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平衡&学习曲线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054677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线平衡&学习曲线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生产线平衡&学习曲线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生产线平衡&学习曲线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生产线平衡&学习曲线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生产线平衡&学习曲线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线平衡&学习曲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线平衡&学习曲线(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线平衡原理与学习曲线生产线平衡原理平衡的目的 生产线平衡是指工序或工位间的负荷差距最 小,流动顺畅,减少因作业时间所造成的等 待或滞留现象。 生产线工序或工位平衡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物流加速,缩短生产周期; 减少或消除物料或半成品周转场所; 消除工序瓶颈,提高作业效率; 改善作业秩序,稳定产品质量; 提高员工士气。平衡方法o减少瓶颈工序作业时间 作业分割 利用或改良工艺装备 提高机器效率 提高作业者技能 调换作业者技能 增加作业者 改善材料(包括设计方法的改善)2.作业方法改善 5W1H提问技术 (包括:5why提问) ECRSI五大原则 十大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研究(动作分析、动素分析)

2、时间研究工位的概念:直线型生产线布置1012875 91164131415图2-1 装配作业结构示意图(未画出检验工位)对侧同步工位 上蜗壳垫片 紧固蜗壳同侧同步工位 (翻转外箱,紧固左 右侧板于背板上)线下装配工 位 紧固换气电 风机于底盘 上普通装配工位 1紧固左侧板于底盘组件 上 2紧固右侧板于底盘组件 上辅助工位 拆箱、折 箱生产线种类 直线、L型、U型、S型、环行 固定工位、活动工位 制造生产线、招聘流水线、关务系统等 生产线供货方式:在制品堆积、一个流、悬链 输送机、滑道、重力式货架例:某零件加工需要五道工序,所需时间如 图所示。若重点改善第4道工序,时间降低为10分钟,则 缩短时

3、间:11.5-10=1.5分钟 现 产 量:原产量=11.5:10 提高效率:15% 整个工序的工时下降为:生产线平衡零件10分钟 7.5分钟 8分钟 11.5分钟 10分钟加工 1加工 2加工 3加工 4加工 5某工位作业观测记录工位 号作业业内容和作业业范围围工具或装 置零部件及件 数1洗抹布; 取抹布; 擦工装板; 放回抹布; 操作码垛 机 推出、推进工装板 小推车; 开码垛 机; 推空小车到包装地 ;码垛 机 工装板 小车 工装板 抹布某生产线现场观测记录 (记录时间: 记录人: 生产计划节拍=32秒, 作业瓶颈时间= Tm=32.4秒) 一楼前段 测 时 取 样平均 值Ti空闲 时间

4、 ( 节拍- Ti)(Tm- Ti)2作业 负荷率 (Ti/ 节拍)工 号1234567113. 917.5 12.513. 312. 813. 21313.7418.2 6348.143%2191716.815. 516. 217. 217. 31715237.253%328. 629.1 26.527. 12326. 324. 726.475.52 935.1583%422. 5202525. 723. 326. 520. 623.378.6381.5473%生产线平衡方法 各工位观测7次,观测值为T1,T2,T3,T7 则:平均值:Ti=(T1+T2+T7)/ 7; 生产线总人数统计;N

5、; 各工位作业时间总计=Ti; 生产线总时间:TmN,其中Tm 为生产线最大工位作业时间,即生产线瓶颈工 位作业时间 装配生产线平衡指标有: 绝对指标:不平衡损失=TmN-Ti 相对指标:生产线平衡率(%)=(Ti / (TmN) 一般地, 生产线平衡率在90%100%之间,为理想; 生产线平衡率在80%90%,为良好; 生产线平衡率在70%80%,需改善;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率(%)=1-生产线平衡率(%) 平滑指数: 作业负荷评价指标: 工位人工作业负荷率=某生产线工序平衡分析50W/KT空闲 时间NTm* N平衡 率( %)损失 率( %)平滑 指数负荷 率( %)一楼前段521.824

6、6.224777.667.132.92.5568二楼前段659.9460.135113458.241.82.5359二楼后段396.3211.819615.664.435.62.8565一楼后段132.891.27226.858.541.55.1659总计1710. 81009. 385275462.137.91.4862.75秒20103040工作站17202421222023182015周期时间平 衡线工 时平衡系数(N x 周期时间各站工时)N x 周期时间40/2400.167生产平衡系数与生产节拍的比较 通常生产计划的节拍要大于作业工序的最长时 间,这样就不会存在节拍时间问题。 生产

