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生态畜牧业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942356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与生态畜牧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态文明与生态畜牧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态文明与生态畜牧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态文明与生态畜牧业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态文明与生态畜牧业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与生态畜牧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与生态畜牧业(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航:上页 下页生态文明 生态畜牧业与罗新义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X导航:上页 下页v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 护的决定出台,提出了“倡导生态文明”的要求。v党的十七大不仅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而 且更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要求。把“生态 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 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 维。 导航:上页 下页1.生态文明的演进和概念v文明既是一种人的活动状态或结果(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总和),又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的文明之间既又相互对峙又有相互联系,在互动中或兴或衰。v文明的内核是人的观念的集合,尤其

2、是价值观;文明的外显形态是人们关于生活(学习、生产、消费、家庭)行为的方式。导航:上页 下页文明时期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协调现代人地关系崇拜改造征服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国 可持续 发展必 然 性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的压力环境危机的压力措 施中国21世纪议程 生态农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1.1生态文明的演进种植业养殖业导航:上页 下页主体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包括生态道德观、生态效益观、国际生态观等。 机制和制度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良性运行的机制:发展绿色经济,善待自然;发展绿色科技,尊重自然规律;重建文化的政治体制:实现人与人的公正、平等,消灭贫富不均,反对资源侵略和生态殖民

3、。 物质生产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在维护生态系统结构与平衡的前提下,选择生产方式、开展生产活动。 1.2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导航:上页 下页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地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帝.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砍伐栽种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会有多余的木材.竭泽而渔,岂不得渔,而

4、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首时使水塘枯竭而捕鱼,怎么能捕不到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山林去打猎,怎么能打不到野兽,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我国从上古时代开始,就有关于生态保护和利用的理念 和法令:这些论述蕴含了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导航:上页 下页v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v畜牧业生产如何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航:上页 下页2、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当前,影响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

5、出问题,诸如饲养动物的疫病问题、农药与抗生素残留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饲养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抗病力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土壤退化与水源污染问题、农牧林结合发展问题、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导航:上页 下页2.1草食家畜数量的增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黑龙江省1949年有黄牛56.7万头,奶牛0.7万头,2005年奶牛头数增加到 164万头;1949年养羊7.3万只,2005年增加到1180.3万只,这就造成草原超载 过牧、草地退化。黑龙江省1949年有草原400万hm2,现有草原面积186.6

6、万hm2,退化草场 达167.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89,其中有26万hm2的草地成为轻度碱化( 碱斑面积15)、中度碱化(碱斑面积1530)、重度碱化(碱斑面积占30 50)和极度碱化(碱斑面积50)的碱斑地。导航:上页 下页2.2草原面积减少和退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v草地是陆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草食家畜的食物来源,而 且与珍贵鸟兽有着密切联系,供栖息而和谐共生。我国草原面积居 世界第二位,但人均面积仅0.33hm2,约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的1/2。草原面积减少除建筑、生产粮食用地扩大外,就是用来生产饲料 作物的耕地的扩大而导致的。草原面积的减少加快了草原的退化。v草原退化引起的沙尘

7、暴已成为中国的一个跨地区、跨国界大气环境 问题之源,中国的沙尘暴源自沙漠化最严重的内蒙西部以及中部。 80年代以前,沙尘暴主要局限于中国北方,90年代以来则已数次侵袭江苏、安徽、直至福建,并向东影响至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 导航:上页 下页2.3养殖产排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vFAO组织估计,家畜应对18%的温室气体排放承担责任,它占人为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而且在排放导致大气变暖的来自反刍动物肠 内发酵的甲烷气体所占比例高达37%,以及主要来自厩肥的二氧化 碳的比例达到65%。 v养殖业的水污染源,主要是动物粪便、抗生素、激素、制革厂的化 学品、用于饲料作物的肥料和农药、以及受侵蚀牧场的沉积物。

8、据 估算,美国家畜和饲料作物的生产占杀虫剂用量的37%,占抗生素 用量的50%,占淡水资源中氮和磷含量的三分之一。养殖业还产生了将近三分之二的氨,对酸雨和生态系统的酸化现象负有责任。 v2007年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峰会”数字,目前全国畜禽粪 便排放量超过40亿吨,是工业有机污染物的4.1倍且大多未处理直 接排放。污水灌溉的农田达330多万公顷,导致作物徒长、倒伏、 晚熟或不成熟,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公斤。导航:上页 下页3 生态畜牧业的主要特征生态畜牧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是现代生态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

