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10303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思考重庆市巴南区惠民中心小学校:左远鹏欲说教师队伍建设好困惑,教师队伍建设真可以说是路漫漫。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振兴,关键在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如果有一支德才兼备、新老结合,勇于创新,肯于奉献的教师队伍,那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会给学校灌注无穷的活力,对于提高办学质量,对学校长期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也可以这样说,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教育实力的标志。反过来,就不言而誉了。一、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基本情况截止 2009 年 12 月 31 日止,我校在职在岗教职工 50 人,学生一千余人,其中:中

2、心校教师 39 人,14 个教学班,学生 698 人;中心幼儿园教师 10 人,5个教学班,学生 207 人;村小教师 1 人,1 个教学班,学生 10 人。到 2010 年6 月底前将退休 3 人,也就是说有 3 人还只能工作一学期,另外就是申请区内调动的有 2 人,这 2 人分别都是我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 人是我校的专职美术教师,1 人是我校的语文骨干教师)。由此一来,我校下学年就要差 5 人。由此造成我校教师队伍人数急剧下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状况。2、从年龄结构来看我校 40 岁以上 36 人,占 72%,40 岁以下 14 人,占 28%,基本属

3、于教师年龄结构老年化状态,教师队伍缺少一定的活力。3、从学历达标情况来看我校专科及以上学历 42 人,占 80%,绝大多数都是经过 2003 年重庆南岸电大函授取得专科文凭,按目前的学历达标要求,我校教师学历是达标的,但实际水平不高,这也给教育科研方面带来了严重影响。致使我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研水平严重滞后。4、从职称结构来看我校已评小学中级教师 23 人,占 46%,小学一级教师 26 人,占 52%,中级工 1 人,无副高级指标。采取教师职称评聘后,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已评为小学中级的教师,他们认为小学中级教师已达到了他们个人事业发展的最高点,认为职称也评了,而行政领导岗位也是僧多粥少,想要

4、求进步,当一个什么领导,好象,一时也不太可能,因而思想上,工作方面缺乏危机感,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长此以往,导致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陈旧,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只凭积累的一点经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用 20 世纪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教育 21 世纪的学生,“再用昨天的旧船票去登今天的客船,去重复昨天的故事。”再就是,我校近两年来都无小学中级教师指标,给还没有评小学中级教师的中青年教师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说实在的,学校的工作重担,还都压在了中青年教师身上,所以说,部分中青年教师也缺少一定的上进心,不愿意主动参加活动,有怨言,说什么做事有他,有利无他。还

5、好,目前正在实施岗位设置,绩效考核等工作,通过讨论学习有关文件,教师们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提高,有了一定的危机感,我想:转变观念,很重要,但愿亡羊补牢,未为晚矣!5、从学科结构来看作为小学来说,小学不象中学、高中那样把学科分得那样明显,那样细,小学教师绝大部分都能胜任语文、数学学科,甚至进行包班教学,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计算机等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科来说,这方面的教师却十分欠缺,因此,对于专职教师这个概念而言,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就出现了学科教师严重不配套,结构不合理的困境,由此也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一所学校当它缺少了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

6、师时,那么学校的生机、活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综上所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历史条件造成的,也有的是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无论从现实矛盾讲,还是从长远发展上看,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作为我们是一所学校的校长,更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不能再迷茫。二、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纵所周之,教师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最终实践者和传播者。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开拓性能力,就必须先有深厚底蕴、学问和修养的教师,而校长的责任就

7、是把这一群优秀的人集合起来,让他们的思想碰撞而产生火花,从而产生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感召力。1、第一,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力度,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因为政治是灵魂,是统帅,政治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业务素质的好坏。为此,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必须把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提高,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1)、首先,应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不放松。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和耐心的疏导,同时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党组织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明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做到在经济大潮中明了大局,认清方向。(2)、其

8、次,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俗话说:“教人以言,不如教人以德”。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豪感,责任感,自觉做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回报社会,育人者必须先受教育,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学生希望的好教师,不仅知识要广博,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不仅要精于教书,还要勤于育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做到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做到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3)、第三,应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近年来,随着教师地位,待遇的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在教师队伍中也难免出现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产生“等价”和“惰性”的消

9、极思想,为了克服这些消极思想,就必须对他们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正确树立“苦乐观”和奉献精神,教育他们要耐得住寂寞,甘受清贫,教育他们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把教育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并为之付出一生,真正成为有知识、有文化、讲奉献的教师,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自觉地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尽其所能。2、第二点,应加强业务水平的培训,使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工作虽然是辛苦的,但同时也是光荣的。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就要求教师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但是,有的教师思想落后,知识陈旧

10、,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获取信息,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完成知识的更新呢?那么,加强教师的培训是一条捷径,由此,教师培训工作已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由于条件较差,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的个体差异以及教师外出参加考察、学习的机会,很少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就大大制约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就有必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们创造机会,创设舞台,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采取抓典型、树榜样、请进来、走出去以及校本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给教师“充电”。总之,通过培训,教师要实行“四种转变”:即教师应从职业型向敬业型转变,从专业型向综合型转变,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从传

11、统型向创新型转变。同时,应大力支持和鼓励他们不断进修,提高自己的学历和科学文化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从而增强他们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3、第三点,还应加强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根本问题就是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一个人的思想总是与一个人的观念紧密地相连的,而一个人的观念的转变是最难的转变,因此,观念是先导,观念的转变,就是认识上的一次洗礼与重生,就是一种人生境界新的领悟与新的提升。就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还基本不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观念没有彻

12、底转变过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所以,我们一是要增强转变教育观念的紧迫感,二是要增强转变教育观念的历史责任感,三是要把转变教育观念落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行动上,而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教育观念的转变重在行动。观念的转变一定要融入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如此循环,互相促进。只有如此,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振兴教育才有根基。为此,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就尤为重要。总之,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我们只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创新。通过建立完善各种创新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相对稳定,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想,我们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更加春意盎然。(刊载于当代重庆教育论文大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