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的曙光_刘济雨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923445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悟的曙光_刘济雨著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证悟的曙光_刘济雨著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证悟的曙光_刘济雨著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证悟的曙光_刘济雨著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证悟的曙光_刘济雨著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证悟的曙光_刘济雨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悟的曙光_刘济雨著(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劉濟雨 著一、事煩心閒 忙而不亂一件事要做的很感恩或很煩惱,要做的很歡 喜或很鬱悶,都是繫於一念之間有些人忙著奉獻自己、成就別人,忙著調整 人生觀、改造身心靈,忙著學習安身立命, 甚至忙著為無常的來臨,作積極的準備一、事煩心閒 忙而不亂分秒不空過會讓生活過得很忙碌,但卻是讓生 活很充實、人生有意義的一種心靈妙法;透過忙碌 的工作去轉移生活重心與開創人生視野、去轉移原 本不甚正確的念頭,讓我們不會心不寬念不純,此 謂轉念,從中產生無形力量謂之念力。然 而忙碌的方法與方向必須正確,才能忙得有目標、 有意義、有重點。方法就是理念,方向就是目標, 不偏差的理念加上不偏移的目標,再經心靈主人冷 靜地運籌

2、帷幄,忙碌的結果才會有所保障二、福慧兩足尊 雙修道必生佛家強調無相布施及三輪體空, - 無布施者、無布施之物、無被布施者,也就 是離相修福得清靜福報,離相修慧得清靜 智慧學佛不是要學聲聞和緣覺,而是要走入人群 學做活菩薩。聲聞和緣覺還要繼續走入人群 ,利益眾生,才能成為菩薩。一旦成為菩薩 後,也能以菩薩化身為聲聞和緣覺,去廣行 度化。聲聞和緣覺是只求自利的人,菩 薩是求利他的人二、福慧兩足尊 雙修道必生在人群中學習自度度他,是修福修慧的絕佳道場。 不但要見苦知福,還要福中修慧,學習超越聲聞和 緣覺的層次,進入菩薩的境界福修的再大,但慧不足;或慧修得再好,但福不夠 ,則單腳難行遠路。必也福慧雙修

3、,才有可能悲智 雙運警惕用人的胸襟與氣度,也必須福慧與悲智具足領導統御有三種愚癡:不知人善用、知人不善用、知人 也善用但未賦予重任國有三不祥:賢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三、脾氣與習氣生氣憤怒是身心及情緒的剋星,他會讓我們 的腦海和心田混亂不清,佛法謂之無明生氣憤怒的時候很容易失去注意力和判斷力 ,在情緒沸騰失去理智的情況下很容易意氣 用事,造成言語傷人三、脾氣與習氣聰明、經驗與能力會隨著工作承擔與時間累積與日 增長;但內心淨化、習氣去除、慧命增長,須時時 刻刻警惕自己以戒為師、以法為本,並精進修煉再 持之以恆,才有可能看到成效。這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但卻是邁向福智圓滿的重要依止脾氣是習氣的延

4、伸,習氣是煩惱的殘渣,也就是消 除煩惱後,仍殘留的習慣性,它盤繞在心底深處, 難以根除。有些人修煉一生,雖然優點增加了,但 習氣仍然存在,就是改不了脾氣,境界現前則習氣 顯現三、脾氣與習氣內心的定境越深,遠離紛亂的能力就越強,心 思不散亂的人比較不會動怒。心離境就是禪 ,心不亂就是定,所以學習對境無心 與勤修正定,是對治脾氣與習氣的良方靜思語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生氣是短暫的發瘋良好的情緒管理有一先決條件就是要懂得忍辱 ,捨離知見-懂得放下知見,學習擴大自 己的心胸與格局,則心大則同,心小則異三、脾氣與習氣佛陀曾經將憤怒比喻成徒手拿取火紅的煤炭,想要 丟向令他憤怒的人,結果是自己

5、先被燙到無生法忍就是無生忍。生忍是為了生 存必須忍受生活中各種酸甜苦辣與順逆起伏,蓋因 娑婆世界本是堪忍的世界,不但要忍逆境,更是要 忍順境。所以凡事不能忍耐,就不具備生活的條件 了。法忍是對生理所產生的貪嗔癡成見,能自 我控制,能自我疏通、自我調適,也就是明白忍辱 之事的因緣,並通達其事理。忍就是能認清入世及 事間的真相,而施以圓融善巧的因應之道,是一種 無上的智慧四、千年暗室 一燈能明凡夫歷經生死輪迴之苦,雖然業障深重, 一旦覺悟見到如來本性-佛性,則佛性就時 時刻刻在我們的作用當中,無時不見、無 處不見。再如何難以承受的痛苦,只要徹悟生命真 諦而覺悟,學習將感受令其不生反應,讓 痛苦不再

