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ppt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950107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ppt(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新课程武昌实验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经验总结交流(2001.9-2007.5)一、创建倾听与回应的课堂一、创建倾听与回应的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动手实践、自主 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式。新课程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探索与发现新课程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探索与发现 活动,体验活动和交流活动,还涉及到了活动,体验活动和交流活动,还涉及到了 基本的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基本的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区的教学研究 ,开始就重视研究教学现场中的细节、 偶然、随机、背景等现象,开始从研究

2、具体的教学行为来思考课堂生态和课堂 文化的改善问题。现场记录:循环小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师:算一算:733=24.333 9.411=0.85454 师: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说一说) 师:你打上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它写不完。 师:你说说(指另一学生) 生:因为它实在是写不完 师:请你说说看 生:它一辈子也算不完。 师:请再仔细想想。 生: 师:观察一下,这些数字是怎样出现的?你 看,是依次地、不断地重复出现,是这样的 吗? 生:是的。 师: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循环小数。 下面的环节,教师希望学生观察 到24.333和0.85454这两个 小数的特点。 师:这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

3、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永远也算不完。不同点是: 24.333是一组一组地循环。0.85454是二 组二组地循环。 师:是一组一组的循环吗? 生:是一位一位地循环这个是两位两位地循 环 师:谁能说得更清楚? 生:是小数部分在一位一位地循环,这题也是 小数部分在两位两位地循环。 师:还有没有其它发现? 生:24.333是从第一位开始的0.85454 是从第二位开始不不不是从是从小数部 分的第二位开始的。研究分析: 老师是在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 式。但这个行为过程却没有力量。教师提出的 问题由包容(你发现了什么?)到狭窄(你打 上省略号是什么意思?),由狭窄到希望从学 生那里直接提

4、取标准答案,直接得到概念性的 表达,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困惑 、质疑、反思”等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被圈 在一个个狭窄的问题里,小心谨慎地满足教师 对标准答案的需要,因此,他们丰富的、朴素 的发现和思考没有了,课堂变得僵硬起来。方程(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教师出示练习题: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 不是方程) 师:你说,大胆一点,说错了没关系。 生:x+4=12是方程。 (教师换第二题) 师:还有谁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站起来 说就站起来说,想坐着说就坐着说。 生:572x不是方程。 师:说的真好!下面请全体同学站起来说!想 说哪一题就说哪一题。 研究分析: 教师传递着她所理解的“活

5、动的、自主的 ”课堂,显然,也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然而学生的肢体是活动了,也得到了非 常自由地表达机会,但是,深入的思考 没有了,思维之间的碰撞没有了,尊重 与分享也没有了,正常的课堂秩序被打 破了,课堂变得浮躁起来。我们概括了课堂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嘈杂的各说各话的小组讨论 发出问题便能立即得到答案的课堂交 流 沉闷的、歪身斜体的无所事事成败的关键:成败的关键: 有效的问题和有效的学习互动。有效的问题和有效的学习互动。 我们提出了建立以“倾听与回应”为中心 的学习互动关系。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建立起一种师生、生生之间互相信赖 的关系,一种互相倾听的关系,一种能 直率的向教师、同伴求助的关

6、系,一种 即使拿不出意见来,也能得到老师和同 伴善意的微笑的关系。教师们是如何在自己的教室里创建倾听 与回应的课堂呢?一位老师的叙述: 如何建立“倾听与回应”的课堂呢?事情一开 始,我首先想到的是要建立一些课堂纪律。起 初,是由我写了几条关于课堂纪律的条款向同 学们宣布,如:课前要预习,要认真听讲,要 积极发言,要独立思考,然而,一段时间 过去了,班集里并没有出现我所期望的那种效 果,我咨询了专家,专家问我:你期望怎样的 效果?也许你期望的是“一声令下,全体齐动 员”的效果吧。事情的关键可能是你忽略了对 学生的学习期望的了解和他们对纪律的认同、 理解的过程。 后来,我留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和好的

7、经验。 我现在告诉大家的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做法。 第一步是和同学们讨论:我们需要在怎样的课 堂环境中学习?你希望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在课堂里,该怎样做才能对我们大家都有好 处? 第二步是让学生把他们认为重要的课堂学习标 准列出来。 第三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这些规则进行删减 、修改和总汇。例如,学生提出的“在别人说 话时,你不要讲话”被修改为“当别人讲话时 ,其他人要安静地倾听”,同样的,学生说“ 不许偷别人的橡皮”,被修改为“如果需要什 么东西,可以找别人借”。 第四步就是把规则清单拿回家给家长签 字并附一份关于清单的说明。 第五步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对照标准进行 评估。开始可以一二天评估一次,

8、以后 就可以半月、每月评估一次。当然这些 标准也因该适时地进行修改。 我的经验是:在建立新型课堂关系中, 当学生有一个参与的过程、理解的过程 时,他们的主动性、责任感和热情会更 强。当这些标准具体而正面表达时,有 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尊严的培养 。当这些标准在恰当的时候总是能及时 得到强化时,有利于变成学生的习惯并 内化为品格。顺便说一句,做这件事不 是某个老师一个人的事,而应该成为这 个班集体所有任课教师共同的事,这个 道理不言而喻。(内容提供:中华路小学)学校的课堂学习责任举例: 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发言,哪怕 发言可能是不对的,我们也要给予宽容的微笑 和尊重。 小组讨论时声

