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百草枯中毒的救治现状

g****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4.43MB
约105页
文档ID:49955705
百草枯中毒的救治现状_第1页
1/105

他们临终时流露出的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眷恋和对自身的悔恨,别说让家属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就是我们这些施治者也心痛不已!百草枯中毒 Paraquat Poisoning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 徐昌盛主要内容认识百草枯1百草枯中毒相关知识2百草枯中毒的治疗3病例分享4百草枯-发展1882年Weidel和Rosso首度合成百草枯;1933年Michaelis和Hill发现其氧化还原特性(指示剂:甲基紫精);1955年除草特性被发现[Jealott’s Hill International Research ,UK] ;1962年英国卜内门公司[Syngenta]开始生产;现120多个国家使用百草枯百草枯-化学特性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别名:克芜踪、对草快、甲基紫精; 分子式: C12H14N2,分子量: 186.3 ;性状:白色结晶,极易溶于水,在碱性溶液中水解;除草机制:终止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的合成PQ的降解-紫外线和微生物百草枯-中国1978年黑龙江省农垦系统进口百草枯;先正达公司在南通建立世界级技术中心和原药生产厂, 2006年生产2.1万余吨,占市场的50%以上 ;2004年6月1日实施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百草枯与三氮 唑嘧啶酮(PP796)比400±50。

生产厂家-中国农药信息网母药水剂总计百 草 枯浓度(% )44423632.630.52520登记证( 单位)118111218246297百 草 枯 二 氯 化 物浓度(% )32.6登记证( 单位)11主要内容认识百草枯1百草枯中毒相关知识2百草枯中毒的治疗3病例分享4流行病学-国外1966年英国Bullivant报告2例百草枯中毒Korea: 1999年死亡800例,2005年256例死亡率:Japan (11.0/million),日本人口1.27亿Ireland (2.7/million)Great Britain (0.66/million)the United States(0.004/million).Arch Environ Health, 2002,57(2):162-166流行病学-中国台湾于1985年首次报道20例;中山医附属三院刘金来于1991年首次报道2例(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1,9:224-226)到目前为止,中毒和死亡人数?1991-2008 年我国百草枯中毒文献分析有效文献:369篇,总例数8370例,男性3096例(37%),女性5274例(63%);痊愈4212例(50.3%),死亡4000例(47.8%),放弃治疗158例(1.9%)。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毒理学系 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39-141中国百草枯中毒病例的地区分布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39-141百草枯中毒的发病趋势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39-141中等毒性?口服LD50:大鼠为150mg/kg,小鼠196mg/kg;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均标定百草枯为中等毒性(Moderately hazardous) ;人口服致死量为30~40mg/kg≈10ml(20%)STOP-PARAQUAT !!!禁止使用:瑞典(1983)、科威特(1985)、芬兰(1986 )、 澳大利亚(1993)、丹麦(1995)、斯洛文尼亚( 1997)、马来西亚(2002)、英国(2007)、德国(2007 )等13国;限制使用:印度尼西亚(1990)、韩国(1991)、匈牙利 (1991)、德国(1993)、多哥(1999)、美国(?)百草枯-吸收和分布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载体介导的转运(刷状缘);吸收率:口服吸收率为17.6%,6h内吸收1-5%(人),食 物减少吸收;2-4h达峰浓度,达峰15h后血浆浓度快速下降,分布半衰期 5-7h,消除半衰期84h。

百草枯-吸收和分布2-4h达峰浓度,达峰15h后血浆浓度快速下降,分布半衰期5-7h,消除半衰期84h;几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Vd1.2~1.6L/kg;分布:肺、肾、肝、肌肉(储存库)等人体毒物代谢动力学分布半衰期5-7h,消除半衰期84h Hum Exp Toxicol, 1990,9(1):5-12Hum Exp Toxicol,1990 ,9(1):5-126例尸检结果百草枯-代谢和清除吸收入体内的PQ不代谢;肠道内微生物分解部分PQ;原型从肾脏排出(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肾功能显著影响PQ的排泄(PQ可致肾小管坏死);肝胆管上皮细胞分泌,存在肝肠循环发病机制百草枯为一种电子受体,作用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细胞内活化为自由基,可引起肺、肝、肾等脏器细胞膜 脂质过氧化,从而造成组织细胞损害;发病机制-肺I 型细胞(扁平状)占肺泡上皮数量的33%,肺泡上皮表面 积的93%,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II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 物质、转运水和离子、再生上皮PQ通过多胺摄取系统进入I 型、II型肺泡上皮细胞和Clara 细胞(主动摄取),PQ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增高,5-7h达峰 浓度,肺内浓度是血浆浓度的6-10倍。