7、线速度、生产节拍速度、供货速度的协调 一致1.生产线内的“一个流”的生产组织形式。 所谓“一个流”生产是指生产线内部相邻上下 道工序之间流动的在制品在数量上,任何时候 都不超过紧前工序的装夹数量,在运动状态上 不间断的、不超越的、不落地的运动过程。工 序间采用滑道运输丰田生产方式的生产线平衡2.加工生产线布置U型布置1234567816234556781234产品A产品 B产品C标准时间: 1.5分钟 作业人员: 5人12345U型生产线联合布置学习曲线传统的成本预测:Y = a + b xab xa + bx成本产量规模经济理论b x可变成本产量学习曲线的发现 1936 年、美国康乃尔大学赖

8、特( T1P1Wright)博士、在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飞机制造业中发现: 生产每架飞机所需的直接劳动时间随着飞机累 积数量的增加很有规律地减少,这些结果可绘 制成一系列的学习曲线.一项对各主要飞机制造 厂所作的调查都表明了类似的结果,无论所制造 的飞机是战斗机、轰炸机还是其他。表1 学习率= 80 %的边际时间Y 值 (单位: 小时)批(件)数 边际时间 累积时间 平均时间 1 100 100 100 2 80 ( 100 80 %) 180 90 4 64 ( 80 80 %) 244 8 51. 2 ( 64 80 %) 409.6 16 40. 96 ( 51. 2 80 %) 655.3

9、6 32 32. 768 ( 40. 96 80 %) 1048.576批次成本AC1 AC2学习曲线模型: Y :第X 批(件)产品的边际工时(成本); a :第1 批(件)产品的工时(成本); X :批数或件数,如第1 批(件) ,第2 批(件) 或产品累计产量 ; b ;学习指数,(b 0 ;=0;0) ; c :学习率,如80%,lg2=0.3010学习指数学习率c的估计 由专业技术人员凭经验估定;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得出。 0C1,c越小,学习能力越强停止现象 “稳定状态”,原因: 人的能力有极限; 机器性能的制约; 外加的限制。尚需注意,在稳定状态下,边际时间已 达稳定,而累积平均时

10、间仍在下降,但下降 幅度已减缓;若累积平均时间也稳定不变, 则已过了稳定状态,进入“反学习”状态,即 边际时间呈上升趋势,生产效率在下降。批次成本如何确定学习曲线 例:1998年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开发新产品C6135。根据统计: x1=20,Y1=29.7;x2=40,Y2=26.1;代入公式 : 得:a=52.01, b= - 0.187 学习曲线为:3.学习曲线的用途 制定:人工作业标准时间熟练 工人稳定状态时 制定:生产能力=工作时间/标准时 间 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能力 制定成本计划,确定标准成本。 产品的成本 =曲线成本 + 非曲线成本。估算成本。 学习曲线模型学习曲线模型利润

11、=销售收入-成本 降低成本的新方法 学习西方经济理论 的研究表明,随着 生产产量扩大,工 人积累的经验更 丰富,更有技术,成 本会大幅下降。产量or批 次成本AC1AC2AB规模经 济学习曲 线选人用人和人力资源开发产量成本AB关于学习率c1)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学习率, “产业平均学习率”;“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公司被麦克唐纳兼并。” 曾根据学习曲线估计它的某种型号的新型喷气失 飞机的成本能够降低,于是对顾客承诺了价格 和交货期,但飞机在制造过程中不断修改工艺 ,致使原有的学习曲线遭到破坏,也未能实现 降低成本,导致严重的财务危机,不得不被兼 并。2) 影响学习率的主要因素: 以人的速率为基础的生

12、产运作 ,学习效应强; 产品的复杂性3) 资本投入的比率。学习曲线的应用条件 第一:满足两个基本假定:一是生产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学习 曲线”现象;二是学习率的可预测性,即学习现象 是规则的,因而学习率是能够预测的。第二. 适用性 大批量生产企业的长期战略决策。 对企业经营决策者有要求。 学习曲线与产品更新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 劳动力保持稳定,不断革新生产技术和改革 设备。 更新产品与降低成本保持平衡。 学习曲线适用于企业的规模经济阶段,当企 业规模过大,出现规模不经济时,学习曲线 的规律不再存在。影响学习曲线的因素 生产过程的劳动密集程度。 生产准备工作的完备程度。 学习现象的停止。 个人因素:心理、年龄、迁移现象、学习 频率。 作业因素:手工作业所占比重的大小;作 业的复杂程度;作业周期的长度;生产频 率。 其他因素: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盲目使用。 注意影响因素 防止知识贬值 适应时代要求改善学习曲线的方法 提高技术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 培训的重要性小结 学习曲线的概念 学习曲线的发现与运用 学习曲线的建立 学习曲线的数学模型、影响学习率的 因素 学习率的估计 提高学习率的措施 应用生产能力规划与计算 T0755-26036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