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南山学院特色的学分制体系探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97595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具有南山学院特色的学分制体系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具有南山学院特色的学分制体系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具有南山学院特色的学分制体系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具有南山学院特色的学分制体系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具有南山学院特色的学分制体系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具有南山学院特色的学分制体系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南山学院特色的学分制体系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具有南山学院特色的学分制体系探析高洪一(烟台南山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山东龙口,265713)摘要: 我国高等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历史较短,尤其南山学院把学分制真正作为教学管理制度更是刚刚起步。由于学分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要求,具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点,所以南山学院将会越来越深入研究并实施具有南山学院特色的学分制。由于学分只能反映学生学习量的多少,而绩点则能显示学生学习质的优劣。本文从学分制的发展历史入手,主要探析了学分绩点制的内容和具体的计算方法,完善了学分绩点制对于各种不同难度课程的补充计算方法。关键词:南山特色、学分制、学分绩点一、中外学分制的发展1、美国的学分制我们现在所说的学分制诞生

2、于 19 世纪末期的美国,当时正是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它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自主发展。可以说,学分制这一教学管理制度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逐步发展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有差异,不能按一成不变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学习的专业和课程。1872年哈佛大学试行学分制。1894 年,哈佛大学规定学生修满规定学分课程就可获得学位。1909 年,洛厄尔继任哈佛大学校长后,采用限定选修制代替自由选课制。到 20 世纪初,选课制与学分制在美国得

3、到普遍推行。美国高等学校中所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它只强调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数,不明确规定修学年限。学员可以在三四年间考取学位资格,亦可于十年内完成其大学课程。这种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还允许随时改变专业,对于学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采用学分制的美国大学,一般需要 120 至 140 个学分,其中有 35 至 45 个学分属于主修科目,通识教育课程最少须考取 35 至 45 个学分,余下所需学分,学生可以自由选考。在学分制的影响下,办理入学申请手续时间上亦有弹性,学生可以在每年的一月、六月、七月及九月申请入读。由于学制不确定,学生年级的确认也就不

4、因年而划级,却随分而定级。从初入学者一直到考取 24 个学分为止的学生被称为 freshman,得 25 至 55 个学分便属于Sophomore,得 56 至 89 个学分者称为 Junior,而 90 个学分或以上则属于 Senior。不同课程对选课人数无限制,对热门专业也是如此,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对就业的需要和个人志趣选择。因此,对普通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经过 100 多年的积累,美国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在运作程序上已呈现出程序化、系统化和成熟化的特点。2、日本的学分制日本人高度集权的传统思想对高等教育影响较大,表现在规定过细,管理过死,缺少灵活性,尤其是优秀学生难以脱颖而出

5、。二战后,日本在美国教育专家的帮助下,曾经全盘学习美国的做法。但不久却发现,照搬美国的做法并不适合日本国情,所以,最终不像美国大学那样实行全面、开放的学分制,而实行了兼收并蓄的学年学分制模式。近年,日本政府和大学正针对这些问题着手进行改革,它规定四年制大学毕业的标准最低为 124 学分,学生在不同大学之间听课所获得的学分可以互换,互换学分数为 30 学分。日本东京都教育厅日前决定,从 2002 年起,都内所有定时制高中均实行学分互换制度,以扩大定时制高中学生选课的范围。日本全国公立高中已有 162 所学校实行了学分互换,其中两所高中之间实行互换学分的占绝大多数。学分互换制度规定,学生不论在哪一

6、所定时制高中取得学分,其在籍学校都予以承认。东京都今年还成立了一所白天授课的新型定时制高中,名为“挑战学校” ,计划明年增加到两所。 “挑战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是重视亲身体验与学习,学生除必修课外可自由选择选修课。学生可以在任何一所夜间定时制高中选课学习,也可以去白天的“挑战学校”学习,如果学分提前修满,其学习年限可由 4 年缩短为 3 年。3、我国的学分制1919 年1923 年,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期间就一度推行学分制,强调“谋个性之发展” ,并逐渐推广到全国其他许多大学。1929 年,教育部制订大学规程 ,第一次明确规定各校实行学分制,1931 年又公布学分划一的办法 ,进

7、一步强化了学分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1952 年,全国各高校由学分制改为学年制。直到 1978 年,方毅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实行学分制。 ” 学分制再次崭露头角,出现了全国范围内实行学分制的第一次“高潮” 。我国实行学分制的第二次“高潮”出现于 1983 年,学分制由部分重点大学扩大到非重点大学,由综合性、多科性院校扩大到单科性院校等其它类别的高校。1985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正式肯定了学分制。 决定明确指出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此后高校中出现了实行学分制的第三次“高潮” 。1993 年, 全国

8、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进一步提出,要在全国高等院校逐步实行学分制。这样,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学分制被陆续引进并试行。目前,已有 80%以上的高校实行了学分制,部份职校及高中也开始试行学分制。从学分制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来看,它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历程,都在其内涵和形式上进行调整,以使之与本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二、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的优点通常意义上的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有以下优点:1、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它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可以先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滞后一定时间毕业。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可以有效地、因人而异地分配受教育时间,能降低教育成本,提

