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两塔一座楼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021328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9.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山两塔一座楼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三山两塔一座楼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三山两塔一座楼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三山两塔一座楼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三山两塔一座楼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山两塔一座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山两塔一座楼(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导游第二讲主题:三山两塔一座楼宝地风水不足有三 作为福建的省会,福州的地理环境附合易经太极的地理要 求。按照风水家的看法,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山水翕 集,四势团近有情,而真穴必居包裹拥从之中,所谓藏风 聚气者也。但按照风水理论,任何一处地理,无论风水如 何好,总有不足之处,必须采取措施补救,福州古城也是 如此。 就地理环境而言,福州的房子大都坐北朝南,青龙砂为 鼓山,白虎砂为旗山。原本应左旗右鼓,但福州却成了右 旗左鼓,位置颠倒!此为福州风水不足因素一;鼓山圆, 在五行上属金,旗山尖,在五行上属火,火克金,此为福 州风水不足因素二;青龙砂短,白虎砂长,福州的案山为 五虎山,由白虎山延伸而

2、成,属白虎砂过案,此为福州风 水不足因素三。以上三个因素就造成了福州风水阴盛阳 衰。不过先哲们早就看到了这些不足,也想到了解决问题 的方法。两山两塔“造”福地 如同当人生病时需要吃药打针,换种说法,吃药打针是 治愈疾病的最佳方法。但在吃药打针之前,通常都要先诊 断病情,然后才能开治疗疾病的处方,这样才能应用适当 的药物来治疗疾病。这就是医学上(对症下药)医疗原 理。 看风水就如诊断病情,当我们判断一个城市存在的凶恶之 气是,就要依据不同的凶煞性质和煞气轻重的差异,运用 不同的方法和化煞用品来化解。我们的先哲们又都想到了 什么?那就是位于于山的白塔和乌山的乌塔。 塔,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遍布于全

3、国各地。凡具有风水 意义的塔,都称其为风水塔。风水塔一般修在水口,作为 一邑一郡一乡之华表。很多塔是为了弥补地形缺陷,用来 镇山、镇水、镇邪、点缀河山、显示教化等等。一山一楼保平安 作为主山风水宝地,屏山在闽越国之时被称之为越王 山。因山上茂密森林如屏风般挡住了北面的寒气,故 之后改称其为屏山。为保持树木水源,闽越国时期禁 止人们在屏山樵采,并在其正北城墙上建楼,称为样 楼。当年登样楼可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故之后改起 名为镇海楼,为全城制高点,海船夜航进闽江口,都 以此楼为航标。 史载镇海楼曾九建九毁,1970年被人为拆除于动乱之 中。从那以后,台风竟然频频光临福州,其中以2005 年龙王台风

4、最为严重。如今自重建该楼之后,台风则 常绕过福州,初看似来势汹汹,却都有惊无险,由此 足见其“镇海”之名名副其实。n福州是个多山的城市,现在的福州城区,左旗( 山)右鼓(山),背靠莲花峰,闽江于城中穿流 而过。 n而长期流传着的“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 ”的民谚,所提到的这些山都在古城区的范围 内。“现”的是乌山、于山与屏山,至今呈鼎峙 之势,也是福州城别称“三山”的由来。“藏” 与“看不见”的,都是三山的支脉。如今,它们 仅仅是城中地势略高于平地而为人所忽略的小 阜。一、三山“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明洪武四年(1371年), 为了防御倭寇的入侵,也 为了城市的发展,朱元璋 命驸马都

5、尉王恭修建福州 旧城。王恭详细考察福州 风水后认为,要使城内生 态完好,必须把屏山、乌 山、于山三山环于城内。 于是便以石砌墙,北跨屏 山主峰,外城绕乌山、于 山二山建城墙,广袤方十 里,基本上呈圆形,整个 布局,以屏山作为主山; 于山、乌山东西峙作双阙 ,从而形成上佳风水。1、乌山 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这 里林木参天,风景幽深,相传汉代何氏九仙曾在此地登高射 乌鸦,故名乌山。唐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为“闽 山”。宋代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 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后程师孟延请福州 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铃辖、“唐宋八大家”之一

