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002325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鲁教版必修二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民生新闻】 2007年5月23日是一个 非同录常的日子,因 为这一天,世界城市 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 人口。有关专家分析 指出,世界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是城 市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 表现。同时,这一趋势也带来了一系列社 会问题,亟待各国政府解决。【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内涵。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 3.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起源的条件 (1)基本前提:_的发展,_ 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_ 的分工以及_的出现。 (3)_的出现。农业

2、生产剩余农产品手工业同农业 商业 社会组织机构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城市人口增加 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主要标志:_的比重。 (4)主要动力:_的发展。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_大大加快。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_出现。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社会经济城市化进程 大城市带发发达国家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较高,一般在_以 上较较低,差异 _阶阶段 一般在成熟阶阶段大部分在加速 阶阶段 人 口 流 向流 向城市人口向外流动动, 出现现 _和逆城 市化乡乡村人口向城 市移动动原 因特大城市_ 问问 题题十分突出城市有较较多的

3、 _和 较较好的生活条 件70%较较大郊区城市化人口与环环境就业业机会合理有序 合理用地 保护耕地耕地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哪些共同特点? (3)二战后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读图,完成有关城市起源的知识网络。(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方框内(每个字 母限填一次)。 A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农产品有了剩余 B货物的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场地 C优越的自然条件,河流中下游平原 D集市 E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兴起,手工业产品丰富 (2)由联系图可归纳出:人类曾经在_条件 优越的地区创造

4、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但某些古代 城市为什么不能延续到今天?解析: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 两个条件: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有了 一定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活动 ,这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二是社会大分工促进 了城市的出现。答案: (1)如下图所示:(2)自然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的 环境恶化导致了城市的消失。1从城市出现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 现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 农业生产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促进 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农村人口的增长 A B C D解析: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的出现需要具备 两个条件:一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有一 定的剩余

5、产品,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 这是城市起源的基本前提;二是社会分工促进了城 市出现。 答案: A城市化特点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 程,读图并回答问题。(1)在这个过程中城镇的变化特征是什么?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此过程被称为什么? (4)简述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 响是什么?(2011昆明高一检测)读甲、乙、丙三幅图,根 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据甲图信息,说明城市气候的两种效应及其 原因:一是_效应,其成因是 _;二 是_效应,其成因是 _。 (2)上海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

6、生的问题,采取 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请从乙 图中找出其中的两条:一是_;二 是_。(3)据丙图分析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面临的突出 问题是_;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 会问题主要有 _ _,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_ _。解析: 由图中等温线和年等降水量线可以 看出,上海市比周围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的热岛和雨岛效应,产 生原因是城市人为排放的余热多,气温高, 空气对流强烈,且生产、生活活动使城市尘 埃增多,降水增多。其成因与治理措施如下 所示:答案: (1)热岛 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过度 集中使城市区域气温高于周围地区 雨岛 生 产、生活活动使城市尘埃

7、增多,尘埃作为水汽 凝结核,加上城市的上升气流使城市上空多云 、雨 (2)建设卫星城 开发城市新区 (3)人口老龄化 青壮年赡养照顾更多老年人, 家庭负担加重;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 费用增加,加重社会经济负担 关心照顾老人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服务制度等2(2011杭州高一检测)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从1920年到2000 年,总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城市 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 (2)1980年以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 程的特点有哪些差异?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 市人口迅速增长的相同原因是 _ _ _ _

8、。解析: 首先观察图中图例所占的比重,1920 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共10亿左右 ,2000年增长到45亿左右,总人口增长速度最 快的是发展中国家。192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 口共2亿左右,而2000年增长到近20亿,城市 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也是发展中国家。1980年 以后,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 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迅 速增长。答案: (1)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2)发达国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速度已大大 变慢,甚至停滞,有的还出现城市中心区的人 口向郊区移动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 度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9、后,新技术革命促进了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 、范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一、对城市化的理解 1城市化是个动态发展过程,对其理解可从表 现、过程、动力和结果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 下: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成因、表 现及联系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原因生产产力的 发发展,尤 其是产业产业 革命促使 人口和产产 业业在城市 集中,城 市数量和 规规模逐渐渐 扩扩大私人小汽车车的普及和交通 、通信的现现代化,缩缩短了 城市与郊区之间间的时间时间 距 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 升导导致工业业和住宅迁往郊 区或更远远的乡乡村;大城市 城区人口过过于密集、就业业 困难难、环环境恶

