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注射的质量控制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941789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留置注射的质量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静脉留置注射的质量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静脉留置注射的质量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静脉留置注射的质量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静脉留置注射的质量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留置注射的质量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留置注射的质量控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留置注射的质量控制 静脉留置输液, 您准备好了吗?静脉留置输液 的发展比较项目头皮针穿刺留置针穿刺 消毒范围直径5厘米直径8厘米选择血管从小到大粗直、血流量丰富选择穿刺点血管一侧血管上方直刺进针角度5-15度30度进针速度快慢进血管后停止进针进针少许后退针芯 0.5-1厘米后送软管固定胶布无菌透明辅料头皮针与 留置针应用时 的区别常用的输液工具-留置针留置针虽然弥 补了钢针的诸多不足 ,但留置针在血管内 的留置时间为72-96 小时,在输入刺激性 强的药物时,仍有可 能引起血管局部疼痛 、药物外渗等静脉留置输液质量控制 -BD DecisIV 鱼骨图输液治疗程序化的解决方案留置针输液治疗的

2、最佳实践提高留置针静脉输液质量穿刺部位评估穿刺工具选择 穿刺执行者感染控制穿刺要点护理与监控治疗方案评估病人状况评估输液治疗 最佳实践护理程序: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BD DecisIV 鱼骨图为什么要用鱼骨图? 程序化操作 减少穿刺次数 减少并发症 提高病人满意度 减少劳动强度 减少针刺伤成果成果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L 穿刺失败 L 静脉炎L 渗出/组织坏死L 堵塞L BD DecisIV 鱼骨图为什么要用鱼骨图?病人- 不可变因 素 静脉状况 皮肤状况 疾病状况 免疫状况 已往输液史 医护人员- 可变因素 知识 评估技巧 穿刺技术 产品应用并发症- 可变因素 穿刺失败 静脉炎 渗出/组织坏

3、死 堵塞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程序步骤操作者医嘱考虑效果皮肤准备穿刺点选择实施穿刺治疗方案穿刺部位评估穿刺工具选择穿刺技巧减少并发症 延长留置 标准化规程 改善应用 降低成本思想者静脉输液护理的成果静脉输液护理的成果 成功穿刺 血管保护 安全留置目标目标 程序化操作 减少穿刺次数 减少并发症 提高病人满意度 减少劳动强度 减少针刺伤成果成果有效改善输液治疗质量 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减缓患者的痛苦 输液治疗程序化 提高医院护理质量BD-DecisIV 鱼骨图治疗方案的评估执行穿刺者输液工具的应用病人情况的评估护理维持及管理穿刺部位的准备穿刺工具的选择输液治疗的最佳实践输液目的输液疗程输液速

4、度输液性质PH值渗透压皮肤状况 穿刺部位的选择 静脉能见度 静脉弹性静脉瓣 静脉直径长短 穿刺难易度穿刺部位的评估普通医护人员专业静脉输液 护士IV team止血带的应用 持针方法 穿刺角度 绷皮4、减少病人费用送导管的方法无菌术病程 年龄、性别教育穿刺部位皮肤状况病人配合程度病人活动状况风险管理穿刺导管型号的选 择穿刺导管材料的选 择合理选择工具类型消毒剂的特征局部麻醉的应用正确消毒方法无菌意识监测评估感染控制记录与数据收集留置时间敷料的应用冲管封管技术正确的固定方法1、程序化操作2、减少穿刺次数3、减少并发症7、减少针刺伤5、提高病人满意度6、减少劳动强度穿刺治疗方案的评估治疗方案的评估不

