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三模作文《品读经典》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932654 上传时间:2018-08-0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6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三模作文《品读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通三模作文《品读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通三模作文《品读经典》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通三模作文《品读经典》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通三模作文《品读经典》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三模作文《品读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三模作文《品读经典》(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读经典南通三模作文讲解材料命题作文v第一要咬文嚼字审清材料。v第二是审清要求。v第三是审清标题。要抓住标题的关键字或“题 眼”。v第四确定体裁。第五明确中心。一、题目v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v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 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苏童)v影响我最大的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少年过去了, 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莫言)v中国学生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 ,以供中国著名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 到有效的结果。(瑞典语言学家、世界

2、著名汉学家高本汉)v请以“品读经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v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二、审题立意v第一句话谈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对一个 民族一个时代的影响(侧重经典作品本身的价值) ;v第二句话讲经典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侧重对个人的 影响);v第三句话言经典作品对中学生和作家的作用(侧重 对写作的帮助)。v考生从“品读”出发(落脚),选取这三个侧面的任 一立意记叙或论述,均视为切题。v“品读”不仅是“读”(对情节的简单了解),更要体现“品”(品 出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品出人生感悟),记叙文要体现出“ 品读”的过程,认识的渐进过程;写成议论文也要尽量体现思 想认

3、识的深化过程。v把“品读”和“经典”两个概念捆绑起来记叙或论述,或者把“经 典”和“品读”分开表述,写作重点把握准确,均视为切题。v简单地列举哪些是经典作品,或只谈经典作品有哪些作用, 无“品读”过程或弱化“品读”,写作重点把握不准,视为审题不 准确,一般在四类卷赋分。v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即所写与材料完全没有关联的, 或仅仅在开篇点及“品读材料”,具体行文时抛开原材料意旨 主观为文,如抛开“品读”大谈现今经典作品改编的存在问题 ,视为跑题,一般在五类卷赋分,评分最高不超过41分。v写成记叙文的,立意一般体现在行文过程中,即使没有点材 料的字句,但只要在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之类选材立意,

4、即应正常赋分。三、判分v1. 判分原则v判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 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 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 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符合文体要求,是指 符合考生选定文体要求。v2. 判分等级:一类6370,二类5662,三类49 55,四类4248,五类2841,六类27分以下 。v3. 三点说明v关于立意,议论文围绕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范围 ,分析推导出新颖而独特的观点;记叙文能借助 经历的故事,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演绎出关于“品 读经典”深刻意蕴的,视为立意深刻和独到。v关于表达。作文评分一定要注重语文素养,凡 词句贫乏、

5、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 后语,逻辑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 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进入六 类卷。v关于文体。文体不伦不类,视为五类卷;文体 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的,视为六类卷。v4. 个案处理v无标题的,扣2分。v确认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的篇幅与原作相同, 最高分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分不超 过10分。v完篇字数不足,正常评分后,再扣字数不足分, 没少50字扣1分,扣满三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 章,视篇幅和内容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 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 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 30分

6、;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 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v内容上有严重失误的问题卷,提交复评组长判分 。v卷面错别字扣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扣满5分 为止。v【一类文】 品读经典v 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其中固然有其自身的刻苦努 力、笔耕不辍,但却也与那些博大精深、滋养心灵的经典作品不无关系。v 品读经典,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v 在人类历史的浩浩长河中,时光之水冲刷去了一切荣耀与权势、罪恶与纷争 ,只有那些历经时间淘洗的经典作品流传百世。它们有的是浩浩长言,洋洋洒洒 几百万字;有的是精悍之作,言有尽而意无穷。但它们都反映出了

