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0049126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传染病患儿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患儿的护理(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患儿 的护理 梁伟华教学目标熟悉小儿传染病的一般护理。掌握麻疹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护理。掌握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熟悉水痘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护理。熟悉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护理 。熟悉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特点。掌握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 护理。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n传染病是指由于人或动物传人并相继传播 的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 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 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引起 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的种类(1)按传播途径区分:n 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菌痢、感染性腹泻、甲型

2、肝炎、戊型肝炎)n 呼吸道传播(流感、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肺 结核)n 血源性传染(艾滋病、乙型肝炎)n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疟疾、乙脑、莱姆病) (2)按危害、影响、控制难度区分(传染病防治法)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5种)丙类传染病(10种)+纳入丙类管理的手足口病流行环节n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 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 隐性感染者、病原体携带者和携带病原体 的动物4类)n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 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n易感人群:对某一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 疫力的人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特异性病原体;有一定的 传染性;流行病学

3、特征;免疫性 传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 明显期;恢复期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传染病患儿的一般护理n n建立预诊制度n 消毒隔离制度n 疫情报告n 密切观察病情n 促进休息和营养n 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n 心理护理n 健康宣教第二节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n一、麻疹n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 、鼻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 称柯氏斑)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的 临床表现。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原体 麻疹病毒病因和发病机理病毒在外界生存能力不强,不耐热,对 消毒剂和日光敏感,但在低温下可以生存 较长时间。 发病机理图解表n 麻诊

4、病毒n 机体n 上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繁殖n 血流n 病毒血症n 急性结膜炎 科氏斑n 眼结膜 皮膜粘膜血管扩张、充血 颊粘膜n 气管及支气管粘膜 肠粘膜n肺炎喉炎 浆液性渗出及单核细胞浸润 厌食腹泻n 皮肤n 皮疹n 毛细血管内血液瘀滞、红细胞分解n 皮疹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n 皮疹处退行性变n 表皮细胞过度角化脱落n 皮疹消退后糠麦样脱屑n传染源:n 病人,出疹前5日出疹后5日有传染性。n传播途径:n 带菌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污染的手。n易感人群和免疫力:n 人群普遍易感,6个月5岁发病率高。病 后能获持久免疫。n潜伏期:n 618天,接受过免疫者可延长至 34周 。临床表现n前

5、驱期(3-4天,平均10天左右) :n 发热、上呼吸道炎、麻疹粘膜斑。n出疹期(3-5天) :n 病毒血症达到高峰。n顺序: 耳后发际面、颈躯干四肢手心足 底n恢复期(3-5天) :n 皮疹淡红暗红,依出疹顺序消退米糠样 脱屑、褐色色素沉着。实验室诊断血常规: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升高;病原学检查:鼻腔黏膜检出多核巨细胞包涵体;血清学检查:血液和鼻咽处黏膜分离出麻疹病毒;麻疹IgM抗体(+)。 IgM抗体一般为保护性抗体,IgM主要存在于生物 体血液中,对防止菌血症起主要作用。 护理诊断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和(或)继发感染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麻疹病毒感染导致皮肤损伤有关。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

6、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并发症:肺炎、喉炎、中耳炎、器官及支气管炎、心 肌炎、脑炎、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并可使原 有的结核病恶化。护理措施预防感染传播: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延至疹后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切断传播途径,接种麻疹疫苗,易感儿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维持正常体温:休息,监测体温,高热护理、忌用醇浴、冷敷。皮肤粘膜护理 饮食护理 病情观察 及时发现并发症n健康教育n(1)由于麻疹传染性强,为控制疾病的流 行,应向家长介绍麻疹的流行特点、病程 、隔离时间、早期症状、并发症和预后, 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隔离、 消毒、治疗和护理。n(2)指导家长对患儿居室定期

7、紫外线消毒 ,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用过的餐具煮沸处理。玩具、用物定期拿 到户外阳光下暴晒。n(3)对哭闹、不合作的患儿,指导家长耐 心劝导,为患儿安排游戏活动,如看电视 、画报、玩喜欢的玩具等,鼓励患儿适量 活动,保持良好情绪,促进疾病康复。n(4)向家长及社区群众介绍预防麻疹的措 施,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麻 疹流行期间尽量避免易感患儿去公共场所 。托幼机构应加强晨间检查,8个月以上未 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减毒或疫苗。麻疹、风疹、猩红热、幼儿急疹鉴要点二、水痘n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 病,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易感儿接触水 痘患儿后,几乎均可患病,感染

