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上传人:L** 文档编号:49954856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9-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59-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59-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9-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9-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凝点测定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类型质量检验仪器SOP 文 件 文件编码SOP-QC-7059-00执行日期执行部门质量部 起 草 人: 起草日期:审 核 人: 审核日期:批 准 人: 批准日期: 修 订 号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变更原因及目 :目目 的:制订凝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凝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适用范围:凝点测定。适用范围:凝点测定。责责 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执行。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执行。程程 序:序:1.简述凝点系指一种物质在固液两相共存时的平衡温度,某些药品具有一定凝点。中国

2、药典 2000 年版二部附录 D 规定的凝点,是指药品按下述方法测定,由液体凝结为固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药品的纯度变更,其凝点亦随之改变,所以测定凝点可用以区别药品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2.仪器与用具仪器装置按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二部附录 B 的规定。3.操作方法3.1 量取液体供试品 15ml,置干燥洁净的内管 A 中备用。供试品如为固体,可称取 1520g 置干燥洁净的内管 A 中,于比规定的凝点约高 510的水(油)浴中,微温使熔融备用。3.2 将放有供试品的内管 A,按中国药典附录所示,用带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软木塞塞住管口,温度计汞球末端距内管 A 的管底约 10m

3、m,汞球应完全被供试品浸没。迅速冷却内管 A,观察温度计,测定出其近似凝点。3.3 再将内管 A 置于比近似凝点约高 510的水(油)浴中,使凝结物熔融至仅剩极微量未熔融物。将内管 A 按中国药典附录所示,装妥在 B 管与烧杯内。烧杯中加入较供试品近似凝点约低 5的水或其他适宜的冷却液,用搅拌器以每分钟约 20 次上下往返的均匀速度不断搅拌供试品,每隔 30 秒钟观察温度计读数 1 次,至供试品开操作标准-质量管理编 码SOP-QC-7059-00 文件名称凝点测定法 标准操作规程页 数3-2始凝结,停止搅拌,并每隔 510 秒观察温度计读数温 1 次,至温度计的汞柱能在某一温度停留约 1 分

4、钟不变,或微上升至最高温度后停留约 1 分钟不变,该温度(准确读数至 0.1)即为供试品的凝点。4.注意事项4.1 用于测定凝点的温度计应经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单位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校准,在没有0.1刻度的温度计时,也可采用 0.2刻度的温度计。4.2 固体供试品在测试前微热熔融时,应注意不可用直火加热,防止局部过热造成部分分解。4.3 取样过少或搅拌速度过快过慢,都可能影响测定结果,应予注意。4.4 凝点测定是以该物质受热至熔融时不分解为前提的,在制订质量标准凝点项目时,宜重复测定数次,以确认该品在微热熔融时不会分解。检验时应重复测定 2 次,报告 2 次测定结果的均值。5.记录与结果

5、判定5.1 记录操作时的室温、介质(水或其他冷却液)以及重复测定 2 次的数据及其均值。5.2 按各该药品项下规定限度的精密要求,对上述的均值进行修约,作为供试品的凝点;再根据各该药品标准“凝点”项下规定的范围,判定“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6.附注6.1 按上述操作,液体供试品在逐步冷却时,温度随时间均下降,开始凝固后,由于释放出凝固热而补偿热损失,则液-固两相保持共存的平衡温度不变,直至全部凝固后,温度再继续均匀下降。但在实际过程中有时会有冷现象,即在晶体出现之前温度可能降至凝点以下,当结晶开始后,由于释放凝固热而使温度销有回升,并在某一温度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6.2 某些药品在一般冷却条件下,不易凝固(如尼可刹米) ,可另取少量供试品在较低操作标准-质量管理编 码SOP-QC-7059-00 文件名称凝点测定法 标准操作规程页 数3-3温度(如食盐冰浴)中使其凝固,取此固体供试品少许置于待测定的液体供试品中作为母晶,按上法操作可以顺利测出其凝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