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接线的基本形式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939684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接线的基本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主接线的基本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主接线的基本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主接线的基本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主接线的基本形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接线的基本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接线的基本形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次系统主接线的基本形式 通常,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主接线应满足下列基本要 求: (1)根据系统和用户的要求,保证必要的供电可靠性 和电能质量。在运行中供电被迫中断的机会越少, 则主接线的可靠性就越高。 (2)主接线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以适应电力系统及 主要设备的各种运行共况的要求,此外还要便于检 修。 (3)主接线应简单明了,运行方便,使主要元件投入 或切除时所需的操作步骤最少。 (4)在满足上述要求的条件下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少。 (5)具有扩建的可能性。(一)单母接线只有一组母线的接线称为单母线接线 ,如图所示。这种接线的特点是电源和 供电线路都连接在统一组母线上。为了 便于投入或切除任何一条

2、进、出线,在 每条引线上都装有可以在各种运行况下 开断或接通电路的断路器(如图中的DL1 、DL2等)。当需要检修断路器而又有保 证其它线路正常供电时,为此,又在每 个断路器的两侧装设隔离开关(G1G5 )。它的作用只是保证检修短路器时和 其它带电部分隔离,而不能用来切除电 路中的电流。从图可以看出,如不设置 隔离开关G3和G4,在检修短路器DL2时必 须使母线完全停电,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单母线接线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明 显,操作方便,投资少,便于扩建。其 主要缺点是当母线隔离开关发生故障或 检修时必须断开全部电源,造成整个装 置停电。此外,当出线断路器检修时, 也必须在整个检修期间停止该回

3、路的工 作。由于上述缺点的存在,使得单母线 接线无法满足对重要用户供电的要求。(二)单母分段 单母线接线的缺点可以通过分段办法来 加以克服,如图所示。当在母线的中间 装设一个断路器DL3后,即把母线分为 两段,这样对重要用户可以由分别接在 两段母线上的两条线路供电,当任一段 母线故障时,都不至于使重要用户全部 停电。另外,对两段母线可以分别进行 清扫和检修可以少对用户停电。 由于单母线分段接线既保留了单母线接 线本身的简单、经济、方便等基本优点 ,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它的缺点,固 这种接线一直被广泛应用。特别对中小 型发电厂以及出线数目不多的35220KV 级的变电所,这种接线方式采用较多。

4、但是单母线分段接线也有较显著的缺点 ,这就是当一段母线或任一母线隔离开 关发生故障或检修时,该母线上所联接 的全部引线都要在检修期间长期停电。 显然,对于大容量发电厂和枢纽变电所 ,这都是不容许的。为此,就出现了双 母线接线。 (三)双母线接线双母线接线方式是针 对单母线分段接线的 缺点而提出来的,其 基本形式如图所示, 既除了工作母线1之 外还增设了一组备用 母线2。由于它有两 组母线,可以做到相 互备用。两组母线之 间用母线联络断路器 DL联接起来,每一个 回路都通过一只断路 器和两只隔离开关接 到两组母线上。当运 行时,接至工作母线 上的隔离开关接通, 接至备用母线上的隔 离开关断开。

5、双母线的特点 当有了两组母线后就可以做到: 轮流检修母线而不致使供电中断; 当修理任一回路的母线隔离开关时只断开该 回路; 工作母线故障时,可将全部回路转移到 备用母线上,从而使装置迅速恢复供电; 修理任何一个回路的断路器时,不致使 该回路的供电长期中断; 在个别回路的断路器需要单独进行试验 时,可将该回路分出来,并单独接至备用母 线上。 双母线的操作 双母线接线的最重要操作是切换母线。下面以检修 工作母线和出线断路器为例来说明其操作步骤。 1.检修工作母线 要检修工作母线必须将所以电源 和线路都换接到备用母线上去。为此,首先应检查 备用母线是否完好,方法是先接通母线联络断路器 DL使备用母线

6、带电(如图) 。如备用母线存在绝 缘不良或故障时,则断路器在继电保护装置(充电 保护)作用下自动断开;当备用母线无故障时,DL 既保持在接通状态。这时由于两组母线是等电位的 ,可以先接通备用母线上的所以隔离开关,再断开 工作母线上的所有隔离开关,这样就完成了母线的 转换。最后,还必须断开母联断路器DL以及它和工 作母线之间的隔离开关,以便把隔离起来,进行检 修。 双母线的操作2检修一条出线上的断路器 当检修任何一条出 线上的断路器而不希望该线路长时间停电时, 例如图中当检修出线L的断路器时,可先用母 线联络断路器DL1试验备用母线良好后,既断 开DL1,随后断开DL2及两侧的隔离开关G1和 G

