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966003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阅读(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比阅读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 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两 文在思想感情与写作手法上 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 下面就让我们来对两文进行 更深一步的研究比较,从而 更好的理解课文。 从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相同点: 两文作者欧阳修与范仲淹是同 一时期的人,且身居高位,而 且正是因为欧阳修支持范仲淹 的政治思想才被贬,文章写于 两人被贬之后,都是寄情于山 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 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不同点: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 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 一个“忧”字,但醉翁亭记中 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突 出一个“乐”字,这两种思想是截 然不同的。从

2、写作手法上进行比较: 相同点:1、两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在写景时 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如岳中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迹涯” 这句话就充分抓住了水的那种波澜壮阔的 特点,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那种宏伟的景 象,再比如说醉中“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短短2句话就将早晚的景 象描绘了出来,写出了山谷“晦明变化”的 特点; 2、两篇文章都注意了骈散结合,让人读起 来朗朗上口; 3、两篇文章都注意了动静结合,如岳 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描写了 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 出了夜晚的宁静,“浮光跃金”中“跃”又给 人一种灵动的感觉,两者相结合,就将夜 晚宁静却又不乏

3、生气的特点写了出来, 醉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既写出了 树林枝叶繁茂,又写出了鸟的叫声,给人 以一种生动,不乏味的感觉 4、两篇文章语言都很生 动凝练,如醉中“野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 出”,只有21个字,却将 四季的景象都描绘了出来 ,且都抓住了它们的特点 来写 表达方式不同 岳阳楼记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如课文开头两段,用概括的语言交待了写作缘由 ,进而引出岳阳楼景色特点以及“迁客骚人”的不 同观感,这是叙事。第3、4段,把岳阳楼不同气 候条件下的景物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 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是描写、抒情。最后 ,由感叹引出作者的见解,

4、点明中心,这是议论 。由叙述引出写景,写景中蕴含着感情,富有感 性色彩的描写又有力的衬托了下文的议论。而 醉翁亭记中只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没有抒 情。 岳中整篇文章 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用阴景和晴景做对 比等等,但醉中 就没有这样做;主题深度有别 醉中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 。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 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 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 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 直抒胸臆。范仲淹在比较了“迁客骚人” 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 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

5、,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 的高风亮节。 总结一下,两篇文章既有很 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 之处,都有其独特的地方, 也正是这些独特的地方,使 得两篇文章都千古传诵,流 传至今。练一练 (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 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 也。(选自醉翁亭记)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 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

6、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 自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阴翳:谓: 尝:然则:2、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 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 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出 两位及其作品名称。答:苏轼水调歌头、柳宗元 小石潭记、韩愈马说 等。 3、“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 ”指_“为”的意思是, 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迁客骚人 心理活动 “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 ”“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 4、联系所学课文,写出 下联。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 乐,范仲淹岳阳楼上天下为 先。 5、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 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

7、的思想感情有什 么异同? 同的方面:岳阳楼记提出“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政治 抱负。 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 很可贵的。 异的方面: 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 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 ,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醉翁亭记多少含有 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 闷情怀。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 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 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

8、势磅 礴。 D 请分别从岳醉中摘出反应观景时 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物 有哪些不同?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前人之述备矣) 而乐亦无穷也 不同点: 岳写水景,醉写山景 岳写朝暮之景,醉既写了朝暮 之景又写四季之景 岳写景突出阔大壮观,醉 写景 注重秀美多变。 两文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 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 意? 答: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 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 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 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 从全文看,欧阳修的“ 览物之情”,体现了他 什么样的思想?答:欧阳修的“览物之情” 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他

9、的这种“览物之情”与 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 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 什么根本的区别? 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 情是“以物喜,以己悲”,因为外物 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 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 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 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10、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甲段中“前人之述备矣”其中“ 前人之述”是指上一节的 _句。(用课文中 原话回答) 唐贤今人诗赋。 选出乙段中“野芳发而幽香”所描写的 季节景色不同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 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联系 下文,这个“异”字具体表现在哪两个 方面: (1)_ (2) _ (1)外界景物好,自己的得而喜;( 2)外界环境坏,自己的失而悲。 有一个成语出自醉,请 用这个

11、成语造句: 水落石出 岳醉两段均为写景语段,岳 描写了_景,描写了 _景,两者写景的角度有何不 同_ 洞庭湖雄伟景色、醉翁亭周围朝暮四季不 同景色; 两者不同表现在:岳概括描写,醉 紧扣朝暮、四季特征具体描写。 岳阳楼记中的藤子京和作者都是“ 迁客”,他们与文中提到的“迁客骚人” 有哪些不同?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这两人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的旷达胸襟,为老百姓着想,为国 家分忧,在被贬之后还励精图治、处 理政事,而且政治清明,使百姓安居 乐业; 而文中的“迁客骚人”的思想感 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 化而发生变化。 我们应该学习藤子京和作者, 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 更多的为国、为民着想。 前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 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纵观 全文,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这句话说得非常精当。先写 山间优美的景色,引出醉翁亭、太守 ,表明自己纵情山水之乐,接着写太 守与民同游、同宴、同醉,抒发了作 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全文融写景 、叙事和抒情为一体,情景交融。所 以前人这样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