7、最真实的那个 时代,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大师们的心血,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历史真实 的记录者。人类的历史,若少了那璀璨繁星般的经典作品,该是多么黯淡无光?v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矣。是的,摒弃喧嚣而浮华的尘世,净 手端坐,捧一本经典,燃一瓣心香,平淡无味的生活竟也变得摇曳多姿。在蒹 葭中,感受爱情的朦胧与盎然的古意;在老子中体味道法自然的奥妙与清 静无为的哲理;在活着中感受生活的苦难与心灵的迷惘品读经典,为我 们平凡人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种种奇幻人生的大门。v 高尔基有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原始人到现代人并非是一蹴而就, 经典作品就像一个个精心打磨的钩子,将

8、人类的智慧环环相扣。我们看到,四书 五经高度浓缩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奠定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与文化血脉;我 们看到,煌煌史记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让后人能够触摸历史最真实的 脉络;我们也可以看到寂静的春天是如何发人深省,如何唤起了人类对自然 的重视人类文明火炬一代一代得以传递,经典的力量实在居功至伟。v 狄更斯在其经典作品双城记中批判:“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现代发达的出版业与科技水平为阅读经典提供了绝佳的途径,但终日忙碌、追 名逐利的人们却正在丧失阅读经典的耐心与能力。鸦片战争的炮声早已远去,我 们正在沾沾自喜,猛然回首,却发现在大洋彼岸,经典作品从未远离人们手中。 民族当自

9、省,品读经典,民族方能自强。v 品读经典,你会发现,经典的力量,从未远去。v【简评】本文以“品读经典,不仅关乎个人发 展,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统领全篇,按“经 典本身的价值”、“经典对个人的作用”、“经典 对人类进步的作用”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展开论 述。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说服力强。故判 为一类上68分。v品读经典v 当电子书取代了纸质书籍,当浅阅读充斥社会各方,我不禁感叹,经典,你在何方 ?v 经典是黛玉为宝玉柔肠百回落下的一行相思泪;经典是孔明运筹策于帷帐中的大 智慧;经典是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的硕果;经典是梁山好汉们的侠肝义胆。经典 是一盏茶,只有经过热水的磨砺才能散发出最美的茶香,经

10、典是一坛酒,只有经过时 间的发酵才会有令人倾倒的魅力。正因为经典是如此地沁人心脾,我们更要学会如何 去品读经典。v “品”即品味,即要将自己全身心融入到经典作品之中。一部经典放在你的面前,你 绝不能像小说一样一晃而过,整部读完只知道个时间、地点、人物,这样的“品”未免太 过浅陋,经典作品绝不是用来让你如此糟蹋的。你要将经典作品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每 一个字都细细咀嚼,这样你才能了解欧亨利幽默后的讽刺,曹雪芹奢华后的悲凉。你 只有细细地品,将自己融入经典之中,与大师来个面对面的交流,这些大师才愿意对 你剖析他们的内心,你才能真正领会到文学的真正魅力。否则,经典如你,只不过是 厚一点的小说罢了。v “

11、读”即读懂,经典作品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其文化厚重感又岂是今人所能感悟与体 会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摒弃经典,转而去阅读“言情”“盗墓”等快餐文学,这些作品 非但对我们没有一丝益处,反而会侵蚀我们的内心,让人变得空虚不已。那怎样才能 将经典读懂呢?这就需要我们多做功课了,我们要学会“知人论世”,读易安作品就要明 晓这乱世美神所处的时代,读东坡之作,就要领悟他豪迈的胸襟。这样,经典作品才 会在我们面前变成一幅幅立体的图画,告诉我们那些遗留在历史中的喜与乐,悲与哀 。v 作为四大发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我们并不缺少经典作品,只是缺少了能品读经典的 人,那么作为冉冉升起的一代,我们有责任担起这职责,“为中

