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六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新湘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061327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六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新湘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xx六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新湘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xx六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新湘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xx六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新湘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xx六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新湘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六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新湘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六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新湘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六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新湘六年级美术上册学科教学计划(新湘 版)版)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学生了解较少。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升入中学,只注重升学考试科目的学习,让他们忽略了对美术这门学科的学习,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着力于采用新颖的手法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对美术活动再次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美术习惯和基本的绘画技能,创造性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教学目标、 “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目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同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铅笔、钢笔、水彩颜

2、料等合适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旅游、社区、乡村、劳动生活等所见所闻、传达自己独特的思想与情感。2、 “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目标:运用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设计招贴画。运用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和装置艺术。装饰各种图形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3、 “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目标:欣赏认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艺术珍品的材料、形式和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等方式,一方面了解盆景、园林、雕塑、插花、纸工艺术,另一方面了解与艺术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并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

3、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4、 “综合一探索”学习领域目标: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进行策划、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课程要求“造型表现“领域要求: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设计应用“领域方面的要求: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欣赏评述“领域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综合探索“领域方面的要求:认识美

4、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素描中的光影变幻 、色彩教学中美丽家园 ;手工课编花篮和纸磨方 ;设计和应用内容;学生美术学习习惯和基本技法的培养。教学难点是在动手制作设计与应用,对色彩的感受,运用明暗画法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学生综合探索能力的培养。课程实施设想、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结合课本安排,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多加引导,兴趣不高的,尽可能以最低的标准完成任务。3、多教给学生绘画的技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美术方面有一之长,发挥自己的的才能,4、充分运用多媒体方式与教学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5、课本中涉及到的内容认真学习,

5、突出重点在绘画技法和创作及欣赏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地方的艺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措施、根据教材内容, “欣赏评述”以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为主,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时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以及欣赏内容,提高学生认识能力。2、 “造型表现”即写生练习多用演示教学法,精讲多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3、 “应用设计”以立体制作主题展开,了解其特点,制作方法,动手美化自己的生活。4、创作的内容归于“综合探索”行列,大胆发挥学生的想象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5、逐步推广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手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深化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6、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习惯,组织好学生的活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美术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画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会场布置或其他设计等实践活动。评价方法设计小学美术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主要包括平时课堂表现考查成绩、作业成绩、期末考查成绩,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成绩按照各项所占不同百分比的方式评定。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等级分为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待合格)四个等级。主管领导签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