6、的曾巩作 道山亭记,驰名远播。 乌石山的摩崖石刻计有200多段。宋代的石刻较多,许多 著名的官吏和文人,如程师孟、陈襄、湛俞、赵汝愚、朱 熹、梁克家等,都在山上留下诗文和题记。 乌山海拔86米,游览面积25公顷。乌山怪石嶙峋,林壑 幽胜,天然形肖。景分山东、山西、山阴、山阳、山脊5路 ,36景最为奇,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从山的东南麓乌山路拾级登山,行数十步,就到天香台。向西折,为冲天台,是36奇景之一。在后壁镌刻楷书“古放鹤亭“4字。台旁还有 宋程师孟的篆书石刻“冲天台“3字。“冲天台“畔有两方夹峙的大岩石,岩顶横着一块天然条岩,这就是“天 台桥“。此桥奇险,据说只有“肯舍身“的人,才能登

7、得上去。顺台阶再行数十步,就是道山亭。此亭也是程师孟所建,并立了道山亭题刻。当时 他还约请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领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 。由于曾巩文章的张扬,道山亭更驰名远近。从道山亭沿石岗西 下,至天章台。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剌 吟咏“晚凉上乌山 ,置酒天章台”诗 句的所在。篆书天 章台3字石刻依然跃于石上。过天章台,攀上一小峰,峰上有“霹雳岩”。此石长达10米多,分裂成两半, 中留缝隙。 据史载,唐嗣圣年间,有一高僧手持华严经在此诵读,突然“一夕雷雨大 震,霹石为室,高僧遂宴坐其间”。霹雷岩由此得名。霹雷岩左面石岗上矗有黎公亭。离亭约200步,一块崖石上镌刻着“乌石 在、黎公在

8、”6个楷书大字。此崖俗呼“黎公岩”。黎公即黎鹏举。明朝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侵寇犯闽,闽江口五虎要塞陷落,福州城危如累 卵,当时身为指挥金事的黎公亲率将士,在马尾至闽安镇一线与敌寇浴血 作战,杀得倭寇遍野,福州城垣危而复安。福州人因此刻石纪念。霹雷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长官- 平章政事燕赤不华所建。“清冷”是静肃之意,意在勉励自己为国家干事。 可是他华而不实,时常摆宴于此,到任数月,即身败名裂,亭台亦随之记 废。由清冷台踏上数十层石 阶至先薯亭。 该亭为纪念明万历年间 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 龙和巡抚金学曾而建。陈振 龙侨居菲律宾。菲律宾曾为

9、 西班牙殖民地,曾引种美洲 印第安人发现的番薯。陈振 龙为躲避菲律宾殖民当局的 检查,将番薯枝条系于船底 ,带回大陆后,又在福州南 台纱帽池辟地种植,当年即 获丰收,后又经金学曾推 广。从先薯亭北出即至“观音岩”,传说晚唐时岩壁遭雷火袭击,壁上显 出隐隐约约的观音形象。石壁观音前面原是明代古城墙,旧痕迹如今已经留存不多了,许多 都是新建的仿古建筑。 石壁观音西侧有朱子楷书“福“字,长三四米,堪与鼓山“寿”字相匹。鸦浴池在石壁观音西南,也是雷火击成的小石池。池宽广约2米,池内有 泉,大旱不涸。古时每到黄昏,“夕阳萧疏,群鸦乱浴于此“,故称为鸦浴 池。鸦浴池泉水清冽,是极好的沏茶矿泉。历代名人曾在

10、这儿品泉,清代 孟超然夸它:“不须陆羽茶经记,也算人间第一泉。“天秀岩在鸦浴池前方,背倚薛老峰,由一组挺拔奇伟的大岩石构成。天秀岩的名字 原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燕赤不华将元顺帝皇太子所赐的“忠孝文武“4字刻于此处 岩上,以得天独秀自诩。100多年后,薛逢(唐咸通中为侯官令,有政绩)的后人在此 重建薛老庄。明万历年间,福州诗人多借庄中结社吟诗。宰相叶向高也曾应薛氏后 人邀请,在此唱和,并留下草书诗刻一首。石板路步至向阳峰,可眺望台江、仓山景色。从向阳峰转北, 可达双峰梦,双 峰梦山巅有两块 巨石伏地,远望 如两人沉睡于幻 梦之间。两石之后有凌霄台,凌霄台是乌石山的最高点,台面宽广,可容数

11、百人。旧时重阳 节,人们便在此登高、放风筝。宋代书法家蔡襄曾写下登凌霄台诗,诗中有“ 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子夜先看日,阴崖得后春,三山空锁碎,万落自埃尘 “,描述乌山的峭拔挺秀,同时也说明800年前福州南台还是一片旷野,故登乌 山可观日出和望闽江激流风帆。凌霄台海天阁模拟效果图凌霄台东,有三块天然大岩石相互撑架成一个大岩洞。洞内可坐数十人,岩石 上刻有“石天“两个大字,取以石为天的意思。石天周围有不少名人题刻,大多是 四五百年前的作品。2.乌塔乌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 名 “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为花岗岩青石所砌呈乌黑色 ,故称乌塔。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799

