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10678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以山西省壶关县南皇村为例摘 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受到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以山西省壶关县南皇村为例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作描述性研究,并对其生活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向家庭、社区、政府、社会提出几点建议措施以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解决其养老难的问题。关键词:农村; 留守老人; 生存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他们年迈的父母却留在了农村。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养老资源缺乏,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家庭、社区、政府、社会的

2、更多关注。本文将以山西省壶关县南皇村为例,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并就改善其生存现状献力献策。 一、基本情况笔者于 2011 年 1 月至 3 月对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壶关县南皇村的人口分布情况及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南皇村总人口为 1583 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 271 人,约占总人口的 17.12%;总外出务工人数 347 人,约占总人口的 22%;留守老人有 243 人,占老人比例的 89.67%。在留守老人中,年龄在 60 岁-70 岁的约占62.55%,70 岁-80 岁的占 32.1%,80 岁以上的占 5.35%。且农村留守老人的性别比例中,女性多于男性。

3、二、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子女外出务工,必然导致留守农村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角色的缺位,从而动摇家庭养老的功能。很多农村留守老人不但基本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且需要承受繁重的劳动负担和教养孙辈所带来的各种压力,需要自己应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由此引发了留守老人经济贫困、照料缺失、精神孤独、安全隐患大、劳动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一)高龄从事农业生产- 2 -目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绝对收入很低,几乎没有积蓄,经济生活主要靠子女供养。一方面虽然子女外出务工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但大多数子女自身经济状况

4、不佳,另一方面又要抚育孩子,给予父母的经济支持十分有限,所以绝大多数留守老人生活简朴,只求温饱不求质量。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留守老人只要还有劳动能力就不舍得将外出务工子女承包的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而是自己从事农业生产。于是在村上的田间地头出现了不少 70 岁左右的老人仍在从事农业生产的现象,这种高龄从事农业生产的状况普遍增加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劳动强度。 (二)医疗保障不健全农村留守老人由于高龄且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等原因,身体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调查发现,多数农村留守老人都患有高血压、颈椎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一方面,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人看病难的问题,但目

5、前我国农村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单位医疗机构尚未完善,医疗水平、人员及设施配备也极为有限。笔者发现南皇村卫生所只有三间大的平房,里面设备简陋,没有一台现代化医疗设备,连最起码的输液吊瓶工具都没有,而是用铁钩和晾衣绳代替,摆放的药品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种类上都极为稀少,对于留守老人常见的高血压、颈椎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以及其他突发疾病几乎起不到任何急救作用,并且卫生所里只有一位医生,还经常不到岗。另一方面,农村留守老人经济窘迫,儿女常年在外务工无法保证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和身心照料,老人患有轻微的头疼发热时一般不告诉外出务工的子女,而子女一般也只有在父母重病时才给予资金上的帮助,但那时为时已晚,所以留

6、守老人“小病扛、大病挨” “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现象相当突出。此外,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保健制度尚未建立,农村留守老人缺乏条件接受健康检查,对于重大疾病也缺乏有效防治” 。 总之,由于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薄弱,医疗制度不健全,留守老人经济困难,外出务工子女又疏于照顾,所以使得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得不到改善。(三)照看孙辈负担重、难度大农民工生活流动性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又比较高,他们有限的收入根本无法负担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相关费用。因此,许多农民只得将他们的子女交由自己的父辈也就是留守老人照管。老人为给孩子减轻经济等负担,替其着想,几乎都会选择帮子女带孙辈。调查发现,南皇村照看一个孩子的留

7、守老人大约有 13%,照看两个孩子的大- 3 -约有 72%,照看三个或三个以上孩子的约有 12%,还有 3%的老人要照看重孙。照看孙辈方面,老人感叹最多的就是压力大、负担重、难度也大。尤其是 2010 年响应上级提出的为学校修防震教学楼的号召,各财政收入不景气的村单位就将学校合并,致使南皇村目前没有小学,若要上学就必须到邻村。由于农村交通不便,老人又确已年迈,这无疑增加了老人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难度。而在放假期间老人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到山上、池边或其他危险的地方玩耍。照看孙辈,老人感到力不从心。(四)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多农村留守老人一般都将新修的房子让给儿子住,自己住的旧房子环境差、安全隐患多。

8、不少老人住的房子屋顶漏水,下雨天只能靠在屋顶铺塑料布来缓解。在调查过程中,申老汉说:“最怕晚上下雨,如果晚上雨下地特别大就彻夜不敢入睡。 ”此外,南皇村冬天没有集体供热设备,生火炉取暖为主要的过冬方式。由于老人年迈体衰,经常会发生煤烟中毒等危险事件。据一位老人叙述,邻村有老两口在家照看外出务工子女的两个孩子,却在冬天因煤烟中毒而使一位老人和两个孩子丧失生命。再有,南皇村的大多数家庭都有自来水吃,只有少数老人家里没有铺设自来水管道,他们平时吃水只能是在邻居家或山上挑水,这对那些患有颈椎病、风湿病的老人来讲很有难度。所以,农村留守老人缺乏子女照料,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多,生活得不到保障。(五)精神

