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054907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 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 (pathogenic bacterium,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 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 bacterium,nonpathogen)。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 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类菌 称为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或机会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 致病菌入侵后,在建立感染的同时,能激发宿主免

2、疫系统 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之对抗。第1章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致病 菌细菌侵入机体,进行生长繁殖、 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致病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正常存在于人体外表和同外界相通的肠 道、呼吸道等腔道中,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 ,对宿主无害,有些还有利的微生物。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肠道的正常菌群健康青年 粪便涂片健康壮年 粪便涂片健康 中年 粪便 涂片部位主要菌类皮肽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腋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丙

3、酸杆菌 、 白念珠菌 口腔表皮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类杆菌、 梭杆菌鼻咽腔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瑟菌、乳杆菌眼结 膜葡萄球菌、类自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外耳道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胃一般无菌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服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 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真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 尿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阴道乳杆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白念珠菌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表

4、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阴道大肠杆菌、乳杆菌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等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条件致病菌致病条件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被 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 条件致病菌1、寄居部位的改变2、免疫功能低下3、菌群失调细菌的致病机理致病

5、性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毒 力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半数致死量 半数感染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 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 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 进入机体拔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物质基础荚 膜:抗吞噬和阻挠杀菌物质的作用粘附素:粘附于粘膜上皮细胞上,避免被清除侵袭性物质:有利细菌侵入上皮细胞有利细菌在组织中扩散毒素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种类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外毒素:多数为革兰阳性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常由细菌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内毒素外毒素来源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

6、菌部及分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化学成分脂多糖蛋白质稳定性好、160 2-4小时破坏差、60-80 30分钟破坏毒性作用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 ,引起休克,发热 ,DIC等强、对机体组织 器官有选择 性,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抗原性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 但无中和作用, 甲醛处 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 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细菌入侵的数量细菌入侵的数量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 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大细菌入侵的部位细菌入侵的部位各种致病菌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微环境

7、有关大吞噬细胞屏障机构吞噬细胞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天然免疫皮与粘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小吞噬细胞体液因素补体溶菌酶乙型溶素机体各部位的天然免疫成分吞噬细胞的吞噬过程细胞核抗菌物质主要来源化学性质作用对象 补体血清正常球蛋白 溶菌酶吞噬细胞榕酶体、唾 液、泪液、乳汁等碱性多肽革兰阳性菌乙型溶素血清革兰阳性菌 吞噬细胞杀菌 素中性粒细胞碱性多肽多种细菌组蛋白淋巴系统碱性多革兰阴性菌 白细胞素中性粒细胞碱性多肽革兰阳性菌 血小板素血小板碱性多肽革兰阳性菌 正铁血红素红细胞含铁叶琳革兰阳性菌 转铁蛋白血清假球蛋白需铁细菌 精素、精胶碱膜、肾、前列腺碱性多肽革兰阳性菌 乳素乳汁蛋白质革兰阳性菌 正常调理素血清

8、肽蛋白质多种细菌 内毒素解毒因子 血清醋酶内毒素被解毒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获得性免疫由特异性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细菌感染免疫的分类感染类型常见微生物主要免疫类型胞外菌感染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体液免疫为主, 抗体协同吞噬细胞杀灭清除 细菌 胞内菌感染结核杆菌 麻风杆菌等细胞免疫为主 主要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 发挥作用 外毒素感染白喉杆菌 破伤风杆菌等体液免疫为主 特异性抗毒素与毒素产生 中和作用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病人、带菌者、病畜与带菌动物体内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接

9、触感染、节肢动物叮咬感染、多途径感染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 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带菌状态: 健康带菌、恢复期带菌感染类型不感染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v 正常菌群: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大量的,多种多样的 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 无害,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 常菌群(normal flora)。v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 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原来在正 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特定条件包括: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

10、群失调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病 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通称医院内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根据传染来源分类: 交叉感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播 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 引起的感染。 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 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细菌能引起感染 的能力。毒力(virulence):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或半

11、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表示。 即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 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 或毒素量。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的毒力物质 细菌侵入的数量 细菌侵入的部位细菌的致病机制侵袭力毒素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 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侵袭力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 来源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 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分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 崩解后释放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 稳定性60-80 ,30min被破坏160 ,2

12、-4h才被破坏毒性作用强,对组织 器官有选 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 殊临床表现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 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 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 等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 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 成类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 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 毒素六、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感染 (一)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常居菌 正常菌群 过路菌 ()抵抗力下降;()长期化疗、放 疗、条件致病菌: 免疫抑制剂患者;()外伤;()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 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生物拮抗;()促进机体免疫;()与衰老有关:双歧杆菌;()合成维生素和细菌素。 (二)细菌的致病物质及作用:细菌的表面

13、成分:参与粘附、定植和侵入;毒素及毒性蛋白和酶:外毒素:内毒素:细菌外毒素举例细细菌种类类 革兰兰氏染色 引起疾病 毒素名称 毒素作用方式白喉杆菌 + 白喉 白喉毒素坏死性霍乱弧菌 - 霍乱 肠毒素引起小肠过 度分 泌液体鼠疫杆菌 - 鼠疫 鼠疫毒素可能坏死性破伤风 杆菌 + 破伤风破伤风 溶血毒 素 溶血性心脏毒素 破伤风痉挛 毒 素引起骨骼肌痉挛产生荚膜杆菌 + 气性坏疽 -毒素溶血性卵磷脂酶 ,坏死性-毒素溶血性心脏毒素-毒素溶蛋白性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存在部位 由活的细菌释放至细菌体外为细 菌细胞壁结构成份,菌体 崩解后释出细菌种 类以革兰氏阳性菌多见革兰

14、氏阴性菌多见化学组成 蛋白质(分子量27,000900,000)磷脂一多糖一蛋白质复合物( 毒性主要为类 脂A) 稳定性不稳定,60以上能迅速破坏耐热,60耐受数小时毒性作用 强,微量对实验动 物有致死作用(以ug计量 )。各种外毒素有选择 作用,引起特殊病变 ,不引起宿主发热 反应。抑制蛋白质合成, 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紊乱水盐代谢等稍弱,对实验动 物致死作用的 量比外毒素为大。各种细菌内 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 发热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粒 细胞减少血症、施瓦兹曼现象 等 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经甲 醛处 理,可脱毒成为类 毒霉,仍有较强的抗 原性,可用于人工自动免

15、疫刺激机体对多糖成份产生抗体 ,不形成抗毒素,不能经甲醛 处理成为类 毒素 医院感染:医院中发生的一切感染。包 括在医院中活动的所有人群。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天然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素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补体溶菌酶防御素获得性免疫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 来源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或体表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 节肢动物叮咬感染 多途径感染传播方式与途径病原微生物的概念非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无害,甚至有益的微生物,称为非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寄生性病原微生物条件性病原微生物:腐生性病原微生物:第一节、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毒力(一)致病性与毒力的概念 1.致病性 又称病原性,是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动物机体发生疾病的能力,是病原微生物的共性和本质。强调种属特征2.毒力 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强调个体特征。原微生物依毒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