12、年)所建“净光 塔”。唐乾符六年(879年)被毁。闽永隆三年(公元941年) ,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 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塔为八角七层,通 高35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四层、五层、七 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亭内敕贞元无 垢净光塔铭碑,是全国现存最早碑刻之一。石塔建造年久, 外表已呈黑色,俗称乌塔。它与东面于山白塔构成犄角之势, 这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山两塔中的“两塔”,是福州历史文化 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20世纪50年代重修加固,可以登临,90年代又经修缮,已 焕然一新。五代时,王审知父子修复和创建了闽都七塔:乌

13、塔、白塔、 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阿盲王塔。宋景德元年 (1004年)福州知州谢泌诗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 塔万枝灯”。 闽都七塔现仅存乌塔与白塔。 乌塔是唐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为祝贺德 宗李适寿诞祈福,用石头垒建的“贞元无垢净光塔”。塔身 用青色花岗石砌造,外表略带乌黑,故名“乌塔”。现在乌 山附近还保存着福州市至今最古的碑刻,碑的上头左右刻着 六(虫离),碑额题篆:“贞元无垢净光塔铭”,记述当年 柳冕建净光塔的情况。唐乾符六年(879年),乌塔毁于黄巢入闽战乱之际。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为自身及眷属、臣下祈福,在唐代净光塔遗址

14、上兴建宝塔,叫道:“崇妙保圣坚牢塔”。原计划造九层,但才建到七层时,王延曦就被部下所杀,还差两个月就完工的乌塔,就不再盖下去了。所以现存乌塔为八角七层,塔高35米。每层塔壁上设佛龛,嵌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这些花岗石浮雕佛像是五代时期福建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明嘉靖年间,塔旁寺产因遭兵燹,久为民居,塔仅存。洪士英的登塔寺云:“寺废塔犹存,经年不启门。邻梯间借上,石磴始能扪。鸡犬烟中市,桑麻雨外村。残碑虽剥蚀,仿佛是贞元。”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大风,塔身稍有倾斜。民国时期,无人管理,曾因石栏板倒塌,死伤十余人。1957年政府拨款重修,采

15、用混凝土灌浆,钢筋紧箍加固,在塔顶安装避雷器。“文化大革命”期间,塔上精美浮雕佛像被破坏。1978年重修,在塔周围设护围石栏杆,重建塔碑亭。亭内敕贞元无垢净光塔铭碑,是全国现存最早碑刻之一。结构 重建的石塔,高35米,8角、7层楼阁式。采取迭涩四跳出 檐法,用赤泥作粘合原料。立面造型古朴典雅,线条优美。塔 基台为须弥座,座脚雕刻兽类、花卉,转角处有大若常人佛 像。第一层塔身周长27.2米,墙厚3.4米,由下而上逐层缩小, 顶层周长21.2米,墙厚2.6米。一、七两层一面开门、七面设龛 ,其余各层二面开门、六面设龛。龛中共浮雕石佛像46尊,作 工精美,是五代时期福建石雕艺术精品。五至七层塔壁上嵌

16、有 塔名碑、建塔记、祈福题名碑等。塔内有折式阶梯,每层15 级。塔外有环廊,廊沿设石栏杆、护板,塔刹饰铜制葫芦。敕贞元无垢净光塔铭碑,是全国现存最早碑刻之一“乌塔会馆”,也称“石塔祖殿”,里面古建筑结构、戏台及藻井精美,房屋修 复后有的戏曲在内演出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最高处海拔58.6米,面积11.9公顷, 整座山形状如巨鳌,于是有六鳌胜迹:揽鳌亭、倚鳌轩、应 鳌石、接鳌门、步鳌坡、耸鳌峰。于山,又叫“九仙山“、“九日山“。相传战国时有一支“于 越族“迁居于此,因而将这座山取名为“于山“。传说汉代有何 氏九兄弟在山上修道炼丹,又名“九仙山“,现在山上还有相关 的古迹,如九仙洞、九仙观、炼丹井等。于山又称“九日山“, 据说是汉武帝时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宴会而得 名。历代于山为游览胜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有24景,如 九日台、狮子岩、集仙岩、小华峰等。还有纪念明代抗倭名 将戚继光的戚公祠、平远台、醉石、蓬莱阁,有严复读书处 法雨堂。此外,还有不少小巧玲珑的亭榭,如万象亭、吸翠 亭、补山精舍等。这些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