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流行言语的研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939695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校园流行言语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关于校园流行言语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关于校园流行言语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关于校园流行言语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关于校园流行言语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校园流行言语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校园流行言语的研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制作课件、统筹安排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分类、整理、提取资料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正文目录研究方 法收集到的资料参考文献流行与时尚这两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中学生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 新潮的服饰、最新的发型、升级的电子类产品、最新上映的影视节目、 畅销的书刊,中学生都走在了流行的前列,语言自然也不例外。流行语 充满了时代气息,极具校园特色,为校园生活注入了清新鲜活的力量。走在校园,耳边常常飘来几句“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之类的流行 语。央视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儿中“你心里就不能阳光一点”,元宵 晚会小沈阳的“我美了,美了,美了,我醉了,醉了,醉了”成为新的流 行语。流行语何以在中学生中间流

2、传地如此之快、范围之广? 中学校园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是一 种重要的校园文化现象,是当代中学生思想、生活状况的多向折射,它 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文化价值取向。校园流行语会给我们带来何种影响,本小组将就此展开讨论与研究。探究:1、校园流行语的特点2、校园流行语的来源3、校园流行语的利与弊4、如何应对校园流行语5、校园流行语的发展趋势课题活动主要形式课题活动主要形式 1、 收集相关资料:图书管、网络等多种渠道 2、 采访:访问教师及同学,了解有关 校园校园流行 语 3、 问卷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不同年龄段的同学进行调 查 4、 活动报告:对活动进行一步深思与

3、总结 5、 幻灯片:以此形式交流展示正文目录一、特点二、来源三、利与弊四、如何应对五、发展趋势校园流行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标新立异,追新求奇, 富有创造性。校园流行语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使用并创造新词新语,二是大胆改造旧词。青年 学生喜欢张扬个性,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这种心态使 他们往往捷足先登,率先使用并“积极”创造新词。如“考 试又挂了(指考试不及格)”,“你的衣服很青春”,“这 次考得超差”,“知本家(以知识为谋生手段的人)”等。 这种心态使很多学生有着强烈的创造欲与表现欲,都想 创造属于自己群体的语言,如:“后起之秀(起床较晚 的同学)”、大洗(喜)之日、教(觉)皇、“情

4、剩(情 场上剩下的)”等等。校园流行语的另外一个 重要特点是紧跟时尚。 中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 体,他们思维敏捷,捕 捉时尚的能力远远高于 其它人群,在语言使用 上也是如此,每当有新 的词语产生,校园中就 会迅速流行。这些词大 多来源于网络、电视、 广告、电影等媒体。流行语还善于通过“反语”、“别解” 、“比喻”和“拆字”等手法,使原 先一些中性或者褒义的词,变 成了具有调侃意味的用语。比 如“名捕”是指考试时对作弊学生 毫不留情的老师,“自大了一点” 就是“臭”等等。你真是个“天才” ,是我的“偶像”,意思是:“你 是个天生的蠢才(天才),是 我呕吐的对象(偶像)”。此外 ,还有一些学生有意仿

5、拟一些 古典诗词和名人名言,借此表 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亦不 失幽默。如:“横眉冷对父母养 ,俯首甘为女子牛”,“考试时节 雨纷纷,路上考生欲断魂。借 问答案何处有,老师遥指笔记 本。”“时间就是金钱”是讲求效率的 现代社会奉行的原则,“时 间就是生命”是青年学生的 口号。中学生追求效率的 心态决不亚于校外的人们 。因此,校园语言中也出 现了一部分缩略语,如“学 干”(学生干部)、“学管办 (学生综合管理办公室)” 、“青协”(青年志愿者协会 )等。这些词语的出现, 十分符合现代中学生讲求 高效、力求“运用最少的文 字,表达最丰富的意义”的 心理。 而校园流行语中更有特色的是,不但出现汉字缩

