9时,反应速率为0即停止 了反应,用正确的文字得出“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 : 调节溶液的pH至89之间 ”。 【例6】(2012福建省高考) 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变化 如右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控制 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 止的方法: 调节溶液的pH至89之间 。 这里就考查考生通过文字、图像的观察、分析、 思考,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 ,分析、解

14、决化学实际问题。着重检测考生接受 、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化学 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中考点内容与能力要求(一)如何理解说明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3.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 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例8】(2013北京高考)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例8】(2013北京高考)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

15、究: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 由HC1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a目的是 检验白雾中是否含有Cl2,排除Cl2干扰 。 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白雾中混有SO2,SO2可与酸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这里着重考查以“SO2与漂粉精的反应的实验探究”为背景 ,要求学生理解实验方案中各实验步骤的目的,并对实验方 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出解释,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 、实验评价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性与严谨性。 含有机物的工业废 水的处理

16、的“实验 方案”设计“实验设计”“温度”或“pH”只 考虑一个变量31336.0探究溶液的pH 对降解反应速 率的影响0.30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控制变量法”在化 学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根据 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条件或根据实验条件 确定实验目的,在认真比较、分析表中 呈现的三组实验条件或目的的基础上, 完成实验设计(填写实验目的或条件) 。 “数据处理”要求学生观察图 像,从中获取不 同时刻反应物的 浓度值,并根据 化学反应速率的 概念计算得出该 时段内化学反应 的平均速率。 “解释与结论”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要求学生透过实 验的异常现象,联想 过氧化氢稳定性的知 识,分析得出“由于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 分解反应速率增大, 使过氧化氢的浓度减 小,导致降解反应速 率降低”的结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