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9954948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Macrolides, lincomycins and polypeptide antibiotics)胡长平中南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 Antibiotics)三、多肽类抗生素(Polypeptide Antibiotics)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Lincomycin Group Antibiotics)讲授内容(16元环)一、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是一类具有14 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 交沙霉素(14元环)第二代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2、阿奇霉素罗他霉素(14元环)(15元环) (16元环)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Erythromycin)(一)体内过程1. 吸收:碱性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或硬脂酸盐,静脉滴注用乳糖酸红霉素;2. 分布:较广,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胆汁中浓度最高3. 消除:主要经肝脏代谢, 胆汁排泄 (二)抗菌作用1.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G+球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螺旋体放线菌某些G-杆菌: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等军团菌首选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厌氧菌 相似:略广:2. 抗菌机制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转肽

3、作用mRNA位移(-) 蛋白合成(三)耐药性特点:(1)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易恢复(2)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仍敏感;对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对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耐药机制: 1. 改变靶位结构:23S rRNA腺嘌呤甲基化2. 降低胞膜的通透性: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 3. 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外 4. 产生灭活酶 如:酯酶、磷酸化酶(四)临床应用1.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2. 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白喉带菌者首选3. 也

4、可用于其他革兰阳性菌所致感染以及放线菌病、梅毒等的治疗 (五)不良反应1. 直接刺激反应:口服胃肠道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静滴血栓性静脉炎2. 肝损害:红霉素酯化物表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处理:停药数日可恢复正常3. 伪膜性肠炎:口服红霉素偶可致肠道菌株失调引起伪膜性肠炎 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麦迪霉素(midecamycin )吉他霉素(kitasamycin)交沙霉素(Josamycin)特点: (与红霉素比较)1. 体内过程与红霉素相似;2.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3. 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或略低;4. 用于耐红霉素菌株和不能耐

5、受红霉素的患者5. 不良反应较红霉素轻 第 二 代 大 环 内 酯 类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罗他霉素(rokitamycin) 特点:(与第 一代 大 环 内 酯 类相比)1. 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提高;2. 血药浓度及组织浓度高;3. 半衰期延长;4. 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增强;5. 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6. 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软组织感染血药半衰期可长达3548小时 阿奇霉素最先是由克罗地亚普利瓦公司研制合成,并率先在 前南斯拉夫上市的。为了取得更大

6、的经济效益,原研发公司 将全球的生产和市场开发权进行了转让,由美国辉瑞公司和 意大利Sigma-Tau公司授让进行全球开发。辉瑞公司在取得了 全球开发权后,其获批的阿奇霉素商品名为希舒美。08年, 希舒美在阿奇霉素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78%。 在中国,阿奇霉素的生产始于1995年SFDA批准 北京太洋药业开始。2006年,中国一共有158个 阿奇霉素的新批文,2007年也有32个新批文。 如今阿奇霉素已经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剂型最 全面的品种,包括片剂、胶囊、注射液、粉针剂 以及输液剂等,而且其原料药及制剂已被载入05 版的中国药典。 阿奇霉素,吃三天停四天,连用2周 小儿支原体感染1. 抗

7、菌谱:较窄作用强:G+球菌、厌氧菌敏感: G+杆菌、无效: G-杆菌、肠球菌、难辨梭菌2. 抗菌机理: (与红霉素相同)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止蛋白的合成注意:林可霉素 + 红霉素 拮抗作用3.主要特点是骨组织浓度高主要用于金葡菌性急、慢性骨髓炎4.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伪膜性肠炎 二、林 可 霉 素 类 抗 生 素林可霉素(lincomycin)和 克林霉素(clindamycin) 林可霉素类药动学特点林可霉素 克林霉素 口服吸收率 20%-35% 90%达峰时间 3-4 h 1-2 h血药浓度 1倍 2倍t 4-6 h 2-2.5 h分布 均匀,骨组织高 均匀,骨组织高抗菌活性

8、倍 倍林可霉素因毒副反应大,国外已趋于不用三、多 肽 类 抗 生 素万古霉素(vancomycin) 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 特点:1. 体内过程:口服不吸收,肌注刺激性强,宜静脉给药分布广泛,可透过胎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2. 抗菌谱窄:对G+菌作用强大,G-菌无效3. 抗菌机理:抑制细胞壁黏肽的合成繁殖期杀菌剂4. 临床应用:用于耐药金葡菌和G+菌所致严重感染(其他药物无效或过敏时);难辨梭菌伪膜性肠炎5. 毒性大: 耳毒性: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 肾毒性:蛋白尿、管型尿等 变态反应抗组胺药 + 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栓性静脉炎注意: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高效利尿药

9、合用替考拉宁(Teicoplanin)-壁霉素可用作万古霉素的替代品。脂溶性高,无明显刺激性,半 衰期长,不良反应少,肾毒性低多黏菌素B(polymyxin B) 多黏菌素E(polymyxin E) 1.仅对G-杆菌作用强大(尤其铜绿假单胞菌),为窄谱慢效杀菌剂2. 抗菌机制: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3. 少用,主要用于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4. 毒性大: 肾毒性:如蛋白尿、管型尿 主要不良反应神经毒性:如头晕、面部麻木、周围神经炎 变态反应:如皮疹、瘙痒、药热 其他: 如肝毒性小 结(一)1. 红霉素在 中浓度最高,主要经 排泄2. 红霉素抗菌谱的特点:“广”在对 有效3. 红霉素的抗菌机制:4

10、. 红霉素首选用于5. 红霉素主要不良反应:胆汁胆汁 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某些G-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体、厌氧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 体感染、白喉带菌者胃肠道反应 6. 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与红霉素比较主要特点是7. 第 二 代 大 环 内 酯 类的特点有哪些?8. 林可霉素类主要作用于 对 无效9. 林可霉素类的抗菌机制:10. 林可霉素类主要特点:11. 林可霉素类首选用于:12. 林可霉素类主要不良反应:小 结(二)不良反应较红霉素轻G+菌G-杆菌与红霉素相同骨组织浓度高金葡菌性急、慢性骨髓炎胃肠道反应小 结(三)13. 万古霉素类对 作用强大,

11、对 无效14. 万古霉素类的抗菌机制:15. 万古霉素类禁与 合用16. 多黏菌素类仅对 作用强大,尤其为 谱 剂17. 多黏菌素类的抗菌机制:18. 多黏菌素类的主要不良反应:G+菌G-菌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氨基糖苷类、高效利尿药G-杆菌铜绿假单 胞菌窄杀菌增加胞浆膜的通透性肾毒性THANKS!粪便移植渐为主流医学界的“香饽饽” http:/ u o d e n a li n f u s i o no fd o n o rf e c e sf o rr e c u r r e n tC l o s t r i d i u md i f f i c i l e .NE n g lJM e d .2 0 1 3J a n3 1 ; 3 6 8 ( 5 ) : 4 0 7 - 1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