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士郭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09897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士郭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前士郭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前士郭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前士郭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前士郭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士郭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士郭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教案二年级下学期春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重难点: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学具:课件过程:一、情境导入二、介绍作者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中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辞,授太子校书,后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监察御史。三、出示古诗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四、认识生字妆 宜 锁 愁 庭 蜻 蜓 搔五、了解词语意思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 蜻蜓句:

2、暗指头上之香。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这首宫怨诗,是写宫女新妆虽好,却无人见赏。首句写粉脂宜面,新妆初成,艳丽妩媚,希冀宠幸;二句写柳绿花红,良辰美景,却独锁深院,满目生愁;三句写无端烦恼,凝聚心头,只好数花解闷;四句写凝神伫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显冷落。层层叠叠,婉曲新颖。写宫女形象,丰韵多姿,妩媚动人;写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七、诵读古诗。1、老师范读。2、指名读。3、齐读4、小组赛读。八、小结。秋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 5 个生字,练习写好 6 个汉字。2.诵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3.积累与夜有关的古诗。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秋夕

3、、读题,练写“夕”字。2.理解题意。3.说一说有关秋夕(七月初七)的传说。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2.学生按要求学习课文。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疑。三、品读悟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如:“冷画屏”什么含义?“冷”什么意思?秋天来了扇子本不要用了,为什么宫女用罗扇扑打“流萤”?1.说一说古代深宫中的宫女的生活。2.教师补充介绍相关的资料。3.讨论:“冷画屏”的“冷”指什么?(深宫的冷清,宫女生活的孤

4、寂无聊。 )“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宫女怎样的生活?4.想象:宫女们会想些什么?5.练读,将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来。师播放音乐。6.配乐朗诵。7.练习背诵。四、拓展延伸。1.读读背背与夜有关的其他古诗。2.将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六、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2.背诵秋夕 。3.找一找描写宫廷生活的古诗读一读。春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重难点: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学具:课件过程:一、情境导入二、介绍作者李白(701 年 2 月 28 日-

5、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 诗仙 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三、出示古诗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四、认识生字秦 罗 敷 桑 素 妆 蚕 饥 妾 五、了解词语意思子夜吴歌:子夜歌属乐府的吴声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 ,分为“春歌” 、 “夏歌” 、 “秋歌” 、 “冬歌” 。“秦地”句:秦地,指今陕西省关中地区。罗敷女,乐府陌上桑有“日出东南隅,归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的诗句。素:白色。“红妆”句:指女子盛妆后非常艳丽。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五马”句:意思是,贵人莫要在此留连。六、自读古诗,

6、了解古诗内容大意。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这是“春歌” ,所以用采桑起兴。唐代孟棨在本事诗中评价说:“李白才逸气高。其论诗云:兴寄深微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七、诵读古诗。1 老师范读。2 指名读。3 齐读4 小组赛读。八、小结。夏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重难点: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学具:课件过程:一、情境导入二、介绍作者李白(701 年 2 月 28 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

7、人,有 诗仙 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三、出示古诗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四、认识生字镜 菡 萏 施 隘 若 耶 待 越 五、了解词语意思(1) 鏡湖:一名鑑湖,在今浙江紹興縣東南。(2)回舟不待月:言西施入越王之速,就在回舟之時,月尚未出,就被帶邀而去了。乃誇飾的修辭法。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 ,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 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

8、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 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七、诵读古诗。1 老师范读。2 指名读。3 齐读4 小组赛读。八、小结。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重难点: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

9、种形式诵读古诗学具:课件过程:一、情境导入二、介绍作者李白(701 年 2 月 28 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 诗仙 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三、出示古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四、认识生字捣 尽 虏 罢五、了解词语意思(万户:千家万户,形容数量之多。捣衣声:捣衣时,砧与杵相撞发出的声音。玉关情:对玉门关外征战的夫君的思念之情。胡虏:胡,古时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虏,对敌人的蔑称。良人:古时候,妻子称丈夫为良人。良人即指,远在玉门关外的丈夫。罢远征:罢, (停,歇。 ) ,停止远征。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秋

10、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七、诵读古诗。1 老师范读。2 指名读。3 齐读4 小组赛读。八、小结。冬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重难点: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学具:课件过程:一、情境导入二、介绍作者李白(701 年 2 月 28 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 诗仙 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三、出示古诗明朝驿使

11、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四、认识生字驿 絮 征 袍 素 针 堪 裁 缝 寄 临 洮 五、了解词语意思驿使:驿站传送文书及物件的人。素手;指妇女洁白的手。把:拿。临洮:唐洮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潭。此泛指边地。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 、如何“裁” 、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诗人有所取舍,只写抽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

12、刀。 “冷”既切合“冬歌”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强情节的生动性。天气的严寒,使手指也不灵巧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 “明朝驿使发” ,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然而,她从自己的冷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 “一夜絮征袍” ,言简而意足,然而随即又情急起来,她想: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包含极度的深情与牵挂。七、诵读古诗。1 老师范读。2 指名读。3 齐读4 小组赛读。赠孟浩

13、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重难点:认识生字字,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背景,会流利的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会多种形式诵读古诗学具:课件过程:一、情境导入二、介绍作者李白(701 年 2 月 28 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 诗仙 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三、出示古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四、认识生字吾 孟 颜 弃 轩 冕 卧 频 仰 徒 揖 五、了解词语意思红颜:指年青的时候。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

14、帽。卧松云:隐居。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清芬:指美德。六、自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大意。首联即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 “孟夫子” ,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夸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 “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使补充遭:“风流天下闻。 ”七、诵读古诗。1 老师范读。2 指名读。3 齐读4 小组赛读。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

15、的深情。教学难点:感悟诗境,指导朗读。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这是李叔同的送别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诗仙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赠汪伦 )指名背。这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背后两句。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二、解题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2.指名说。3.齐读。三、听古诗朗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注意听准字音。四、学习生字1.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2.齐读。五、初读古诗1.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2.齐读。六、节奏朗读1.指名读2.师范读3.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看谁能读出节奏美。4.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听?指名读。5.齐读。七、感悟诗境,品读古诗。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2.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3.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4.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师板画。李白还在看什么啊?生:江水。哪个诗句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这深深地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