8、后可获得 持久的免疫力,但以后可以发生带状疱疹 。临床特征是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的 皮肤黏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高发。病因n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herpes 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经呼 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n水痘90%或以上为显性感染。 n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活力弱,不耐高温 、不耐酸,不能在痂皮中存活。发病机制n部位:皮肤,偶尔累及内脏。n皮疹特征:皮疹首先见于患者躯干和头部,为3- 5mm的斑疹,12-24小时左右,经丘疹发展成为水 疱疹,脓疱疹,伴有明显搔痒。水痘表浅而壁薄易 破,呈

9、椭圆形,周围有红晕。1-2天后中心干枯 ,红晕消失并结痂,痂可持续一周,继发感染时 可持续数周,痂皮脱落后皮肤完全恢复,一般不 留瘢痕。发热、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搔痒性水疱疹 ,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皮疹 出现14天后,病毒血症消失,症状随之缓解。n(一)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 疹前12天至结痂后7天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 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n(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n(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 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 少,妊娠期间患水

10、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 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n(四)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 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 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1.典型水痘全身症状轻微和分批出现皮肤粘膜斑疹 、丘疹、庖疹和结痂并存。 (因病毒间隙性侵入 ,皮疹分批出现) 潜伏期2周 前驱期(1天) :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 等。 形态:红色斑丘疹椭圆型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 晕 水疱内容物变浑浊,水疱易破溃结痂 。 出疹期:皮疹以红斑疹、丘疹、庖疹、结痂顺序演变同一 时间可见不同性状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亦可 发生在粘膜,破溃后形成溃疡。皮疹

11、陆续分批出现:病后35天内,瘙痒感较 肿。皮疹脱痂后:一般不留瘢痕。黏膜皮疹:口腔、结膜、生殖器等处, 浅溃疡。水痘皮疹的特征:()部位:躯干部面部四肢,呈向 心性分布。 ()皮疹演变过程:快慢不一,故同一 时间内可见上述形态皮疹同时存在。2. 重型水痘发生条件: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病;免 疫功能受损病儿。表现:高热,出疹1周后体温40410c,全 身中毒症状.皮疹融合,形成大疱型疱疹, 或出血性皮疹,呈离心性分布,常伴有血小板减少而发生爆发性紫癜。 3. 先天性水痘母亲妊娠期患水痘可累及胎儿。与母亲妊娠时间有 (1)若在妊娠的头4个月,则可能发生先天性水痘 综合征。表现:出生体重低、瘢痕性皮

12、肤病变、肢体萎缩 、视神经萎缩、白内障、智力低下等。 ()在产前4天以内,新生儿常于出生后45天发 病,易形成播散性水痘,病死率25%30%。 ()新生儿水痘的皮疹有时酷似带状疱疹的皮疹并发症:n皮肤继发细菌感染n继发性血小板减少n水痘肺炎n神经系统:水痘后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 性脊髓炎、面神经瘫痪、Reye综合征等n其它:心肌炎、肝炎、肾炎、关节炎、睾丸炎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正常或偶有轻度增高 ; 疱疹刮片 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 ; 血清学检测 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检查阳性。诊断 典型的水痘皮疹 病毒分离:阳性率不高外周血检查抗原、抗体:目前临床广泛应用 ,方法敏感、可

13、靠鉴别诊断 丘疹性寻麻疹 有疱疹性皮肤损害的疾病 肠道病毒和金黄色葡头球菌感染 虫咬性皮疹 药物过敏 接触性皮炎 治疗要点抗病毒治疗:病毒唑、阿昔络韦等,对免疫功能 受损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应及早将糖 皮质激素减至生理量并尽快停药并使用抗病毒药 物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对症治疗:高热时给予小剂量药物降温、烦躁时 用苯巴比妥等镇静剂、继发感染时用抗菌素治疗 。丙种球蛋白等。 治疗和处理n本病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至预防 皮肤继发感染,保持清洁避免瘙痒。患者 不能上学。大量喝水,休息。 n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疱疹破溃或 继发感染时局部可涂1%甲紫溶液,未破溃 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抹。n不要压挤水痘,否則结痂后会留下小点, 持续23年。水痘可完全痊癒,不会留下 疤痕。按規定剂量服用止痛药物,禁用阿 斯匹林的退热药!因有增加并发症瑞氏综合 征的危险;避免接触孕妇和身体太弱的人。 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可口服清热解毒的 中药如板兰根冲剂;禁用激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