12、华崛起而读书”,我相信 ,丰镐的国风会使中国意气风发,骊山的清泉会洗得中国铅华尽去,从而使中国成为 屹立于东方之林的巨龙!v 习惯了小桥流水的闲适,不妨感受一下“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清高;领略了平平淡淡 才是真,又何妨领会一下浓墨重彩的历史的一笔?品读经典,你我必会满口生香!v【简评】文章紧扣文题展开,先阐说什么是 经典,然后围绕“品”和“读”进行深入分析,并 由个人之品读上升到民族的高度,突显出“品 读经典”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语言基本功 好,故评为一类上67分;因有一个错别字, 扣1分,实得分66。v品读经典v 人人皆知,要品读经典,却鲜有人能真正做到品读经典矣。v 品读经典,首先得要有经

13、典可读。经典常在,只是知音难觅矣。有很多人,在经 典与糟粕的选择上就已落下乘。v 何为经典?莫言说过,真正的文学作品要有拷问灵魂的深度。看看现在大行其道 的一些作品,校园言情的,盗墓诡异的,修真玄幻的,这些东西刺激的只是你的浅层 皮毛,满足的亦只是那颗追异追新好奇心!拷问灵魂,触及精神的功效皆被抛诸脑后 ,难道所谓文学,干得是倚门卖笑,曲迎讨好的妓女勾当?就只是为了奴颜婢膝的博 君一笑?更让人恚愤的是,还常有人奉这些糟粕为经典,发出“好经典哦,好好看哦!” 之类的鬼话。此所谓经典,特无思想无骨气之经典而已,乃狭隘之经典罢了。v 真正的经典该是怎样的?小说当如卡式那般神思飞扬,让人拍案叫绝;剧本

14、当如 莎翁那般哲思盎然,让人合卷长叹;杂文当如鲁迅那般犀利辛辣,让人高呼快哉;散 文当如林语堂那般性灵恬淡,让人莞尔。有这么的经典在身边,为什么就是有人视而 不见呢?面前是宝山不入,反倒去乐滋滋地捡石子。呜呼,愚不可及,固不可及也。v 品读经典还要注意一个“品”字。有经典在手而不知如何去品,只知囫囵而过。就好 比牛饮香茗,实在是暴殄天物,让人扼腕。v 品读经典切忌强读。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必然有精深玄奥之处。若不能解其三昧 ,实同嚼蜡无异。唐朝刘知几年少读尚书,无论如何读都读不出个所以然来。幸 而他后来改读左传,水到渠成。若他一直死磕尚书,估计最后得读成一个闷 葫芦。这就告诉我们,经典不是十全大

15、补丸,读了就会大有裨益的。无意义的强读只 能是有害无益。品读是要书人合一,双方互通有无的。不理解不欣赏之读倒不如不读 。莫炎热吸引了一大批人去读莫言。是有很多人可以宣称读遍莫言了。可其中又有多 少能够真正理解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呢?再退一步,恐怕有人连书中内容都记不分明 了吧?v 品读经典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值得人思考的问题。不读经典和滥读经典实乃 两个让人忧心的现象。二者表现不同,然后果却是一致的精神的匮乏。品读经典 究竟怎样才能落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v【简评】本文由对经典的鉴别切入,进而论 证如何品读,层次清晰、合理,论据丰富、 新颖。文章有较强的思辩力和说服力。故判 为一类下

16、,64分。v【二类文】品读经典v 泡一壶茶,茶叶在沸水的注入下上下翻腾,渐渐舒展,清香四溢,最终晶 莹剔透的茶叶静静地浮在水面上。这茶叶便是好的茶叶,也是经典。而闻一 次茶香,呡一口清茶就是品读经典。v 要知,经典有多种,每种的品读感受不同。唐诗如芍药,秾华繁采;宋词 如梅菊,幽韵冷香;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便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 ,初觉生涩,但回味隽永。因此,当我们那些经典时,要细细品读,就像周 汝昌先生一样,一生致力于红学的研究,出版了二十多本书籍,他将自己锁 在大观园里,度红楼句,品红楼诗,大观园里也只有他一人在低吟浅唱。v 品读经典,让诗意和美好将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翻开瓦尔登湖,让 梭罗的纯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