9、音要小一些,应当照顾到其它小 组的讨论。 小组交流时,要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 交流时,应当尽力解释和证明自己的观点。 应当认真倾听并努力理解他人的解释,如有疑 问,应当提出来。 应当尽量按要求准备好所需要的学具,要意识 到这是你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应当仔细地听听学生的想法,并让好的想 法在课堂里出现。 教师处理个别学生的错误,应当回避全班。 (选摘于:三角路小学、傅加坡小学、余家头小 学)从以上建立倾听与回应的课堂的具 体做法中,我们不仅仅看到“提高教学 质量”这一个目的,还看到了它背后的 人格特征和道德观念,这些,恰恰是学 生终生发展的品格。 我区柴林小学等一些学校在创建倾听与回应的 课堂

10、中,采用的方法是:由学校统一制定各年 级课堂学习制度,也就是把班级创建行为和教 师个体的创建行为上升为学校行为。并提出了 “学习习惯是在群体性行为的模仿中得来的。” 的鲜明观点。 创建倾听与回应的课堂,表达了教师们对新的 学习方式热情而又理性的教学实践态度,他们 以自己的方式,坚定地支持着新课程改革的方 向。二、用案例聚焦问题学习制度的创新与建立,不能替代 专业的判断和支持。我区把课例研究、 备课研究、案例研究作为提升教师专业 判断力的基本方法。一个时期以来,从大量的教学现场观察 和学校的经验总结得来的信息,我们看 到: 课例研究往往没有明确的问题,基本上 是随意的,遇到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

11、题。 备课研究缺乏深度交流,很多时候是照 着教参或纸稿念。 案例研究还缺乏对教学现场的专业敏感 和深度分析。教学中,教师难于发现的问题可能 有: 因自身观念障碍所产生的问题。 因习惯性行为所产生的问题。 因简达流畅的过程封闭了学生的思 维的问题。 我们也发现: 由上而下的研究任务(或研究主题), 往往不能解决教师身边随时可能发生的 具体的教学问题。这些研究任务难于变 成教师的内在需求。面对外来的任务, 教师基本上处于“跟从”状态,这有可能 让教师产生一种任务意识、完成意识、 应付意识而丧失过程意识、方法意识和 主体意识。 近一年来,我们采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 来突破这个难题,具体是:由教研员、

12、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将一段时期的听课记 录整理成案例,集中地向教师做教学现 状的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的好处在于场景再现、问题聚焦和深 度分析,将这些内容回放给教师,能够为 他们提供一种视角,一种高度和一种方法 。 因案例来自于大家身边的困惑,来自于日 常教学的具体问题,所以特别能够引起教 师们的关注和共鸣。近一年来,我们通过案例聚焦的问题有: 开课的情境创设意图,多是铺垫和激趣,忽略 问题性。 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被切割的琐琐碎碎,并串 联式的呈现,导致一问一答。 心中有个标准答案,追着学生说正确的话,说 概念性的话。 在轻松的内容上添加活泼多样的形式,在重要 的任务中采取刻板的填空式问答。 不关注

13、,不预设由自己的设问或语言行为所引 发的可能的结果和学生状况。 对“包容性问题”和“狭窄性问题”缺乏专业敏感 。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在于:想方设法降解 问题性从而降低思维性。千方百计把思维激荡 起来就成为我们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三、将思维激荡起来我们的经验是,要把思维激荡起来,并引向 深入,很重要的在于以下几点: 理解学生的感受,在“同理”的基础上,借用 学生的思想和力量。 加强对包容性问题之后的结果预设,将结果 作关联性分类,并让学生做对比性思考。 改变挨个排队式的问题呈现形式和结果反馈 形式,改变一对一的教学互动形式。1 1、认同学生的感受,借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认同学生的感受,借用学生的思

14、想和力量(北师大四下教材:用字母表示数) 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8只青蛙8张嘴 4只青蛙4张嘴 6只青蛙6张嘴 5只青蛙5张嘴 师: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生:有多少只青蛙就有多少张嘴。 生:几只青蛙几张嘴。 生:n只青蛙n张嘴。 师:为什么用“n只青蛙n张嘴”来表示 呢? 生:太多了,说不清楚了,所以用n表示 。 生:n表示未知数。 师:是呀,一会儿是2只,一会儿是8只 ,一会儿又变成4只,变来变去的,还没 有确定是几只,所以说不清楚了。这里 有没有说得清楚的呢? 教师在认同学生的基础上,不仅自然的 渗透了“变量”这个数学概念,还进一步 提示学生:这样表示具有概括性。2、加强

15、对包容性问题之后的结果预设,将结果作关 联性分类,并让学生做对比性思考。妈妈比淘气大妈妈比淘气大2626岁岁。 淘气年龄/岁 妈妈年龄/岁 11+26 22+26 33+26 a? 师:淘气a岁时,妈妈的年龄怎样表示呢? 自己试着表示。(学生独立写)生:a a+26生:a a生:a a+b生:a b 关于“淘气a岁时,妈妈a岁”,学生出 错的症结可能在于:不知道在一个题目 里,同一个字母表示相同的数。但也有 合理的地方:因为淘气和妈妈的年龄都 在变化,还没有确定,所以就用字母a来 表示。这么分析下来,其实每一种表示 都有它的合理地方。如何将这些不同的 思考激荡起来,把思维引向深入? 师:讨论:“淘气a岁时,妈妈a岁”这样表示 可不可以?(同桌交流) 生:不可以,那不是淘气和妈妈一样大了? 生:照这么说,淘气1岁时,妈妈也是1岁。( 笑声) 生:刚才老师还说,同一个字母表示相同的数 。 师:对呀,在同一道题目里,相同的字母表示 相同的数。看来,再用a表示妈妈的年龄就不恰 当了。 师:“a+26”和“a+b”,它们都是用含有字 母的式子来表示妈妈的年龄。讨论一下,这两 种表示合不合适?(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生:我们觉得这两种表示都可以。 生:我们认为这个b,其实就是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