7、2,再拆开断路器DL2的引线接头,并用临时 跨条代替断路器DL2,然后接通与备用母线相 连的隔离开关G3,再合上线路侧隔离开关G1 ,最后合上母线联络断路器DL1,于是线路L 既重新投入运行。这时母线联络断路器代替了 线路断路器的功能,使线路L得以继续供电。 双母线接线的缺点 综上所述可知,双母线接线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不 影响供电的情况下对母线系统进行检修。但是双母 线接线却存在着下列的缺点: 接线较复杂。 为了发挥双母线接线的优点,必须进 行大量的切换操作,特别是把隔离开关当成了一种 操作电器,容易因误操作而酿成较大的事故。 当工作母线故障时,在切换母线的过程中仍要短时 停电。检修线路断路器

8、时尽管可以用母线联络断路 器来代替,但是装接跨条期间仍需短时停电,这种 停电对重要用户是不容许的。 母线隔离开关数目较单母线接线大为增加,从而增 大配电装置占地面积,增大投资。克服双母线接线的缺点所采取的措施为了消除上述的某些缺点,可以采用下列措施: 为了避免工作母线故障时造成全部停电,可以采用双母线同时带电运 行(既按单母分段运行)的方式。这时把电源和线路在两组母线上合 理分配,通过母线联络断路器使两组母线并列运行。这样既提高了运 行可靠性,在必要时又可空出一组母线进行检修。这种方式目前在我 国的35220KV的配电装置中采用较多。 采用双母线分段接线,如图所示。这种接线可以看作是把单母线分

9、段 和双母线结合起来,采用分段断路器FD将工作母线1分段,而每段则 分别用母线联络断路器DL1和DL2与备用母线2相连。这样,当任何一 段母线故障或检修时仍可保持母线并联运行。 为了避免在检修线路断路器时造成短时停电,可采用双母线带旁路母 线的接线,如图所示。图中母线3为旁路母线,断路器DL1为接到旁 路母线的断路器,正常运行时它处于断开位置。当需要检修任何一个 线路断路器时,可用DL1来代替而不致造成停电。例如,当需要对线 路L上的断路其DL2进行检修时,可以先合上断路器DL1 使旁路母线3 带电,然后再合上旁路母线隔离开关G4,最后再断开线路断路器DL2 ,在切断隔离开关G1、G2、G3后

10、,即可对DL2进行检修。 双母线带旁路母线的接线 为了避免在检修线路 断路器时造成短时停电 ,可采用双母线带旁路 母线的接线,如图所示 。图中母线3为旁路母 线,断路器DL1为接到 旁路母线的断路器,正 常运行时它处于断开位 置。当需要检修任何一 个线路断路器时,可用 DL1来代替而不致造成 停电。例如,当需要对 线路L上的断路其DL2进 行检修时,可以先合上 断路器DL1 使旁路母线 3带电,然后再合上旁 路母线隔离开关G4,最 后再断开线路断路器 DL2,在切断隔离开关 G1、G2、G3后,即可 对DL2进行检修。无母线接线方式在以上所介绍的单母线和双母线接线中, 断路器的数目一般都等于或

11、大于所联接回路 的数目。由于高压断路器的价格昂贵,所需 的安装占地面积也较大,特别当电压等级越 高时,这种情况越明显。因此,从经济方面 考虑,因力求减少断路器的数目。为了即满 足主接线图的基本要求,又尽量减少断路器 的数目,当引出线不多时,可以考虑采用下 列的无母线接线。 桥形接线 当电路只有两台变压器和两条输电线 时,采用桥形接线所需的断路器较少。 桥形接线可分为“内桥式”和“外桥式”两 种。 内桥接线 内桥接线的特点是两台断路 器DL1和DL2接在线路上, 因此线路的断开和投入是比 较方便的,当线路发生故障 时仅断开该线路的断路器, 而另一回线路和两台变压器 仍能继续工作。因此,当一 台变

12、压器故障时,将断开与 变压器相连的两个断路器, 使相关线路短时退出工作。 因此,这种界限一般适用于 线路较长(相对来说线路的 故障机率较多)和变压器不 要求经常切换的情况。 外桥接线的特点则与内桥接 线相反,当变压器发生故障 或运行中需要断开时,只需 断开断路器DL1和DL2,而 不致影响线路的工作。可是 ,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却要影 响到变压器的运行。因而, 这种接线适用于线路较短且 需要经常切换变压器的情况 。一般在降压变电所应用较 多。此外,当系统有穿越功 率经本厂(所)时(例如,当两路 出线接入环形电网时),也 以采用外桥接线为适宜。外桥接线 总起来说,桥形接线可靠性不是很高,有 时也需要用隔离开关作为操作电器,但由于 使用电器少,布置简单、造价低,目前在 35220KV的配电装置中仍有采用。此外,只 要在配电装置的布置上采取适当措施,这种 接线有可能发展成单母线或双母线,因此可 作为工程初期的一种过渡接线。 另外,还有多角形接线、单元及扩大单元 接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