发病机制-肺Destructive Phase:大量自由基使肺泡上皮、肺毛细血管 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肺泡炎 和肺水肿,肺脏充血、出血、水肿、重量增加,胸膜面、 隔面有暗红色淤斑;Proliferative Phase: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胶原,破坏肺泡 的正常结构,丧失气体交换能力中毒6天后,肺泡腔内 渗出液开始机化,成纤维细胞肥大,分泌胶原纤维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paraquat toxicity. A, Cellular diaphorases; SOD, superoxide dismutase;CAT, catalase; GPx,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red, glutathione reductase; PQ2+, paraquat; PQ·+, Paraquat monocation free radical;HMP, 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FR, Fenton reaction;HWR,Haber–Weiss reaction, PUS; polyamine uptake system. 临床表现局部刺激反应 :口腔和咽部烧灼感,口腔及食道糜烂、溃疡、出血;皮肤红斑、水疱或溃疡;结膜和角膜灼伤。

临床表现呼吸系统 : 大量口服者24h内出现肺水肿、出血,常在3d内因ARDS而 死亡;部分病人在10-14d出现迟发性肺纤维化,呈进行性 呼吸困难; 非大量吸收者开始时肺部症状可不明显,但在1-2周内因发 生肺纤维化,逐渐出现肺部症状临床表现肺脏影像学变化 早期(3天~1周):肺纹理增多,肺野透亮度减低或呈毛玻 璃样改变,也可见点、片状阴影; 中期(1~2周):肺出现实变或大片实变;后期(2周后): 肺纹理粗乱,叶间裂增厚或呈网格状改 变,并可出现肺不张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200-203临床表现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甚至血便, 胃肠功能衰竭数天后出现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泌尿系统:有膀胱炎症状,可发生肾脏损害甚至ARF 尿常规可见蛋白、细胞及管型等 ;其他:如发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肌肉坏死(CK升 高)亦可发生神经精神症状Critical Reviews in Toxicology, 2008,38:13–71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肝、肾脏、心、胰腺损害标志物;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低氧血症;血浆或尿中可检出百草枯。

实验室检查-血和尿毒物的定性定量尿定性检测:取尿5ml ,置于玻塞试管中,加入0.1g碳酸 氢钠和0.1g连二亚硫酸钠(强还原剂),将试管倒转2次( 不要振摇),百草枯立显蓝色;尿半定量检测:add 10 ml of urine to 2 ml of a freshly prepared 1% sodium dithionite in 1 N sodium hydroxide 53 patients. Almost all patients with urinary PQ concentrations less than 1 μg/ml within 24h survived. more than ++ (navy blue; >10 μg/ml) within 24 h have a high probability of death.Hum Toxicol. 1987 ,6(1):91-93Quantitative Test: Spectrophotometry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10 μg/ml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4):361-364实验室毒物检测方案预后评估Prognostic factorsIntoxication route 、 Suicidal or accidental? the formulation and concentration the amount ingested and the time since ingesti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food in the gut  spontaneous emesis and the color of the vomitus  decontamination measures The severity of skin,or mucous lesions MODS? plasma and urinary PQ concentrationplasma concentration and survival probability (218 cases)Lancet, 1984 , 24,2(8413):1222-1223plasma concentration and survival probability (277 cases)Q J Med 2009; 102:251–259预后-中毒程度分级轻度中毒:摄入量40mg/kg,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口咽 部溃疡,多脏器功能衰竭,数小时至数日内死亡。

预后-病死率作者单单位轻轻型中重型爆发发性总总病死率张宝兰[1]南方医科大学公共 卫生与热带医学学 院毒理学系49.7%(4158/8370)马增香[2] 2009沧州市人民医院急 救中心0(0/20)41%(24/59)89%(24/27)45.3%(48/106)HYO-WOOK GIL[3] 2008Soonchunhyang Cheonan Hospital, Korea70.7%(265/375)田英平[4] 2006河北医科大学第二 医院急诊科46.9%(53/113)JA-LIANG LIN[5]1999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ED0(0/21)40%(20/50)100%(71/71)64%(91/142)[1] 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39-141; [2]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9,27:493-494; [3] Clinical Toxicology,2008, 46:515–518; [4] 中国急救医学,2006,26:542-543; [5]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9:159:357–360.主要内容认识百草枯1百草枯中毒相关知识2百草枯中毒的治疗3病例分享4治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