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048877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三首诗三首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乐观地生活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乐观是失意后的坦然,使你不会迷惘;乐观是挫折后的不屈,使你更加坚强;乐观是困苦中的从容,使你更有思想;乐观是艰难时的信念,使你充满希望;乐观是贫穷时的力量,使你拼搏向上;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

2、使你更加强壮。拥有乐观,就可以健康成长;拥有乐观,就有了奋进的力量;拥有乐观,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拥有乐观,就有了希望的曙光;拥有乐观,就能够创造明天的辉煌。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涉江采芙蓉士子谋前程奔走交流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东汉桓帝、灵帝时,

3、宦官外戚勾结专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之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流。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2建安风骨“建安”为汉献帝(196220)年号。以曹操父子三人为代表的创作在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魏武帝曹操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

4、州)人。曹操:“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 述志令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 操为甚。”三国志(注)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su )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q ) 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 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 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 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封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尽快统一全国,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

5、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诗风慷慨悲凉。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 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 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 刘桢,被称作建安七子。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 、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 咸7人常聚在

6、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 、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 谓竹林七贤。文本自查,把握大意(听朗读感悟诗人情怀 )自学探究自学探究 (一)涉江采芙蓉 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2、诗人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表达了对对故乡爱乡爱 人的忧伤忧伤 的思念之情。诗人想采芙蓉这种美好的花朵送给故乡爱人 来表达思念,但远隔千山万水,无法实现愿 望,虽然两个人心心相通,但恐怕异地相思 ,“忧伤以终老”。自学探究自学探究 (二)短歌行 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诗中用了哪些字词指代人才?又用了 哪些字词指代曹公自己?这首诗歌展现了曹操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人生短暂 的感叹,对统一

7、九州的渴望,对友谊的珍视,对贤 才归依的期盼。但最突出的一点是思慕贤才。青衿、鹿、明月、乌鹊等指代人才,树、 周公指代曹公自己。深入探究深入探究 (一)细读涉江采芙蓉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 1、品读一、二句,你认为诗歌描写“多芳草 ”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2、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芳草及兰泽等意象让人感觉到抒情主人公形象 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明确:承接前文引起下文,“远道”一词为下面的情 绪转折做了铺垫。前面两句是乐景,后面所抒发的却 是哀情,具有以乐景衬哀情的强烈效果。(二)短歌行1“忧”字在诗中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你认

8、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提示:作者可能“忧”的是人生短暂,自己年老而大业未成;也可能单纯地“忧”人生短促;也可能“忧”的是贤才难得。当然也可能“忧”的是其他。这首诗开头的情调低沉,后来昂扬。深入探究2本诗运用了很多典故,各有什么用意?试作分析。提示:含典故的诗句用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含典故的诗句用意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课堂测验课堂测验 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 中

9、的“庭中有奇树”一 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1,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2。注1花朵。 2:经历了很长时间。 大家试着比较一下两首诗歌的异同。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 歌里多有表现。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 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然的一种 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 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 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 人是“无法实现”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 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 怅可想而知了。比较异同比较异同 异:两首诗歌所

10、寄托的外物有所不同,涉江采芙蓉 借“芙蓉”“兰泽”“芳草”的幽香等美好欢乐的 情景来以乐景衬哀情,而庭中有奇树则是以树为 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结句哀伤不止,而 庭中有奇树则自我宽慰。 同:两首诗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前面六句,诗 人对于花、树的珍奇美丽而极力赞扬,最后两句点明 了全诗的主题(主要感情)。两首诗都意境高洁,含 蓄不尽,与为悠长。涉江采芙蓉1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于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2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3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

11、,含蓄蕴藉,余味无穷。课堂小结:短歌行1起兴手法的运用。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等。2比喻手法。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大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暗喻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地容纳土壤,像海一样不厌其大地容纳众水,表明自己会宽宏大量,广纳人才。3借代手法。如用“君”“鹿”“嘉宾”“月”“乌鹊”等指代人才,用“山”“海”“周公”来指代自己。4用典。如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以周公自比,倾诉自己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自己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歌 2、理解赏析诗歌手法及联系背景感悟作 者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