9、空虚由于外出子女一年中回家次数不多,相当一部分是年初而出,年终而归,交流机会较少,农村留守老人所能得到的精神抚慰极为有限。虽然子女务工期间多数留守老人可以通过电话与外出子女保持联系,但通话内容多是对日常生活情况的简单了解。同时,一些老人与子女的通话频率也比较低,电话很难成为代际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此外,外出务工的青年人在对待老人和孩子的权衡中几乎都偏向孩子,老人从子女那里得到的关爱极为缺乏。多数老人只能是在家看电视或串门聊天,孤独感极为强烈,少数家住偏僻地方的留守老人晚上不敢睡觉,失眠严重。三、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困难的原因分析(一)子女外出务工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一方面子女外出务工拉大了与父母的空

10、间距离,客观上阻碍了子女对老人的照料,加重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负担。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子女由于自己经济状况不佳等多种原因对老人的经济支持十分有限,多数老人只能靠自己从事农业或副业生产获得微薄- 4 -的经济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老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二)社区资源匮乏难以缓解留守老人生活困境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自 2007 年以来,南皇村村委会在逢年过节时向老人发放福利。60 岁以上的老人在端午节每人发 5 斤江米,中秋节发 1 斤月饼,重阳节举行茶话会发放被罩棉被等,并发 300 元钱给 80 岁以上的老人以特殊照顾,春节发 1 袋大米、1 袋面粉,有时还加 1 桶

11、食用油。但是,这些慰问品对于年老体衰、没有积蓄、收入也很微薄的老人来讲,解决不了在生活和医疗上的根本困难。文化活动上,虽然村里设有老人活动中心,但设备简陋、活动单一。大多老人只是在一起聊天、下棋,这虽然对缓解留守老人精神空虚起到一定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弥补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三)政府支持缺位,无法填补缺失的家庭养老功能子女外出务工为城镇化做出贡献的同时,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而政府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支持却一直不到位。调查发现,2007 年到 2009 年三年的时间里大部分的留守老人都能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2007 年每人为 275 元,2008 年每人 350 元,2009 年每人 69

12、0 元。但 2010 年政策改动,即老人养老主要依靠子女,凡是有 2 个或 2个以上孩子赡养的老人不再享有国家最低生活保障。此外,村委一直在积极宣传农村养老保险,但由于地方财政收入不景气等多种原因一直尚未落实。(四)孝文化衰微加剧了留守老人精神空虚“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础与核心,在家庭养老中起着规范与约束作用。但随着社会变迁,孝文化正在衰微,主要表现在:一是尊老敬老观念淡化,二是家庭伦理道德淡化。 ” 传统社会中老人在家控制经济资源,而现代社会中老人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减少,权威地位在削弱;传统的孝道与政治规范相联系,而现代的孝道逐渐与政治关系相脱离;传统社会敬老崇老观念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

13、,成为中华民族深层的心理积淀,而在现代社会, “老则贵”的崇老意识逐渐被代际之间的平等意识所取代,甚至出现了“轻老重小”的代际逆倾斜。正是上述这些原因造成孝文化的衰微。在这种大背景下,传统观念浓厚的农村留守老人情感的满足更易受到影响。四、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现状的建议措施(一)从家庭来讲,首先要加强外出务工子女敬老爱老养老意识,营造尊老爱老- 5 -敬老的家庭氛围,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父母对家庭所付出的辛劳,意识到孝敬和尊重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有义务对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赡养扶助,包括日常中的关心帮助、体贴安慰、定期打电话或回家看望父母,使老年人感受到天伦之乐,获得较多的精神

14、慰藉,从而安度晚年。其次,留守老人的其他亲属也应尽己所能,经常看望老人,帮忙做些农活和家务活,聊聊天等,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生活照料。(二)从社区来讲,首先社区要重视留守老人与子女的亲情联系工作,免费为留守老人提供电话服务,使老人能够方便且频繁地与外出务工子女联系,从而获得情感需要的满足,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其次社区要改善卫生所医疗服务质量。鉴于村卫生所的特殊地位,在稳定村诊所现有医务人员的同时,积极鼓励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更多医务人员到社区工作,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医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另外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医疗卫生设备,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落后的局

15、面,把老人的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再次,社区要积极引导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结合农村留守老人文化程度较低的实际,大力发展通俗易懂的农民文化,定期播放电影,开展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理念。(三)从政府来讲,首先应尽快推行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他们达到基本生活水平,让其老有所养。其次“要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借鉴城市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努力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新型农村生活养老保险制度,留守老人应该成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首先发展的对象。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要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

16、同出资,筹资标准要科学合理。要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不仅要对特困户进行救助,也要照顾次贫困家庭。再次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多功能养老院,积极接收农村留守老人入住,改善其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最后,号召外出务工子女回乡工作,只有让外出子女回到父母身边,将本来由他们照顾老人的责任重新地切实地回归到他们身上,才能真真正正地解决好留守老人的问题。“政府要在保证自身财政稳定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新建本地产业,呼吁外出打工子女回乡务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打工经济到本地经济的逐渐转变” 。 (四)从社会来讲,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6 -美德,我们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尚,这也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义。一要组建青年社会工作者队伍,发动城乡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共青团员和社会青年加入到青年生活工作者队伍中,组织青年社会工作者利用节假日为留守老人提供服务,切实解决留守老人家庭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问题。二要成立邻里互助服务队,鼓励开展邻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