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培训讲义小儿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0084329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培训讲义小儿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推拿培训讲义小儿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推拿培训讲义小儿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推拿培训讲义小儿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推拿培训讲义小儿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培训讲义小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培训讲义小儿(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小儿推拿的一般顺序:、小儿推拿的一般顺序: 一般头面一般头面上肢上肢胸腹胸腹腰背腰背 下肢,上肢一般只推左手。下肢,上肢一般只推左手。 在复杂的病症中,分为治标、治本或标本在复杂的病症中,分为治标、治本或标本 兼治法;兼治法; 先主穴先主穴 , ,后用次穴;后用次穴; 某些穴位的疗效具有特异性,治疗时应首某些穴位的疗效具有特异性,治疗时应首 先运用先运用 2 2、小儿推拿的常用介质:、小儿推拿的常用介质:为增强推拿效果,避免小儿皮肤损伤为增强推拿效果,避免小儿皮肤损伤 ,推拿中,用葱姜汁、医用滑石粉、冬青,推拿中,用葱姜汁、医用滑石粉、冬青 油膏作为润滑剂(葱姜汁制法:洗净小葱油膏作为

2、润滑剂(葱姜汁制法:洗净小葱 、生姜,去除葱叶,留葱白和根切段,生、生姜,去除葱叶,留葱白和根切段,生 姜切片,放入瓶中,倒入姜切片,放入瓶中,倒入75%75%酒精,量为酒精,量为 葱姜的两倍,放置一周后即可使用)。 葱姜的两倍,放置一周后即可使用)。 3 3、小儿推拿的环境与时间:、小儿推拿的环境与时间:室内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清静整室内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清静整 洁;饭后、温度太低、不宜按摩,不要强洁;饭后、温度太低、不宜按摩,不要强 行按摩;操作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行按摩;操作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 体质强弱、疾病缓急、病情轻重以及手法体质强弱、疾病缓急、病情轻重以及手法 的特

3、性等因素而定,通常每日的特性等因素而定,通常每日1 1次,急病次,急病 每日每日2-32-3次,最佳按摩时间次,最佳按摩时间1515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亦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亦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4 4、同身寸的取穴方法介绍、同身寸的取穴方法介绍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千金要方 中提出用中提出用“ “同身寸同身寸” ”来取穴。每个人的穴位来取穴。每个人的穴位 的位置都不同,要依据自身的身高、胖瘦的位置都不同,要依据自身的身高、胖瘦 来取。孩子自身的大拇指关节横度为来取。孩子自身的大拇指关节横度为1 1寸寸 ,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以中指屈曲时,用于四肢部的

4、直寸取穴;以中指屈曲时 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为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为1 1寸,一般用于四寸,一般用于四 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其四指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其四指 并拢后,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并拢后,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 量为量为3 3寸,用于四肢及腹部取穴。所以,寸,用于四肢及腹部取穴。所以, 家长要用孩子的手指来取穴。家长要用孩子的手指来取穴。5 5、小儿推拿的禁忌症:、小儿推拿的禁忌症:极度虚弱患者和严重的心脏、肝、肾疾病;极度虚弱患者和严重的心脏、肝、肾疾病;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皮肤感染、破损、烧烫伤的局部及皮肤病患处皮肤感染、破损、烧烫伤

5、的局部及皮肤病患处 、出血性疾病包括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的部位;出血性疾病包括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的部位;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水痘、肝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水痘、肝炎、 结核类疾病(肺、骨、关节)等;结核类疾病(肺、骨、关节)等;化脓性关节炎、骨折早期和瘫痪初期;化脓性关节炎、骨折早期和瘫痪初期;恶性贫血等。恶性贫血等。诊断不明,不知其治疗原则的疾病。诊断不明,不知其治疗原则的疾病。6 6、小儿推拿时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时注意事项 刚出生的宝宝由于脐带还没脱落,所以尽量不要做腹部刚出生的宝宝由于脐带还没脱落,所以尽量不要做腹部 按摩。按摩。 按摩时,三个月以内的宝宝不用任何介质,双手搓

6、热后按摩时,三个月以内的宝宝不用任何介质,双手搓热后 再进行按摩。再进行按摩。 按摩时可以先从脸部开始,让宝宝看清楚妈妈,再进行按摩时可以先从脸部开始,让宝宝看清楚妈妈,再进行 下面的步骤,如此宝宝会比较有安全感。下面的步骤,如此宝宝会比较有安全感。 按摩的力度要适中,特别强调要轻快,均匀柔和,平稳按摩的力度要适中,特别强调要轻快,均匀柔和,平稳 着实,有一定的渗透力。着实,有一定的渗透力。 按摩最佳的时机在两餐之间,千万不能一吃饱就进行,按摩最佳的时机在两餐之间,千万不能一吃饱就进行, 免得宝宝呕吐。免得宝宝呕吐。(一)头部穴位(一)头部穴位、攒竹(天门):、攒竹(天门):线状穴线状穴 位置

