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982304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8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点阐释15个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以 因 于 与 则 之典型例题1、而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4)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5)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6)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9)某所,而母立于兹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12)既而得其尸于井1【而】 (一)用作连词(1)剑阁

2、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4)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5.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7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 译。8. 表示目的关系,译为“来”或不译。(5)死而有知,其几何离?(6)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

3、为“ 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9)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复音虚词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 “罢了”。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 的意思。 (1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既而】不久,一会儿。 (12)既而得其尸于井2、何指出下列各句中“何”的意义和用法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2)大王来何操?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4)徐公何能及君也?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6)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7)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4、(8)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9)何以伐为? (10)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2)大王来何操?(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者”等,可译为“为什么” “什么原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9)何以伐为?(二)用作疑问副词(4)徐公何能及君也?(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1.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为 什么” “怎么“。2.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

5、”多么”。(三)复音虚词 1. 【何如】【奈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 么办”“为什么”。 (6)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7)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8)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10)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3、乃指出下列各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无乃尔是过与? (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9)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 3.【乃】(一)用作副

6、词 (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表顺承,可译为 “于是”等。2表条件,可译为“才”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 为“却” “竟然“ ”反而”等(表转折)。(4)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4可表示对事物范围、数量、程度的一种限 制,可译为“只”、“仅仅”、“才”等(5)嬴乃夷门抱关者也。5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二)用作代词(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 作主语“你”,不能作宾语。(三)复音虚词 【无乃

7、】表猜测,译为“恐怕吧” (7)无乃尔是过与?4、其指出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 乎?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其】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一)用作代词,分几种情况: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

8、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 “他” ,“它 的”、“它” (包括复数)。2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 ,“我(自己)“或者“你的“你“。(4)则或咎其欲出者3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那些”“这” “这些“。4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 (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常和放在 句末的语气助词搭配。主要有以下情况。(6)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8)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1表揣测语气, 相当于“恐怕”、“或许”、“大 概”、“

9、可能”。 3表希望、命令、商量等祈使语气,可根据情 况译为“千万要” “一定要”或“还是”等(9)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三)用作连词(1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 邪? (11)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 真邪?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用作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 不译。5、且指出下列各句中“且”的意义和用 法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示赵弱且怯也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且夫天地之间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5.【且】 (一)用作连

10、词 (1)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 “况且”。2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4)示赵弱且怯也3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5)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二)用作副词 (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将,将要。2暂且,姑且。(三)复音虚词 1.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 议论,“况且”,“再说”。 (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2. 【且如】就像。 (8)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6、若指出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 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1、更若役,复若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 好。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1)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一)动词,像,好像。 (二)用作代词 用于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你们“。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更若役,复若赋 (三)用作连词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等。 (4)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四)复音虚词 【若夫】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可 译为“再说”“至于”等。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6.【若】 7、所指出下列各句中“所”的意义和用法 某所,而母立于兹 臣所过屠者朱亥 予在患难中,间

12、以诗记所遭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1)某所,而母立于兹。(二)助词 (2)臣所过屠者朱亥 (3)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 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 的人”、“所的事物”、“所的 情况“等。(4)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三)表被动 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 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也(四)复音虚词 1. 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

13、法或依据,相 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8、为指出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如姬为公子泣。 草木为之含悲。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8【为】 (一)动词。 1需根据具体语境,灵活翻译。具体翻译时可 译为“演奏” “做”“作为”“成为“等义。2以为,认为。3判断词,是。(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2)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二)用作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 所“,译为“被“。4介绍原因或

14、目的。为了,因为。(4)身死国灭,为天下笑(7)草木为之含悲(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给”“替”等3表示动作行为引出的对象,可译为“对”“向 ”“跟”“同”等。 (6)如姬为公子泣(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可译为“呢”。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焉指出下列各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盘盘焉,囷囷焉 且焉置土石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未知生,焉知死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9【焉】 (一)兼词 用于不及物动词或句末,相当于“于之”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二)助词(5)万钟于我何加焉 (6)至

15、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8)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1、语气词,常用于句末表陈述或疑问(反问)语气 ,有时用于句中,表停顿。(2)盘盘焉,囷囷焉 2、用作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三)代词1. 相当于“之”,用于及物动词后,作宾语2. 表疑问,翻译为“哪里”“怎么”“为什么”(4)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3)且焉置土石 (7)未知生,焉知死10、以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皆以美于徐公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余船以次俱进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尔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10【以】(二)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 译为:“拿”“用”“凭借”“依据”“按照”“用(凭)身份 ”等。2表示动作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余船以次俱进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一)用如动词,译为“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4.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 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