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比与分析 (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955075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对比与分析 (1)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考对比与分析 (1)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考对比与分析 (1)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高考对比与分析 (1)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高考对比与分析 (1)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对比与分析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对比与分析 (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地理新课程高考对比与分析江川一中 黄兴永一、考试的基本情况(一)第卷基本情况及分数段表1:全省基本情况满满分值值56分最高分49分平均分28.3分及格率(% )20.5最低分0分实实考人数104907人2013年云南省地理第卷分数段统计图表2 2013年高考文综综地理第卷各题题得分情况题号满分平均 分最高分及 比例%最低分及 比例%及格率 %难度36题(1)62.7610人02.147.40.5536题(2)83.180.502.830.10.6236题(3)83.3811人02.218.60.6137题(1)63.667.102.262.50.437题(2)85.6816.902.48

2、8.90.337题(3)63.565.602.551.90.4237题(4)41.541.3011.617.70.631.今年地理试卷难度适中,总体成 绩比2012年文综地理卷成绩有大幅 度下降,但与2010、2011年文综 地理卷成绩基本相当。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 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 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 后的变化。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88.9% ) 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 的原因

3、。(17.7%)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 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 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 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 土高原地区。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18.6%)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 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 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30.1%) 42题105.5101.504.960.0 0.45 43题105.5100.100.557.9 0.45 44题103.8101人00.2

4、4.3 0.62题号满分平均 分最高分及 比例%最低分及 比例%及格 率%难度 表3 选做题各题得分情况44.(10分)环境保护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 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 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 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 以治理的原因。(4.3%)年份满 分平均 分及格 率%最高分及 比例%最低分及 比例%难度 20115627.616.1473(人)01.60.5120125641.188.8565(人)01.50.2720135628.320.5497(人)01.80.49(二)20

5、11、2012、2013年地理第卷比较成绩符合2011年前几年的全国卷表现出的卷面成绩一般规律。年份分数 段01-910-1920-2930-3940-4950 55562011人数151627054264834339544107000比例 %1.60.35.650.241.11.1002012人数1395514173658237875759380015比例 %1.500.43.82560.78.502013人数014039644894748016191700比例 %1.80.13.746.745.81.800表5 近三年高考文综地理第卷各分数段得分情况1.知识抽样,突出主干。同时注重学科内容

6、的整体把握,知识覆盖面较广。二、试题特点(一)突出特点中国人口问题、农业生产问题、气候、洋流、雾、沙 丘群、等值线判读、工农业区位、旅游、环境、灾害 等,以及人类活动与地形、植被、河流等自然事物相 互关系等考点。2.试卷设计充分体现出重视地理自主学习和过程性学习的理念,加强对地理事物(现象)发展演化分析,以及学生综合地理思维素养的考查 。最大亮点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 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 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9 11题。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7、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7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 8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 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地 B地 C地 D地 1.今年地理试卷难度适中,总体成 绩比2012年文综地理卷成绩有大幅 度下降,但与2010、2011年文综 地理卷成绩基本相当。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 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 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 后的变化。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分析种

8、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3.地理试卷的 “地”学科特色仍然鲜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仍为主旋律。图文并茂(7幅图,5幅区域图)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空间定位能力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 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 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9 11题。36.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 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 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

9、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 黄土高原地区。 (二)与2012年试题比较体现的特点1.整卷试题难度较去年上升,有一定的区分度。 2012年难度:各题0.10.47 平均:0.272013年难度:各题0.30.63 平均:0.49 卷各小题均属于中等难度试题,无难题。涉及自然地理知识点试题比重大幅度上升。2012年:约3436%2013年:约64%得分点设置稍微偏多,各小题赋分 值稍低。 2012年:8个小题,19个评分要点,每个要点分值约为2.95分/点。 2013年:8个小题,23个评分要点,每个要点分值约为2.43分/点。思考时间缩短,难以全面、准确作答 2.第卷的三

10、个选考题难度差异较大 。 42题题43题题44题题2012年7.5分8.1分8.4分2013年5.5分5.5分3.8分3.国家考试中心给出的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评分点较多、较细,且要求较高。 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如:神农架地处亚热带(2分);山地海拔较高(2分);植被繁茂(2分);夏季凉爽(2分);冬季有积雪(2分)。二、答题中存在的问题1.从文字和图表中提取并加工有效信息的能力、空间定位能力仍是薄弱环节。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18.6%) 36.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 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 植被

11、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 黄土高原地区。 2.地理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律、地理 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等基础知识掌 握不到位。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3.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能力弱。思维能力认识和提炼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及迁移知识得出结论1.今年地理试卷难度适中,总体成 绩比2012年文综地理卷成绩有大幅 度下降,但与2010、2011年文综 地理卷成绩基本相当。3

12、7.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 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 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 后的变化。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审题不清,答题不全面.37.(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该 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客。图9示意神 农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

13、神农架主峰神农顶。说明神农架夏季、冬季均吸引游客的自然原因。5.不能用科学的语言和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进行(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而答成“从高原上把沙冲下来”,“沙到下游就落下来”,等等。 6.不少考生书写零乱,错别字太多,潦草,导致阅卷老师难以看清楚考生写些什么,无法传递正确的信息而丢分。 三、复习教学建议1把握命题方向,针对各模块采取不同策略。自 然 地 理弄清原理,学会分析,强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自然地理中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思维过程和实际运用。地理原理教学策略:讲清原理,利用原理图,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帮助学生学会地理原理分析的一般

14、方法:掌握前因后果,洞悉变化过程;避免用现象描述现象,要找到两种现象间的地理关系;有理有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多画、多看原理图(课本必修一的图)。地理规律教学策略:规律主要关注分布。学生要能描述分布特点,概括分布规律,分析分布形成的原因,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正确处理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关系。针对高考试题将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察建立在区域认识的基础上的特点,复习自然地理时不能脱离区域,二者有机结合,效果更好。人 文 地 理明确观点,学会评价,强化应用能力培养构建人文地理的知识结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剖析典型案例,进行发散思维,做到举一反三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强化区域特征的概括

15、,各要素间的联系和区域整治。教会用图,强化空间思维能力。重视课本案例分析,重点掌握方法加强学生抽取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培养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流域发展的有利因素探寻发展方向 流域发展的制约因素综合治理对策 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位置、环境、资源自然人口、经济人文可持续发展2.构建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大量零散具体的知识重组、归纳、联系、迁移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之间知识的重组 与创新,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组织的新知识抓住一条线索就是一串知识策略:知识网络填空、绘制知识树、绘制思维导图等中亚地区深居大 陆内部平原

16、丘 陵地形金属矿 产和油 气资源 丰富多内流河和内陆湖 小麦棉花养 羊灌 溉 农 业草原畜牧业太阳辐射强气温变化大年降水量少采矿工业纺织工业构建区域地理知识框架荒漠化盐碱化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方式地理素养掌握空间坐标的判断方法,具有空间定位的能力,能准确描述分布特点,总结归纳分布规律,分析判断这样分布的原因。教师指导策略:一是多看图、用图、指图、画图、记图,说图。二是循序渐进,多次重复。 三是总结归纳,指导记忆。 3.提高学生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能力立意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对地图的解读能力: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虚拟地图、局部区域图)常用图表的绘制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图文转换能力5.加强训练,规范答题掌握答题要领,解题中落实“三个清楚”看清楚: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想清楚:哪些是已知,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