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苏科版(新版)信息技术六年级1课-认识机器人 教案苏科版(新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972155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苏科版(新版)信息技术六年级1课-认识机器人 教案苏科版(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苏科版(新版)信息技术六年级1课-认识机器人 教案苏科版(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苏科版(新版)信息技术六年级1课-认识机器人 教案苏科版(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苏科版(新版)信息技术六年级1课-认识机器人 教案苏科版(新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教案: 认识机器人(第一课时)认识机器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 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技 、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分析:机器人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1 世纪被信息技术专家誉为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机器人在 各行各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综合机械工 程、电子工程、传感器应用、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 多种学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例如我 国首例远程遥控机器人手术就是由北京

2、的医生通过电脑遥 控着沈阳机器人“黎元”进行脑外科手术。 那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机器人是什么样 子?机器人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如何控制机器人?今天开 始我一起走进机器人世界去寻找上述问题答案。 观看有关机器人的视频片段 2、教学内容 机器人的概念 各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 化,机器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的科学家们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备 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 作能力、协同能力等,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 器,它的外形不一定象人。 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是智能机器人我们可以根据下面三个 基本特点: (1)

3、具有感知功能,即获取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 感知”系统可以获取外界环境信息,如声音、光线、物体 温度等。 (2)具有思考功能,即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 过“大脑”系统进行思考,它的思考过程就是对各种信息 进行加工、处理、决策的过程。 (3)具有行动功能,即输出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 执行”系统(执行器)来完成工作,如行走、发声等。 机器人的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对这些内容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光盘等 媒体检索信息,并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有关知识的演示 文稿。 1)成立小 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2)确定“机器人世界探索”活动的探索主题,构建问 题框架。

4、(3)评价要求 (1)展示 在小组内展示“机器人世界探秘”项目。各小组推出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评选最佳主题奖、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 (2)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标准如下:3、作业布置 (1)说说机器人与一些电动玩具的区别? (2)完成一个关于机器人演示文稿的制作,包括机器人 的发展、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特点等内容。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机器人的概念和机器人 的产生、发展、种类及应用等知识。并对学生的演示文稿 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和评价。第第 12 课机器人学走路课机器人学走路 教学分析: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本课教学内容为小学信息技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浙江教育出版

5、社)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四册第第四册第 12 课,属机器人模块。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课,属机器人模块。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 了了第第 10 课我们身边的机器人课我们身边的机器人 、 第第 11 课机器人仿真软课机器人仿真软 件件掌握了机器人的简单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机器人仿真掌握了机器人的简单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机器人仿真 软件的使用,并会控制机器人走直线的基础上学习本课,软件的使用,并会控制机器人走直线的基础上学习本课, 为以后学习为以后学习机器人画正多边形机器人画正多边形 、 机器人分辨颜色机器人分辨颜色打打 下基础。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本次市研训活动,是临时选取了机器人模块

6、的第本次市研训活动,是临时选取了机器人模块的第 3 课作为课作为 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教学内容,且没有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教学内容,且没有 了第了第 10 课、第课、第 11 课两课的铺垫,尽管学生对此教学内容课两课的铺垫,尽管学生对此教学内容 充分好奇,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不好,学生会觉得无从充分好奇,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不好,学生会觉得无从 下手。因此,本课的教学对教师绝对是一次挑战。下手。因此,本课的教学对教师绝对是一次挑战。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转向转向”模块编写程序,控制模块编写程序,控制 机器人转向;学会使用

7、机器人转向;学会使用“启动电机启动电机” “延时延时” “停止电机停止电机” 模块编程,控制机器人走弧线。模块编程,控制机器人走弧线。 2过程方法:通过任务驱动与学生的操作实践,使用学过程方法:通过任务驱动与学生的操作实践,使用学 会简单的机器人编程控制思想。会简单的机器人编程控制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编程控制中体验成功的让学生在编程控制中体验成功的 快乐,充分激发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快乐,充分激发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一、铺垫导入 1出示机器人,简单师生交流,拓展学生对机器人的了出示机器人,简单师生交流,拓展学生对机

