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一质量检测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10350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专题一质量检测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部分专题一质量检测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部分专题一质量检测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部分专题一质量检测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部分专题一质量检测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专题一质量检测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专题一质量检测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质量检测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汉字简化是歧途吗苏培成读古文不一定必须读繁体字,简化字同样可以用来写古文。如果说古书本来是用繁体字写的,一旦改为简化字就变了样,不再是古书了,这话不合乎事实。我们知道,论语这部书大约是在春秋末期开始编写,到了战国初期才写定。那时连楷书都还没有呢,更谈不到繁体字了。根据汉书艺文志:汉武帝末年,鲁恭王为扩大自己的宫室,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发现秦始皇焚书时藏起来的尚书 、 论语 、礼记等。这是战国时人用“古文”写在竹简上的,汉代的一般人已经不认识了。后来经过汉代的专家把“古文”改为汉代的隶书,这叫“隶古定” 。后来的人又把

2、隶书改为楷书,才流传下来,今天看到的繁体字本论语 ,早已不是古时的样子。如果要回到古代,就应该用战国“古文” ,可是那样一来还有谁能认得呢?其实,现代人读古书遇到的困难,不在于用简化字还是繁体字,难在古书用的是古代汉语。要能读懂古书不但要认识汉字,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更重要的是要懂古代汉语,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还包括古代文化知识等一大套学问,而这些学问绝非三五日就能学会的。 尚书尧典开头是 “曰若稽古” ,这四个字没有繁简体的分别,可是认识了这四个字还不能懂得它的意思。 “若” ,顺序,规律;“稽” ,考。意思就是按着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不是古人滑稽的意思。 诗经豳风七月里有一句

3、是“七月流火” ,意思是说到了夏历七月大火星就偏了西,暑气将要退去,可是有的人却误解为七月的天气下了火似的十分炎热。魏晋以来有个俗语词叫“宁馨” ,意思是“如此” 、 “这样” ,可是有的人却误解为宁静温馨。这不是古书无情,故意与我们为难,而是因为语言文字是发展变化的,只知今而不知古,自然无法直接与古人沟通。可见能读懂古书是道高门槛,这道高门槛是在语言,不在文字。我们读上面引用的论语八佾里的一段话,如果读不懂用简化字写的“三归” ,改为繁体字的“三歸”照样读不懂。清代学者郭嵩焘著养知书屋文集卷一释三归说:“是所谓三归者,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 ”可见“三归”指的是从民众中收取的市租。很多人相

4、信“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 ,这是因为传世古文用的都是繁体字,其实如果有了简化字的古书,照样可以从中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历来有两种方式,就是直接继承和间接继承。直接继承是指由研究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来继承。他们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直接阅读古籍,并对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吸收其中的精华,去除其中的糟粕。然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写成深浅程度不一的著作,供社会上不同水平的读者阅读。间接继承是指通过阅读由专家学者对传世古籍进行整理、编选、注释、今译和分析写出的各种著作来继承。绝大多数人是通过间接继承的方式来学习传统文化的。都来搞直接继承不更好吗?那样做既没有必要,又没有可能。全体人民都去研究文

5、字、音韵、训诂,都去读古书,都不去生产,社会怎么发展?只认识繁体字并不能直接去读古书、去继承传统文化。简化字比繁体字效率高,好学好用,可是有些人的想法,为了能读古书,要放弃简化字回归繁体字。要明白认识繁体字的人并不等于就能读古书。如果放弃简化字、回归繁体字,结果是不但丢了简化字,而且古书照样读不懂,这不是两头落空吗?(摘编自 2009 年第 6 期语言文字)1.下面是有关汉字简化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简化字写古文,不会使古文变了样,因为简化字并没有改变古文内容,同样可以用来写古文。B.如果有了简化字写的古书,照样可以从中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去读古书,去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C

6、.简化字比繁体字效率高,好学好用,如果放弃简化字,回归繁体字,就会两头落空。D.我们现在认识的繁体字本 论语 ,实际上就是战国时的“古文” ,不简化谁也不认得的。解析:现在的繁体字本论语不是战国时的“古文” ,而是楷书。答案:D2.下面例子不符合古代汉语意思的一项是 ()A.尚书尧典开头的“曰若稽古 ”, “若” ,就是顺序、规律的意思; “稽” ,就是考证、考察的意思。即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考察历史。B.诗经 豳风 七月里的“七月流火” ,是说到了夏历七月,大火星就偏了西,暑气将要退去,天气就要转凉了。C.魏晋以来有个俗语词叫“宁馨 ”,表面看是“宁静温馨”的意思,实际上, “宁”当“如”当 “

7、这”讲, “馨”当“此”当“样”讲,就是“如此” 、 “这样”的意思。D.论语八佾中的“管氏有三归 ”,这里“三归”的意思是指 “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 ,也即从民众中收取的市租。解析:不能拆开单独一一解释。答案:C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懂古文并不容易,它的门槛很高,这里既包括古代文字,又包括古代语言,不弄懂弄通它们,我们就无法与古人沟通。B.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读古文不一定读繁体字,用简化字同样可以来写古文。C.我们在读古文时遇到的困难,主要不是在简化字还是繁体字等古文字上,而是难在古书用的古代汉语上。D.要想读懂古汉语,直接继承传统文化,必