6、 略词,还出现了大量运用词语中每个字的拼音的 第一个字母结合而成的缩略语,如“BT”(变态) 、“PMP”(拍马屁)、“FB”(腐败的拼音字母, 借指请客吃饭)等。缩略词不但表达语义高效, 又独具一格,富有学生气,校园味。同时学生也 借这些缩略词来讽刺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如 “FB”.等由于汉语中词及词以上的语言单位都能独立 运用并表达丰富的意义,所以造就了校园流 行语“形式多样”的特点,有的为单个的词或 短语,有的为句子,有的编成民谣,有的用 英文表达或英汉夹杂,有的则以数字形式出 现。以词或短语形式出现的校园流行语占绝大 多数。如油条、枪手、白菜、放电、知本家 、花间派、后起之秀,等等。以

7、句子形式出 现的多为套用、仿用的名言、格言等。如“横 眉冷对父母养,俯首甘为子女牛”、“白天文 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金钱不是万 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以民谣形式出现的流行语在校园流行语中 也占一定比例。如反映青年学生对金钱的不 同追求方式的:中文系,投笔从“融”;历史 系,谈“股”论“金”;医学系,精益求“金”;外 语系,西游取“金”。描写不同年级学生心态 、心智的:“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 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 知道自己知道。”“大一彷徨,大二呐 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 不过,也有一些流行语却显示了中学 生的某些负面情绪。比如“郁闷”一词,

8、 在很多高校中都已成为所有学生的口 头禅,凡是困扰、空虚无聊、压力太 大时,都可以用这个词一言以蔽之。“ 不爽”也逐渐在学生中流行,还有在高 校学生中普及率甚高的“我晕”、“烦”、“ 什么世道”等,已成为中学生情绪发泄 的标准用语。 根据部分高校的调查,如今大多数中 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呵护后 走进中学校园,面对集体生活一时难 以适应,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坦言 ,在学校里面对从未经历过的人际关 系、学业压力以及今后就业的压力, 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有些中学生难 免会感到苦闷。某些负面的流行语, 其实是他们目前心态的真实写照。很多中学流行语来源于网络,如 恐龙、青蛙等。网络上有很多时 尚用

9、语是由英文字母或汉语拼音 缩写拼合而成,中学流行语有时 就直接将它们吸收过来,如TMD (原是美国开发的“战区导弹防御 系统”的英文缩写,被网民借来代 替国骂)、FT(英文Faint的缩写 ,指晕倒)、BT(变态的拼音缩 写)、BMW(原是著名的汽车品 牌“宝马”,后被网民借来指“别摸 我”)、FB(腐败的拼音缩写)、 PP或PL(“漂亮”的拼音缩写)等 等。 除了字母缩写,还有利用汉语拼 音的谐音,用汉字紧缩或扩张构 成的流行语。紧缩的,如酱紫和 表酱紫,意思是“这样子”和“不要 这样子”。扩张的,如弓虽,就是 指“强”。这三种类型的流行语原本 作为一种新颖的书面表达在网络 上广为传播,后来

10、竟被生搬硬套 地拉进了口头表达中了。 其它的网络术语也会在中学 生们的日常交际中出现。如 网络论坛中的常用词顶,表 支持;google和百度,本来 是两大著名搜索引擎网站, 它们的存在对于网民来说相 当重要,因为网民们几乎每 天都会用到它们,进而 google和百度开始拥有了动 词性的含义,即“使用这两个 网站的搜索引擎查找数据”; 博客作为近一两年内兴起的 一种新鲜事物正受到中学生 群体的热烈追捧,相关的流 行语如写博(写博客)、博 了吗(问对方有博客了没有 或更新博客了没有)。 电影、电视、广播、报纸 等大众传媒也为产生校园 流行语提供了丰富的“弹药” 。如“审美疲劳”,“做人要 厚道”、

11、“人心散了,队伍越 来越不好带”之类的话语都 来自于近年贺岁影片里面 的台词。 同时,娱乐性电 视节目、时尚杂志和广告 也影响着校园。广告词“没 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校园 里被学生们广泛使用。学 生们酷爱的书籍,如金庸 武侠小说中的“灭绝师太”就 被简称为“灭绝”,是指古板 的女才子。“东方不败”也来 源于武侠小说,是指看上 去很女性化的男性。 中学生都是受高等教育 的人,有一定的外语基 础,也喜欢用外语来显 示自己的时髦,他们常 常在交际中加入一些英 文单词或句子,犹如在 平淡的饭菜中加入调味 料,趣味徒增。像“I 服 了YOU”、“好cool”、“ 好in”这样的词语,学生 们随口而出。甚