5、妥或认识不足,可能导致输液并发 症 根据病人治疗的需要及医嘱采取相应的静脉输液 治疗方案。(PH值9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大 于600mOsm/L的液体需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如患者 需要输入TPN营养支持治疗,或者输入刺激性强的药 物,原则上需要建立中心静脉置管。甘露醇钙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治疗方案的评估 如果护士对药物的特性 认识不足,或病人及家 属不愿意接受留置针静 脉输液,则可能出现安 全隐患(输液并发症) 。病人情况的评估静脉输液治疗时,如对病人的年龄、病程、 活动状况、皮肤状况、血液是否正常了解不够, 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则可能造成一些相关的并发 症。 新生儿、肥胖儿 接受麻醉的患者

6、 重症患者 老年人病人情况的评估 还有某些疾病因素: 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 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 糖尿病患者 静脉压增高的患者穿刺部位的评估静脉输液部位常采用四 肢浅静脉(又称周围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颈外静脉 、锁骨下静脉。下肢静脉输 液过程中,病人肢体活动部 分受限,同时因其静脉瓣最 多,血液回流最慢,输液时 液体和药液滞留于下肢静脉 的时间比滞留于上肢静脉时 间长。 菌落数: 股静脉颈静脉上肢手背部上肢上端穿刺部位的评估 颈外静脉属颈部最大浅静脉,位于颈外侧 皮下,距离心脏近,管腔粗大,位置表浅 易充盈辨认,较易穿刺,可用于在抢救危 重病人。 穿刺工具的选择PICCCVC执行穿刺者普

7、通医护人员专业静脉输液护士穿刺部位的准备消毒剂的特征正确消毒方法无菌意识输液工具的应用止血带的应用穿刺角度绷皮送导管的方法无菌术穿刺护理维持及管理监测评估记录与数据收集留置时间敷料的应用冲管封管技术正确的固定方法感染控制BD DecisIV 鱼骨图有效改善输液治疗质量建立护士输液治疗资格能力制度静脉治疗小组的组建降低输液治疗的成本学习新产品知识,掌握新产品的应用,减少浪费规划好,所耗时间会得到补偿学习,计划,实施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评估与处置 了解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如何降低其危险 常见并发症 穿刺失败 静脉炎 渗出/坏死 堵塞穿刺失败 刺破静脉 穿刺技术不熟练 使导 管尖端受损 穿刺过度刺破静脉后

8、壁 仅将针尖刺入静脉而外套管尚在静脉壁外至送管失败 穿刺角度过小,静脉壁划伤 定义:静脉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 。 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液体和药物 渗透压、pH值和种类,以及微粒 输液装置 导管的规格、长度和材料 穿刺部位、留置时间 病人状况 年龄、免疫、疾病、皮肤、营养、既往静脉穿刺状况 穿刺者的导管置入知识和技巧静 脉 炎静 脉 炎静脉炎的症状及体征:红、肿、热、痛 滴速减慢 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 静脉呈条索状 穿刺点脓性分泌物静脉炎分级 静脉炎的级别是判断静脉炎严重程度的有效标准-有助 于区分、记录、管理、追踪静脉炎和评估质量进步。1+ 疼痛、红或肿2+ 疼痛、红、红肿、穿刺

9、点上方沿静脉走向见红色条纹3+ 疼痛、红、红肿、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见红色条纹,静脉变 硬,条索感L 化学性静脉炎L 机械性静脉炎L 细菌性静脉炎静脉炎种类化学性静脉炎 -1 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 导致:静脉硬化、渗漏和血栓形成相关因素:1.pH值:2.渗透压:3.血液稀释不充足 与输液速度有关 小静脉,粗导管4.留置时间过长5.消毒剂未干6.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分冲管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手背及前臂静 95ml/分肘部及上臂静脉 100 300 ml/分锁骨下静脉 1 - 1.5L/分上腔静脉 2 - 2.5L/分外周小静脉 (血流:1ml/分)60滴/分80滴/分300毫升/时 (5