8、须对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还包括古代文化常识等学问。解析:不包括“古代文字” 。答案:A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几乎每一位谈论中国艺术市场的人士,都会把艺术批评作为市场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还会认为著名的、有话语权的艺术批评家的言论能够决定和左右一个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无论是传统中国画,还是现代绘画和当代艺术,当代的艺术批评给予了深刻细致的关注。各地艺术批评家们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对艺术作品与思想的剖析已经涉及大大小小的艺术创作活动,那些真正表现优秀和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作品都必然会引起批评家们的

9、关注。但是批评不是万能的。批评首先应当是学术的,只有真正学术的艺术批评才是开启优秀艺术品的思想之匙。对于艺术批评能够影响作品市场交易观点的论据,实质上是一些艺术史论工作者对名家作品的鉴赏评价,以及对个别艺术家作品与创作试图予以定位的剖析解构,这些批评的文句语言与行文结构已经逐渐形成格式化的相似特征,谈不上有什么艺术和思想的标准。因此,对于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市场,必须首先为批评正名才行。真正的艺术批评只会看重优秀的艺术创作,决不会把平庸的作品推到大众之中去,更不能把庸俗的艺术作品介绍给艺术品收藏人士;批评家之间的观点差异会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一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艺术批评

10、必须是纯学术的,不可能也做不到为了某种商业的目的或人情师承关系,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只是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买卖双方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而不考虑作品本身,也不去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所以艺术批评家们应当担当起后者的这份责任。随着国外艺术机构、买家和收藏家对于国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艺术家也倾向于相信艺术批评是艺术品走向市场交易的桥梁,批评家们也乐于在艺术品交易中担任这种交易顾问和艺术品估值的角色。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批评家们倾向于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把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市场的一个环节,或是一个首要的先行步骤。批评家们更多地转向艺术策展,

11、组织艺术展览活动或为艺术家展览撰写前言,已经蔓延成为批评家的生存状态和获得收入的主要路径。这就是批评家们纷纷走向“出台”的戏言。批评家属于学术的才对,市场的应该是属于策展人、艺术代理人。批评家的观点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标准,坚持自己的艺术眼光;批评家要能以敏锐的智慧纵观当代中国的艺术创作与发展,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去剖析一个艺术家作品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和尊重,才能推动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品投资人士才会有信任。1.本文关于“艺术批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批评能够决定和左右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B.艺术批评应该针对那些真正表现优

12、秀和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作品。C.艺术批评能够影响作品市场交易,因而也越来越有了功利色彩。D.艺术批评的观点差异会有助于人们多角度多方面地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解析:原文首段有“著名的、有话语权的艺术批评家的言论能够决定和左右一个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艺术批评都能如此。该项犯了绝对化的毛病,夸大了艺术批评的作用。答案:A2.对“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的关系”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批评是艺术市场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B.在当下,因为艺术批评偏离了学术,导致艺术品市场的买卖双方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而不考虑

13、作品本身,也不去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C.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的行为,会随着国外艺术机构、买家和收藏家对于国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得到缓解。D.目前,艺术家倾向于相信艺术批评是艺术品走向市场交易的桥梁,批评家们也乐于在艺术品交易中担任这种交易顾问和艺术品估值的角色。解析:从原文第六段“艺术批评必须是纯学术的,不可能也做不到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来看,C 项中的“的行为”属无中生有,原文并无此意。答案:C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就当今的中国艺术批评在艺术家和艺术市场中担任的角色,提出了为艺术批

14、评正名的见解。B.艺术批评家们应当担当起考虑作品本身且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的责任,不能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C.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批评家们倾向于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把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市场的一个环节,这成为批评家的生存状态和获得收入的主要路径。D.批评家只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标准,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去剖析一个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就能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和尊重以及艺术品投资人士的信任。解析:原文末段有“只有这样,才能” ,D 项的“只要就”改变了原文的逻辑事理关系。答案:D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作为认知模式的“PK ”PK 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

15、义。五四时期“废文言、兴白话” ,改换了一种意识形态;十六世纪欧洲印刷语言的使用,推动了民族的想象性建构。今天 PK 在媒体中过度繁盛,也已经超出了文化事件的范畴,开始在思想的层面发挥作用。这就是令人忧虑的 PK 认知模式的形成。这种认知模式首先设置了一种紧张情境。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人们的神经在连续刺激中日渐麻痹。只有比紧张更紧张、比激烈更激烈的情境才能够留住人们挑剔的视线,PK 正是这种情境的鲜明符号。媒体中诸种乔装打扮的 PK,就像将黄飞鸿的 “擂台赛”挪移到大众媒体上,将紧张的对决经由现代媒体多层次、高密度的信息渠道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获取了最大化的看客的关注。PK 的表演性与娱乐性,注定了 PK 是一件公开而招摇的事。一看到这个字眼,就好似听到了“快来看呀”的吆喝声。循声而去,紧张激烈的场面正在眼前铺展。这种认知模式预设了结果水落石出的一刻即将收获的精神快慰。今天,阅读内容变为浏览标题,看重结果轻视程序,人们总是行色匆匆,迫不及待。他们需要结果水落石出,需要胜负立见分晓,需要用斩钉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