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991362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5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作者介绍 蒲松龄,清代文学 家。字留仙,一字 剑臣,别号柳泉居 士。山东淄川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 家号称“累代书香” 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 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 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 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 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 一时文名颇高。 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 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 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 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 逝世。 清代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满清贵 族入关后,中原人民的反抗始终没有停止。在

2、“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 的怀旧情绪绝对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 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 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 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 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 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 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写作背景1、思想内容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 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 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 将近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揭露科举制度

3、的弊端。 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聊斋志异 2、艺术手法 聊斋志异的基本样式 ,就是历史传记和“传奇” 的结合。 体裁上,大部分作品有完 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 鲜明的人物形象,具备短 篇小说的体制。3、创作意图蒲松龄借虚拟狐鬼花妖故事以抒发情 怀,寄托忧愤,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 遇中的精神补偿。他是将这等自遣寂寞的 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4、“花仙系列”作品聊斋志异中给人印象最深 的是那些写人妖之恋、人鬼之 亲的作品,那些由花妖狐鬼幻 化而成女性形象,容貌艳丽, 温柔多情,体现了作者对美好 婚姻的向往。其中几篇写花仙 的小说,包括写牡丹花的香 玉葛巾,写菊花

4、的黄 英和写荷花的荷花三娘子 等四篇,而香玉是其中 不朽的杰作。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 喜怒哀乐一起那个都到那心头来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 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几分庄严,几分诙谐 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谁能解得开说聊斋第二课时香玉一黄姓书生在下清宫读 书,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 玉与之成婚,后白牡丹被人 偷掘,香玉亦失踪,书生终 日恸哭,凭吊时幸有耐冬所 化的红衣女绛雪,与之一同 哭吊香玉,花神终于感怀动 容,便使香玉复生。黄生死 后变成牡丹花下的一株赤芽 ,无意中被小道士砍斫而去 。白牡丹和山茶花于是也相 继死去。 复述文章内容理清

5、情节开 端 发 展 高 潮 结 局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1):(24): (5): (6):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1、文中是如何表现黄生与香玉之间至深的爱 情呢?分析课文(1)亦真亦幻、曲折有致的情节(2)充满诗情画意的细节描写2、文中又是如何表现黄生与绛雪之间的友情 呢?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绛雪有难,黄生立即赶去救助3、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手,他笔下的 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香玉:率真开朗、热烈多情绛雪:矜持庄重、善解人意 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 或者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化碟双飞”或“鸳鸯相向

6、鸣 ”,但小说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了一 个凄婉的结局“一去而两殉之”,有人认为这个结 局有画蛇添足之嫌,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思考探究 答:这样安排好。因为作者是为了进一 步表现这种“生死以之”的坚贞的爱情和友 情的力量。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 中不被珍惜的悲凉与无奈。分析黄生和香玉的爱情,有何现实意义? 珍惜爱情 理性面对爱情拓展探究 总结 文章通过描写了黄生与香玉之间的生死 不渝的爱情和他们与绛雪之间纯洁真挚的 友情,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至情,表达了 对真挚爱情、友情的渴望。预习王六郎,疏通文意 。布置作业第三课时“水鬼与渔夫”的民间故事 一名溺死之“水鬼”与一名“渔夫”相交往,

7、有一天 ,水鬼以“时间”到来为由,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 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 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 离幽沉之水域,以“转世投胎”方式,转入乐道。 渔夫虽然高兴友人将要脱离劫难,但在“好奇心” 的驱使下,意欲一窥究竟。结果水鬼大多宁愿牺 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但在“天道 不爽”的殷殷垂鉴之下,终于获得某种补偿与回 馈,成为神灵,承担起庇护人世子民的责任。 民间故事是以“因果报应”的说法看待这件事,并 以此宣扬“为善者,终必有报”的思想,达到“劝 人为善”的教化目的。复述文章内容 一名渔夫经常以酒来洒在地上来祭祀河中溺死的鬼。 其他渔人一般没什

8、么收获,只有他总是满筐的鱼儿。 一天,一名少年来到渔夫这里,二人开始饮酒。这位 少年自称王六郎,喝着许渔夫的酒,帮着渔夫驱鱼。 一天,少年忽然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 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 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转世投胎 。 渔夫为朋友将要脱离劫难而高兴,第二天去一看究竟 ,结果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 人,渔夫感慨万分。王六郎由于正直、仁心,终于被 升为神灵。 王六郎在上任之后,渔夫要前往探视故友。王六郎也 托梦当地的百姓,要他们资助前来的渔夫,渔夫到达 后,备受款待,并且也托梦给渔夫,在临别之时卷起 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

9、”,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感 激。1、阅读课文,分析王六郎的性格特征。分析课文(2)舍己救人、善良高尚。(1)知恩图报,有情有义。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本 可以投胎复生,重新做人,然而在这“生死 攸关”,他却甘愿放弃这个机会,而是把机 会让给更需要生命的人手抱婴儿的妇女 。可见王六郎的品德是非常的高尚,我们能 不感到这个“水鬼”可敬吗?2、文中是怎么体现二人之间的真挚友情的呢?渔夫在饮酒之前,一定以酒酹地,祝祷河中 溺鬼。这一行为最初可能是出于对水鬼的恐惧, 但他并不知道这一行为却施恩于嗜酒的水鬼王六 郎。正因为这一因缘,也是由于他们对酒的共同 嗜好,使他们成为“情逾骨肉”的知己之

10、交。可能有人认为,一方供酒,一方驱鱼,他们是 互惠的利益关系,至多也不过是酒肉朋友。这种看 法是错误的,我们从后边情节的发展中可以看出, 二人的交往绝对是君子之交。 首先,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 的妇女的行为,许姓渔夫是极为认同的,他感叹道 :“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当听说王六郎升 为神祗时,称赞道:“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又 表现出真心的喜悦。虽然语句不多,却也表明二人 情笃非常。其次,王六郎上任之后,许氏“即欲治装东下” ,前往探视故友。这在常人看来,事属虚妄,但许 氏坚信不移。果然,到达邬镇之后,备受款待。而 王六郎也通过托梦、送别的形式,寄托对朋友的思 念和感激之情

11、。由此可见,二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对对方的认同、信任 和关心的基础上的,这是真正的朋友之情,是超越生死、 地位和金钱利益的友谊。3、文章表达了什么主题?在聊斋自序中,他这样描述自己孤寂的心 境:“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 。”并发出了“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的呐 喊,可见他对于真挚的友情,也是十分的渴望。但 现实是无奈的,他只能通过自己的笔,通过王六郎 这样的正直之鬼和许氏这样的下层劳动者,反映了 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表达对友情的赞 颂和渴望。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以坐馆为生,必是遍尝人 间的世态炎凉,对于“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 哉”的势利观念也应有很深刻的体会。

12、讨论探究 王六郎在面对“投胎转世”问题时做出了抉择,而 渔夫也在做同样的抉择。对于渔夫的最后决定, 我们该怎样看待?是赞同还是批判?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面对此情此景,孰能无动 于衷?掌握着主动权的王六郎在选择,熟知内情 的渔夫也在选择。虽然渔夫内心的风暴要小得多 。但是他知道事情的真相,良心驱使他必须在“ 拯救陌生女子”与“协助相善友人”之中,选择其 一。当最初“思欲奔救”,变成后来的“止而不救” ,其间最大关键,在于对受困者之“识与不识”以 及对朋友王六郎投胎复生的考虑。相信没有人会 去指责许姓渔夫的行为不当,因其所作所为,正 是一般“人之常情”。布置作业1、完成金榜相关练习。 2、预习“三言”,疏通文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