7、:位置: 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操作: 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主治主治 :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 靡、惊烦不安靡、惊烦不安2 2、坎宫(阴阳、眉弓):、坎宫(阴阳、眉弓):线状穴线状穴 位置:位置: 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次数:次数: 到次。到次。 主治:主治: 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 痛。痛。3 3、太阳穴:、太阳穴:点、线结合穴点、线结合穴 位置: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

8、,位置:由眉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 用手触摸最凹陷处用手触摸最凹陷处 操作:推、揉、运操作:推、揉、运 次数:次数: 30305050次次 主治:头痛、牙痛等疾病主治:头痛、牙痛等疾病 (二)、胸腹部穴位(二)、胸腹部穴位1 1、中脘:点、线、面状穴、中脘:点、线、面状穴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上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 4寸寸 操作:操作: 揉、摩、推揉、摩、推 次数:次数: 100100300300次次 主治:胃痛、腹胀、呕逆、吞酸、泄泻、主治:胃痛、腹胀、呕逆、吞酸、泄泻、 黄疸等脾胃病证黄疸等脾胃病证 2 2、腹:面、线结合穴、腹:面、线结合穴 位置:位置: 腹部。腹部。

9、操作:操作: 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 阴阳;用掌或四指摩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腹。 次数:次数: 分推到次;摩腹分分推到次;摩腹分 钟。钟。 主治: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 吐。吐。 3 3、脐:点状、面状结合穴、脐:点状、面状结合穴 位置:位置: 肚脐。肚脐。 操作:操作: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 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抓住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抓住 肚脐抖揉,亦称揉脐。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次数:次数: 揉到次,摩分钟。揉到次,摩分钟。 主治:主治:

10、腹胀、腹痛、食积、便秘、肠鸣、腹胀、腹痛、食积、便秘、肠鸣、 吐泻。吐泻。 (三)、背部穴位(三)、背部穴位1 1、肩井:点、面结合穴、肩井:点、面结合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 高处高处 操作:按操作:按30305050次;拿次;拿3-53-5次可用于治疗次可用于治疗 结束后的总手法。结束后的总手法。 次数:次数: 按按30305050次;拿次;拿3-53-5次。次。 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等。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等。2 2、大椎穴、大椎穴 位置:第位置:第7 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用中指揉,操作:用中指

11、揉, 20203030次。次。 主治:热病、感冒、咳嗽、气喘、头痛项强、主治:热病、感冒、咳嗽、气喘、头痛项强、 小儿惊风小儿惊风 3 3、风门:左右成对、风门:左右成对 位置:第位置:第2 2胸椎与第胸椎与第3 3胸椎间旁开胸椎间旁开1.51.5寸寸 操作:揉风门,操作:揉风门,202030 30 次次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等主治:感冒、咳嗽、气喘等 。4 4、肺腧:左右成对、肺腧:左右成对 位置:大椎下第三个脊椎下凹窝左右外各位置:大椎下第三个脊椎下凹窝左右外各 量一寸五的地方量一寸五的地方 操作:推肺俞(分推肩胛骨)操作:推肺俞(分推肩胛骨)100100300300次次 揉揉50501

12、00100次;次; 。 主治:咳嗽、气喘主治:咳嗽、气喘 5 5、脾俞:左右成对、脾俞:左右成对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寸处;寸处; 取穴时,俯卧,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取穴时,俯卧,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 正中线旁开正中线旁开. .寸处寸处 操作:食、中两指揉脾俞。操作:食、中两指揉脾俞。5050100100次。次。 主治:胃肠病、腹泻主治:胃肠病、腹泻6 6、肾俞:左右成对、肾俞:左右成对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寸处;取寸处;取 穴时,俯卧,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穴时,俯卧,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 线旁开线旁开. .寸

13、处寸处 操作:食、中两指揉肾腧。操作:食、中两指揉肾腧。5050100100次次 主治:泌尿系统疾病主治:泌尿系统疾病 。7 7、命门:、命门: 位置:第位置:第2 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用中指揉操作:用中指揉 主治:温肾壮阳,补穴之一。主治:温肾壮阳,补穴之一。(四)腰部穴位(四)腰部穴位1 1、腰俞:左右成对、腰俞:左右成对 位置:第三、四腰椎棘突间左右旁开位置:第三、四腰椎棘突间左右旁开3.53.5寸。寸。 操作:可食、中两指或双手拇操作:可食、中两指或双手拇指揉。指揉。5050100100次次 主治:腰痛、下肢瘫痪主治:腰痛、下肢瘫痪 2 2、脊柱、脊柱 位置:

14、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两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操作:用食中两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 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脊一般捏到遍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脊一般捏到遍 ,每捏下再将背脊皮肤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每捏下再将背脊皮肤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 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 松。松。 次数:推到次;捏到次。次数:推到次;捏到次。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 腹痛、便秘等。腹痛、便秘等。 3 3、七节骨:线状穴、七节骨:线状穴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 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法和推下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法和推下 七节法。七节法。 次数:到次。次数:到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4 4、龟尾、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位置:尾椎骨端 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到次到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本穴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