10、恶化、生活质质 量下降;新商业业区在郊区 为为郊区人们们提供便利的服 务务特 点 或 表 现现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 总总人口中的比 重上升(衡量城 市化水平的主 要标标志)、城市 用地规规模扩扩大人口、商 业业和制造 业业由市中 心向郊区 和乡乡村迁 移,造成城 市中心区 衰落城市中心区 人口继续继续 外 迁,郊区人 口也迁往更 外围围的小城 镇镇和乡乡村, 都市区人口 出现负现负 增长长联联 系都是社会经济发经济发 展的必然结结果,是社 会进进步的表现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是城市化发发展到一定阶阶段的产产物,它不 是城市化的倒退,而是城市化的质质的提 高。二、图表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和

11、发展中国家城市 化的差异国家 类类 型所 处处 阶阶 段起 步 时时 间间目 前 速 度发发 展 水 平城市 人口 比重城市 化与 经经 济济 发发 展原因后果发发 达国 家成 熟 阶阶 段早 缓缓 高 大相适 应应农业农业 向现现 代化方向 发发展,大 批农农村劳劳 动动力向城 市迁移出现现 逆城 市化 现现象发发 展 中国 家加 速 阶阶 段晚 快 低 小不相 适 应应城市经济经济 发发展,人 口增长过长过 快,农农村 劳动劳动 力过过 剩造成 很多 社会 问题问题三、城市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 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成因、危害

12、及治理措 施,具体分析如下:主要表 现现原因危害治理措施环环 境 质质 量 下 降大 气 污污 染城市居民燃烧烧 煤炭等燃料所 排出的烟尘尘; 工矿矿企业业排 放的烟气;汽 车车、飞飞机、 火车车等各类类 交通工具排放 出的尾气使城市 环环境质质 量日益 下降, 危害人 们们的健 康合理布局 大气污污染 较较重的企 业业,实实行 集体供暖 ;建立绿绿 化隔离带带环环 境 质质 量 下 降水污污 染城市工业废业废 水、居民生 活污污水、城 市地面径流影响人体健 康和动动植物 的繁殖建立污污水 处处理厂, 实实行污污水 限量排放 固体 垃圾 污污染工业业生产发产发 展、建设规设规 模扩扩大、居 民

13、消费费水平 提高危害人体健 康和环环境及时时清除 ,实实行分 类类回收、 利用噪声 污污染交通运输输、 工业业生产产、 建筑施工和 社会活动动影响人们们休 息、工作和 交谈谈,甚至 影响人体健 康噪声大的 工厂远远离 城区布局 ,建绿绿化 隔离带带交通 拥挤拥挤 ,居住 条件差城市人口急 剧剧膨胀胀, 汽车车数量 的不断增加交通阻塞导导 致时间时间 和能 源的严严重浪 费费;住房缺 少,质质量低 劣;影响城 市环环境质质量控制城市 人口增长长 :合理布 局城市道 路;加快 住房建设设增加就业业 难难度,扩扩 大失业队业队 伍城市人口 急剧剧增长长 ,乡乡村人 口无序迁 入造成贫贫困 问题问题

14、、内 城衰落问问 题题、社会 治安问题问题加快经济经济 发发展,增 加就业岗业岗 位社会问题问题 突出人口过过分 集中地价昂贵贵 、就业业困 难难、犯罪 率高综综合治理1城市以非农产业为主,城市的起源与农业无关该说法错误。城市出现以前,人类农业生产才起步, 耕作方式落后,属迁移式农业,当时聚落的形式,只 能是半固定的原始棚舍。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 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剩余产 品,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非农业活动,这是城市产生 的前提。2所有的城市一旦形成,其规模都会不断扩大该说法错误。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是在不断向前发 展的,尤其是古代城市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 稳定。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曾经使大多数古代城 市文明沦于衰亡。人类曾经在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的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可是人类在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毁坏了自然生态系 统,使自然条件不断恶化,同时也使古代文明在 这些地区消失。3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孤立的该说法错误。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三个方面。 4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该观点错误。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