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中历史《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965743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81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中历史《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中历史《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中历史《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中历史《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中历史《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中历史《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中历史《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连建平导 言相传大禹建立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从此我国就有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我国早期的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 响,形成夏、商、周三代政治格局。随着秦朝统 一的完成,宗法制、分封制又被中央集权制度所 取代。事实证明,一个旧制度的破坏和一个新制 度的确立,都需要经过许多的坎坷和曲折。那么 我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第1课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三代的更替(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

2、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 政权夏朝。这时夏朝已经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 上的公共权力。但它的政治制度还保留着氏族社 会的许多特点。相传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 是通过民主推选产生的。这种方法被称做什 么? 课堂设问一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做禅 让。黄帝陵大禹陵夏、商两代各建立于什么时期?其政治 制度各有什么特点 ?课堂设问二夏代约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已出现了凌驾于 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 许多特点。(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 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但还保留着氏族社会许多特点,如最高统治者称 为“后”(当初的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

3、), 以祖宗的身份来行使统治权力,号令各个部族, 表明它刚刚从氏族社会组织中脱胎出来,还带有 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商王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是一个以 商部落为中心的附属国联盟,主要政治制度是内 服与外服制度。商代宫殿复原图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奴隶的地位 5个奴隶 = 1匹马 + 1束丝课堂设问三什么是内服、外服?商王靠什么来强化 自己的权力?“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 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这里所谓内服,是指聚集 在国王周围的官吏;外服是指臣服于王朝的地方 诸侯。在某种程度上,外服具有一定的地方行政 区划的性质,与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共同构成国 家的地方政权,这种地方行政区划体

4、制称为“服 制”。地方诸侯根据与王朝关系的远近,形成不 太牢固的臣服和贡纳关系。“外服”和中央与地方 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 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了商王的中心地位。臣 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 属关系。 另外,商王还依靠神权来强化王权。正因为 商代的附属国只是在商王强大的军事征服下才与 之结成臣属关系,它的服从与否是随着中央力量 的强弱而变化的,所以商王还不得不依靠垄断神 权来强化王权,以此加强控制附属国的能力。夏、商两代政治制度如此,周代又如何呢? 殷商时期占 卜用的龟甲。甲骨文卜辞(二)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西周由何人建立于何时?都城在哪里?课堂设

5、问一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了殷商, 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镐 京遗址。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包 括分封制、宗法制和起维系 作用的礼乐制度。它是执政 的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 服制度而制定的。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谁制定的?由哪几部 分组成? 课堂设问二西周政治制度的 主要制定者周公(二)封邦建国 1西周的建立 2分封制的确立与结果 课堂设问什么是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什么?西 周都分封哪些人去做诸侯?西周的诸侯国与 商王朝的附属国有何不同?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室将土地 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 以拱卫周王室。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 先代贵族等。西周的封国与王室的

6、关系比商 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统治效 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了“周 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 列,巩固了统治,但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 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此 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 的制度。 西周社会结构 示意图天子 诸侯 卿、大夫士 庶人(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课堂设问什么是宗法制?什么是大宗、小宗?宗 法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 度。至周代逐渐完备。周王自称天子,王位 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其余庶子有的被 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 宗,其职位亦由嫡

7、长子继承。后世地主阶级 长期利用这种制度,以巩固政权、神权、夫 权。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宗法 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 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 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 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 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周朝还制定了 礼乐制度,称为周礼。 宗法分封制西周宗法制(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1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2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礼乐制度 课堂设问一什么是礼乐制度?它是由谁制定的?起 了什么作用?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 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

8、舞蹈、歌咏 等。前者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等,各 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不同 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 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 晋侯苏编钟 (西周)gu 西周利簋及铭文拓片 (陕西临潼出土)山东淄博出土的齐国编钟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课堂设问二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它 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各地,建立侯国, 目的是“封邦建国,以屏宗周”;受封者则须对周 王尽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宗法制是与分封 制紧紧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 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为大宗,为

9、所有诸侯国政治上的共主。宗法和政权实际合二 为一。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了一套 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 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 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 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在当时对巩固国 家政权、扩大统治范围,都起了重大作用, 发挥了显著效能。但作为早期政治制度,它 也有其无法避免的弱点和弊端。到西周末 年,这套制度就出了问题。下一节课我们再 研究有关内容。教学总结课堂练习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不是 ( )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B阶级对立的产物C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D历史的进步 C2西周的封国与商代

10、的方国本质的差别是( )A宗法制 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C共主制 D内服与外服制度 A3下列关于周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B任何人都不能修改C确立于公元前11世纪D是由周王制定的 DB4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5周的建立者是 ( )A周公 B文王 C武王 D汤 C6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礼乐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C7阅读下列材料: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曪封神农 之后于焦,黄帝

11、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 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于是封功臣谋士,而 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 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 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请分析,上述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共有四类:一是同姓亲族,二是功臣,三是 殷商的降族,四是原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三、 四也可合称为先代贵族)。目的是:广建诸侯,拱卫王室;进一步 扩大西周的统治;对殷商降族的分封可以减少 抵抗,便于监督管理;诸侯承担各种义务,有 利于加强周王室的共主地位。 8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社会 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 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 强调家 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 远近尊 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 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