10、 ml/分)500毫升/时 (8.3 ml/分)液流血流(如此时为较刺激性药液)血管壁侧压机械性静脉炎血液回流受阻血液稀释药物的能力 下降/甚至为零化学性静脉炎渗出化学性静脉炎 -2 预防充分的血液稀释 首选合理酸碱溶液稀释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加大溶液稀释量减慢输液速度 预防- 稀释静脉输注药物以减少进一步刺激的危险- 输注高渗溶液时应选择最大的和最合适的静脉- 输注高渗溶液应首先考虑中心静脉。- 如可能,应在高渗溶液后注入等渗溶液以减少高渗 溶液对静脉壁的刺激。- 静脉输液流速与静脉刺激有关- 静脉输液时间延长,增加并发症的危险。化学性静脉炎 -2机械性静脉炎-1原因:物理刺激所致 相关因素:

11、导管留置状态 - 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导管在关节部位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 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料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 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 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 、未充分溶解的微粒物质 预防: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必要时可使用手臂固定托或其它固定 辅助工具机械性静脉炎-2细菌性静脉炎-1最少出现的静脉炎(2%)原因:感染所致相关因素:操作者洗手不彻底无菌技术、观念不强(皮肤消毒、连接口消毒)皮肤消毒/消毒剂使用不良;污染溶液(包装破损、效期) 非密闭式固定,敷料污染潮湿剃毛穿刺技术不当:

12、导管接触皮肤;多次穿刺感染的途径434篇论文论证细菌性静脉炎-2 预防:操作前充分洗手穿刺部位消毒彻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穿刺点使用无菌敷料并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血栓性静脉炎-1原因:静脉内形成血栓所致相关因素:反复穿刺,损伤导管前端容易形成栓子穿刺时操作不当损伤静脉内膜形成血栓封管技术不当,导致栓子形成 预防:熟练操作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掌握进针速度与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血栓性静脉炎-2拔针后静脉炎原因:感染所致 相关因素:老年人皮肤、组织松弛,拔针后不能马上愈合 拔针后伤口没有及时处理造成感染 预防:选择导管柔软的套管产品。 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 拔针后及时进行消

13、毒,覆盖无菌敷料,提醒病人要防水。 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伤口防护。渗出/坏死 症状及体征 触痛、肿胀 皮肤紧绷、发亮 穿刺部位或末梢温度偏低 输注液体低于体温 局部微循环障碍 无回血或浅粉色回血 穿刺点渗液渗出/坏死 相关因素: 钢质穿刺针/导管材料过硬 穿透血管后壁 固定不良,导管滑出血管至皮下 关节部位穿刺 过度活动 穿刺技术 直刺静脉,缓慢进针 药物刺激性 渗出/坏死 相关因素(续) 栓塞形成,导致液体从穿刺点溢出 老龄患者皮肤失去弹性,皮下组织松驰,致使固定不良,导管反复移 动,穿刺点变大。静脉失去弹性,不能使穿刺点处于密闭状 穿刺点上段原有穿刺点 穿刺静脉在深层并且皮肤、皮下脂肪松驰 无

14、法及早判断渗出的出现 病人无法交流 经常观察与评估 输液泵的应用 处理 回抽药液(尽量减少在组织内的药液) 停止输液 拔管 处理 冷热湿敷 评估渗出/坏死渗出/坏死 预防: 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 稳定固定,对老年患者加强固定;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避开关节部位穿刺; 正确的穿刺技术; 严密观察,及早判断。导管堵塞定义 :药液不能通过,滴注或推注进入静脉相关因素:封管技术 回血 药物 并发症导致的结果 导管尖端纤维蛋白形成 静脉内形成血栓导管打折 导管堵塞 症状及特征: 无法冲管 有阻力 滴注困难 滴速减慢 滴注停止 不能抽回血 预防: 严格遵守封管原则 输液泵应用(报警装置) 掌握药物配伍禁忌:pH值的不同是导致配伍微粒产 生的主要原因 多种药物输注/推注SASASH S生理盐水A 药物S生理盐水A 药物S生理盐水 H 肝素 导管堵塞预防 导管打折正确穿刺点的选择及固定护理是基本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