12、至还有 人编了这么一段顺口溜 :“赶快找个girlbeauty ,过几年组成个family ,生个可爱的baby,小 日子过得happy。”听了 真叫人啼笑皆非。 所谓的旧词新变是指偷 梁换柱,更换这些词的 原来意义。例如:“早恋 ”或“黄昏恋”意思是 “早 晨锻炼”或“下午锻炼”。 “神童”、“偶像”、“蛋白 质”、“革命”、“孔雀”等 词在校园中就应理解为“ 神经病儿童”、“令人作 呕的对象”、“笨蛋白痴 蛋白质”、“上自习”和“ 自作聪明的人”。 这些词 在学生们的使用中都被 赋予了新的意义,不能 按照它们原有的意义去 理解。流行语的广泛流传,对学生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流行语从不同角度反

13、映 出中学生对现实的思索、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自我个性多层面的揭示,代表 当下同学的思想、观念,对于同学的个性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 流行语极具创新性,这与中学生活跃、创新的思维是分不开的。从某种程 度上,流行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了同学的思维视野。另一方面 ,流行语传达出了学生的情绪及心理状态,目前,中学生面对着巨大的就 业压力,难免要用其他的方式发泄心中的压抑情绪,流行语的表达就是一 个很好的方法。例如流行语“崩溃”原意是顷刻之间倒塌,事情彻底失败, 局面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引用时,同学们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 通常就说“我真崩溃了”。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心中的压抑情绪,减

14、 轻了情绪的积压;相比之下,憋在心里对同学的身心、个性发展可能造成 不良影响。从心理调适的角度说,一个人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某种不良情绪 ,表明他正意识到并试图改变着这种状态。与此同时,部分流行语也值得 我们提高警惕。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话“信曾哥,考试不挂科”,曾哥成为 标榜的对象,尽管诙谐俏皮的语言组合惹人发笑,却也让我们深思和回味 。考试的挂科与否取决于自己平常是否努力,信不信曾哥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种流行语从某些方面映射出了中学生不健康的心态。中学生接受的是 高等教育,展现的应该是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风貌,这些流行语有损 中学生的正面形象,不利于中学生的人格素养的养成 第一,丰富学生生活。

15、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 式多样。无论校内校外,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最直 接的影响就是开阔了其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其对于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拓展教育学习资源。部分优秀的流行 文化同样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将少量的精品纳入到学 校教育中,对于拓展学校教育的知识,德育,艺术等资 源,密切学校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均具有积极意义。积极影响第三,繁荣校园文化。学生无 疑是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流行文化 通过作用于青少年学生,同样影响到 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青少年学生 摹仿能力强,他们常常借助于流行文 化内容与形式,并结合学校生活进行 再创造.第一,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与健康成长 。青少

16、年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各方面都处在发展过 程中,因此青少年学生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 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对流行文化的过分 沉溺,直接干扰着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影响 其学业成绩与健康成长。第二,过分追求娱乐,诱发道德问题。 青少年依凭自我感觉作情绪化的表达, 并且流行文 化强大的娱乐性还常将青少年学生引入虚拟社会交 往之中, 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尤其是道 德实践能力弱化,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第三,混淆价值标准,导致认同危机。 流行文化给予正在成长中的当代青少年学生送去的 是新奇的,充满无限感官的“符号诱惑“, 使青少年 学生个体一方面仅从自我感受出发,以自我为中心, 淡化对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 ,产生自我认同危机;一方面又混淆社会主流价值标 准,导致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认同危机。当前,校园流行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青少年学生的健 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糟粕与精华并 存的诸多校园流行语,不能泥沙俱下,一概否 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必须采 取科学与谨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