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982634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恺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顾恺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顾恺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恺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顾恺之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以及提出的“六法” 。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约 364 年在南京为瓦官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366 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 年为殷仲堪参军,405 年升为散骑常侍。义熙初官散骑常侍。博学多艺,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凡人物、佛像、禽兽、山水皆能。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2、。画师法卫贤,行笔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出之自然。画人物尤善点睛,自云:“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六朝人口语“这个” ,即指眼珠)之中。 ”唐张彦远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精通画论,著有论画 、 魏晋胜流画赞 、 画云台山记等书行世。他提出的“迁想妙得” 、 “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 ,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 ,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 。著有画论 、 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 、 “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现今,用“确立”二字来正名山水画的众说是顾凯

3、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在这类摹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峰、石、云、水、树的复杂表现。这位“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之师承”的艺术家,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他的画云台山记可算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虽然文题中心是赵升舍命从师的故事,但其环境刻划部分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后来观照。这一模板作用的确立,主要源于以下几点:a . 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云可成为东与西的重要观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阳的天气。b . 按照东西的顺序排置远近山峰,营造一个高峻险绝的境地。c . 中段布局主要讲求取势的“对峙” ,具有相对意义。d . 东、西、中三段山要用“紧凑性”将长卷关联起来。在山的三分之一以上部位,做清气使之分为两重。顾氏的理论之所以重要,在于他提出了行云流水的线性形状,鸟瞰呼应的重迭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间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