8、器人的了 解。解。 讨论:机器人由程序来控制。我们用程序语言把机器人完讨论:机器人由程序来控制。我们用程序语言把机器人完 成任务的步骤与方法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叫编程。成任务的步骤与方法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叫编程。 2教师演示机器人控制程序在仿真软件中的仿真。教师演示机器人控制程序在仿真软件中的仿真。 介绍:这种机器人的编程软件的启动与仿真。介绍:这种机器人的编程软件的启动与仿真。 3学生打开范例尝试仿真。学生打开范例尝试仿真。 讨论讨论 1:机器人的动作,如直行、拐弯等。:机器人的动作,如直行、拐弯等。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任务一:让机器人动起来。任务一:让机器人动起来。

9、 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介绍编程环境(菜单、快捷工具、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介绍编程环境(菜单、快捷工具、 模块库、编程区)模块库、编程区)-模块的拖放、移动、删除模块的拖放、移动、删除-直行模直行模 块与转向模块的设置块与转向模块的设置-文件的保存文件的保存 子任务子任务 1:机器人直行(教师示范,并讲解仿真环境的:机器人直行(教师示范,并讲解仿真环境的 “运行、有轨迹、退出运行、有轨迹、退出”几个按钮的使用。几个按钮的使用。子任务子任务 2:机器人原地转向(学生独立完成):机器人原地转向(学生独立完成) 子任务子任务 3:机器人走折线(最好走出一个:机器人走折线(最好走出一个 90 度的角出来

10、)度的角出来) 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适时转播点评。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适时转播点评。 2任务二:让机器人走弧线。任务二:让机器人走弧线。 让机器人转弯,学习探究启动电机模块与延时等待模块的让机器人转弯,学习探究启动电机模块与延时等待模块的 设置。教师通过示意图分析让学生理解机器人是怎样实现设置。教师通过示意图分析让学生理解机器人是怎样实现 左、右转弯的,从而突破难点。左、右转弯的,从而突破难点。 任务任务 1:让机器人学会走弧线。:让机器人学会走弧线。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交流)交流) 三、巩固新知,拓展练习。三、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11、任务:让机器人学会写数字任务:让机器人学会写数字“7” “8” “9” 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时点拨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时点拨 四、小结反馈今天所学新知。四、小结反馈今天所学新知。机器人避障机器人避障 课题 机器人避障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认识机器人的传感器,初步了解机器人的传感器是如何工 作的;初步学会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把避障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机器人信息处理的过程, 能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来实现这个任务。 3. 情感目标: 体会到机器人的智能性,进一步培养对机器人学习的兴趣。重点 难点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课前 准备 机器人;编程环境;机

12、器人避障场地。 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机器人所需完成的任务。 出示障碍物。 出现疑难机器人撞到障碍物会怎么样?你希望机器人能完 成什么样的动作? 二、分析第一任务指令。 如果让机器人前进固定的距离,我们可以通过让机器人前 进一段时间来实现。 请学生设置机器人的行走 出示障碍物,让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机器 人还在继续行走。 碰到障碍物机器人应该停止运转,而机器人前进多少距离 才会碰上障碍物这点我们不知道,那怎么办?引出传感器 三、传感器介绍。 介绍传感器概念出示各类传感器图片 介绍传感器实现避障的原理 四、程序设计。 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流程图: 学生演示

13、,实现功能。 五、拓展延伸。 如果机器人遇到障碍物,你能让它绕过障碍物,继续前进 吗? 自主研究探索。 六、课堂小结。 灭火机器人灭火机器人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亮度检测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机器人灭火的 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亮度检测传感器及机器人灭火原理。学会分析和处理机器人出现各种情况。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亮度检测传感器的使用和灭火原理。2、教学难点:灭火基本原理。出现各种情况成因分析。三、课时:1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演示机器人灭火的视频,生观看。(二)新课教学:1、师出示灭

14、火流程图并分析。2、请学生自学本课第 1 小节的内容。3、师小节本知识点内容。板书:编写灭火程序:师讲述:当亮度检测传感器的测试数值小于 8 时,机 器人会停止前进;启动风扇灭火,灭完火后退出循环,停 止风扇运动。1、师演示操作步骤(略)2、生观看。3、师请生动手自主学习。4、生自学,师巡视,予以指导。5、师请做好的学生演示操作步骤。6、请学生代表对操作情况予以点评。7、师归纳,小结。(三)延展。师请学生完成书中练习“试一试” 。(四)评一评。请学生对本节课所有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自我点评。(五)反思:本节课是给机器人安上亮度检测传感器和编制灭火程 序两部分内容组成,要让学生知道当机器人检测到火源时, 获取的亮度检测传感器的数值是多少,让学生对程序进行 反复修改、测试,以达到最好的测试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