9、高教育效率,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的。目前南山学院也正在实行弹性学制。2、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且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这是它的精髓。没有选修权的“学分制”不能认为是学分制。目前南山学院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所学课程不完全一样的现象也为学生所接受。3、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对于学生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均可重修考或另选另考,直到及格取得等值学分为止。这种允许受教育者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调整的做法,既体现了对学分的重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才能。这一点南山学院的每一名学生都是非常清楚的。4、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学分制为学生独立自由地安排学习、充分

10、发挥学生的特长及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由于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独立的设计符合社会要求的自我目标模式比较模糊,实现目标的学习方案也难以进行优化选择。所以,配合学分制要设立指导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目前汽车学院及其他一些二级学院也都设置有专业导师。三、南山学院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学分制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学年制这种统得过死的管理在培养富有个性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方面显然有所不足。笔者认为有三大因素要求南山学院这样的应用型大学必须实行学分制。1、市场经济需要应用型大学实行学分制从学分制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决定教育体制采取何种模式的

11、最根本因素是经济模式。南山学院是在南山集团的怀抱中孕育而成的,而南山集团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要求学校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面。同时,既然学生需要自主择业,就要给他们更大的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力。所有这些,都要求南山学院必然实施较灵活的学分制。2、学生入学成绩的悬殊需要实行学分制近年来,南山学院的学生入学成绩差别越来越大,分数高的 500 多,分数低的 190 多分。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很难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潜能,发展特长。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以

12、操作技能弥补理论课的不足来获取学分。对学生取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岗位合格证书,以及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得奖的,可按不同标准奖励学分。只要学生修满本专业要求的总学分,成绩好的学生可提前一年毕业,成绩差的学生可延迟几年毕业。3、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要求实行学分制目前,南山学院的毕业生在毕业出路上可谓四通八达。除了在集团内部八大支柱产业中找到合适的岗位外,学校还为学生的成才架设了立交桥。一般技术岗位、参军、留学、创业等应有尽有。所有这些均要求学校为不同梦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及学分,使他们能顺利毕业并就业。从以上三方面可以看出,南山学院实行具有自己特色的学分制势在必行,学校要在课程设置、专业技能、外语

13、能力等方面开设不同的课程,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获取所需的学分,为学生的就业创造出优越的条件。四、南山学院学分制方案1、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南山学院教育课程体系由三个平台组成,既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面的素质教育,由必修课(简称“通修课” )和选修课(简称“通选课” )组成,要求学生修满 55 学分。通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交流与表达、健康与体育和国防教育课、计算机技术课四个模块组成。在通识教育课中,通修课学分约占 6/7,通选课学分约占 1/7。通选课由人文社会科学课和自然科学课两个模块组成,共 8 学分。其中

14、理科类学生必须选修人文社科类 5 学分,工科类学生必须选修经管理类课程 2 学分,文科类学生必须选修自然科学课程 5 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分必修和选修,选修课程占 1/3 左右。2、课程选修与免修实行绩点学分制,允许学生较自由和较广泛地选修课程,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均可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选修有关课程。学校应尽量创造条件,增加教室数量和教学设施,加强教学管理,以逐步适应社会和满足学生选课要求。在现有条件下,适应社会需要,逐步扩大公共选修课的门类,供学生选修。学生也可先修高层次的必修课或其他选修课。但凡选修高层次必修课或有选修条件的选修课时,必须满足先修条件方能选修。先修

15、课程不及格,不得修读后续课程。选课时应首先保证必修课。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对培养方案中开设的某些课程,曾经学过或原有基础较好,已达到该教学内容的要求,可以申请免修。但体育课、政治课、实验课以及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社会调查、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不得免修。凡申请免修的课程,都必须通过免修考试,免修考试要求考核课程的全部内容,且考试成绩达到 80 分以上,方可同意免修,给予学分。进行考核的教师在命题和评分时应严格掌握标准。3、学分绩点计算设在某个学期或几个学期有 n 门课程,x i 表示第 i 门课程学分数,c i 表示第 i 门课程成绩,k i 表示第 i 门课程绩点数,K 表示平均

16、学分绩点(一个学期、几个学期均可) ,为了区分难易程度不同的课程,引入难度修正系数 ,各门课的 应由各个二级学院确定,其范围是 02。学分绩点是将学生学习成绩和学分综合起来考虑的,即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平均学分绩点是总学分的平均值。则,第 i 门课程的绩点为: (当 ki1 时,k i=0)510iick所有课程(一个或几个学期)的平均学分绩点为: niini iiixkK11学分由理论课学分、实验课学分、实践课学分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学分不能相互代替。理论课学分,每周 1 学时上满 18 周,一个学期为 1 学分,即课程周课时=课程分数;实验课学分,学分减半,包括理科实践,音乐、美术、公共体育等课程减半;教育实习、见习,每周 1 学分,医学类及长周实习 2 周 1 学分;社会调查、劳动每周 1 学分,军训 2周 1 学分。各专业的本科毕业分数一般在 160-170 分左右,医学类 200 学分左右。经重考及格以上的课程,其绩点值固定为 1。平均学分绩点达到或超过 3.5 者,可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