9、统的平衡与安全。 3.1生态畜牧业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v生态文明和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方式上要求人们从传统工业文明中摆脱出来,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的生态文明发展方式。不能只承认人的生存发展权,使破坏自然的行为合法化,导致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v代际平等与代内平等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任何地区任何国家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为代价。v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概念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优化出发,指出了三个方面 的可持续性:即自 然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可具体化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战略。导航:上页 下页3.2 生态畜牧业是

10、集生态、经济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生产体系v整体性。把该系统内部的全部要素和外部的有关要素,按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调控,要求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诸业的综合经营体系整体发展。v协调性。要素和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区域内森林、农田、水域、草地等之间以及经济、技术、生态环境之间,相互有机的配合,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v综合性。使得生物技术与因地制宜的传统农业经验及工程技术相结合。导航:上页 下页3.2 生态畜牧业是集生态、经济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生产体系v地域性。严格按照地域分异规律的要求,因地、因时,即按当地自然、经济、技术等条件进行设

11、计,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v战略性。从农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目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坚持统筹兼顾。在特殊情况下,使目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 体利益。v多样性。地域性决定了其结构组成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同时物种的多样性还可以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使害虫和天敌保持某一数量的平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v高效性。重视能量的转换率和合理利用其他自然资源。在生产过程中,要求投入少产出多。导航:上页 下页v层次性。有多种层次,如以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单元的生态户,或以一个特定区域为整体单元的区域生态农业,如

12、生态村、生态乡和生态县。v持久性。远近结合,重视统一规划,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强调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注意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成果,实现其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v稳定性。其系统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良性循环系统,其缓冲能力较强,使系统在一定外力干扰条件下仍能稳定地发展。v开放性。充分利用农业内部的资源,减少对外部投入的依赖。但它是一个开放系统,它需要系统外的物质投入(包括能量、科技和信息等),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同时以尽量多的产品输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3.2 生态畜牧业是集生态、经济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生产体系导航:上页 下页4促进生态畜牧业建设的途径 4.1依法促进生态畜牧业建设近

13、年来,国家相继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和管理办法。这些都为治理家畜粪便污染和促进畜牧养殖的建康发展提供了监督依据。导航:上页 下页4.2畜牧业生产标准化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标准化会议上强调“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导航:上页 下页4.2.1国内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畜禽场环 境质

14、量标准、中、小型集约化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中、小 型集约化猪场建设、商品猪场建设标准、规模化猪场生产技术规 程、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理技术规范、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 理规程、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试行)、农产品安全质 量 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肉羊管 理准则、肉牛管理准则、蛋鸡饲养管理准则、奶牛管理准则等。导航:上页 下页4.2.2国际标准( ISO14000 ) v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起草的一份国际标准。是一个系列关于环境的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

15、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v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编号为ISO14001-14100。 名 称 标准号SC1环境管理体系( EMC)1400414009SC2环境审核(EA )14010-14019SC3环境标志(EL )14020-14029SC4环境行为评价( EPE)14030-14039SC5生命周期评估( LCA)14040-14049SC6术语和定义( T&D)14050-14059WG1产品标准中的 环境指标14060备用14061-14100ISO14000系列标准 标准号分配表 导航:上页 下

16、页4.3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观念,它和循环经济一样,注重畜牧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提倡清洁生产,适度使用环境友 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利用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系统结构,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流程组织生产,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导航:上页 下页5、创新生态养殖的技术创新生态养殖设施。设计符合生态、建筑和养殖要求的、有利于对天然能源与再生资源利用及对垃圾处理的养殖设施;采用节能技术和防止污染措施相结合,建造节能和零排放的养殖场。创新生态养殖模式。探索不同区域特点、不同种养结构的生态养殖模式。创新生态养殖发展方式。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所涉及的结构、质量、环保、消费行为、人与自然关系等多方面的因素。创新生态养殖饲料和养殖制剂。研究在谷物饲料原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