6、反應,就感覺不再痛苦了四、千年暗室 一燈能明生活或修行中會有那麼多問題,不是問題真 的那麼多,而是我們轉境與轉念的 能力不足,也就是心的鍛鍊不夠越想得到的東西越容易失去,越想擺脫的煩 惱越容易纏著你,最好的方法是放下它 !當我們放下它立即得到心靈自由,自由自 在的心靈才能產生智慧四、千年暗室 一燈能明因為主觀與偏見令自己常處於觀念的暗室中, 心中一旦無明,做起事來自然難見光明清靜的福報與智慧就是我們明亮的心燈,它會 隨時指引我們往正道而行,令我們沿行時時警 覺,不離中道瞎子點燈不是為照亮暗路,而是防止他人 撞到他。佛性就是一盞燈,只要點燃它,即使 我們看不見佛,佛也會看見我們四、千年暗室 一燈

7、能明身上諸多小習氣與人格小缺陷,經年累積,形成一 個無形暗室,有如火藥庫一樣,爆發力十足有攻堅 滅頂的力量,大大影響我們一生:無法自我控制的情緒,常隨心境順逆而轉卻乏理智的判斷與決策,常在關鍵時刻做錯抉擇剛愎自用的心態,常自以為是、固執不通冥頑不靈的個性,不懂不學不問不聽,不會虛心受教狹隘無情的心胸,自私自利、沒有同情心與同理心五、把煩惱寫在沙灘上逆境的考驗與磨練,會成為心智成長的資 糧,雖然過程艱辛,卻成就了智慧的增長 ,人生歷練就是從此而來唯有念力堅強,煩惱才會變得脆弱;念力 軟弱,則煩惱自動增強五、把煩惱寫在沙灘上煩惱來時,唯有面對它,才有機會解決它, 選擇逃避它,則它更會如影隨形,所以

8、逃 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有 時候克服煩惱的行動尚未起步之前,我們會 覺得很困難,然而面對它、接受它的時候, 就不再感覺想像中的恐懼了,這是很多人都 有過的人生經驗。不怕一丈難行,只怕寸步 難移!六、放空自己才會接近真理當心空掉了所有成見時,我們才能從客觀 與宏觀的角度去判斷各種人、事、物,這 樣我們才能夠接近真理法執就是所知的障礙,書讀得多一點 在某方面就會執著自己的看法,比較不容 易接納別人的意見,這種意識形態上的知 識就是法執,也是一種執著六、放空自己才會接近真理先入為主與充滿成見是人性弱點, 因為常常自以為是,再加上堅持己見,所以 很難與人廣結善緣,情況嚴重甚至造成心智 成

9、長危機。人常常是目中無人,也因此 生命中也會缺少貴人的緣助六、放空自己才會接近真理人在得意時,很容易鋒芒畢露,但要保持 恬安澹泊、樸實平淡,看起來笨笨無能的 樣子就很難做到了,看他好像沒甚麼,其 實是有甚麼,因為他懂得內斂謙德而深藏 不露六、放空自己才會接近真理以法為師就是依法而學,是說以真理 為依據,凡事依照真理來行事;人之所以 不足為依,是因為每人的思想、見解各有不 同,人有生老病死,時時來去遷流,人事更 迭變化,然而其中的法與真理則是亙古今而 不變、歷萬劫而常新。所以學道應依法不應 依人。七、貪慾不斷 負債不盡人生經驗是歲月的累積,人事歷練則是磨練與 考驗的結晶滿足貪欲或實現願望會讓我們

10、產生期待的心理 ,這會令人產生短暫的快樂,然而貪欲與願望 一旦達到相當滿足之後,快樂也就逐漸消失而 結束,緊接著又是另一個貪欲的產生跟滿足的 期待,這就是我們的人生七、貪慾不斷 負債不盡貪欲造成了求不得的恐懼與痛苦,情況 惡化時甚至讓我們產生羨慕、忌妒等不愉快 的心理,這也是一種參雜著瞋恚的敵意,而 敵意的對象就是那些所求如願的別人求不得就是一種苦受,去除苦受的唯一方法 就是放下,放下對樂受的渴望與追求, 簡言之就是放下貪欲七、貪慾不斷 負債不盡貪慾的魔在心中過得非常快樂,因為我們總 是臣服於它,讓它勢力逐漸坐大,也因此魔 才能在我們心中度過美好時光無欲不易,可以從少欲做起,就如 無我不易,但

11、可從小我做起一樣。 只要心靈不負債,人生就能知足最大富,安 穩最大利七、貪慾不斷 負債不盡貪欲生起的時候,若我們心中一直努力抗拒 ,這樣貪欲反而容易打敗我們!一旦貪欲生 起,我們可立即以正覺去觀照貪欲,清楚告 訴自己:這是魔在干擾,充斥在我們心 中的各種誘惑、貪念、煩惱與邪見等干擾都 算是魔,只要心中立即起正念,自然能以正 破邪,邪魔不侵八、超越人性 才會接近佛性人人本具佛性,皆因後天汙染而無法明心見 性;啟發本性,超越人性,才有可能接近佛 性人性會延伸為個性,污染的個性即成為 習性,清淨的個性即是本性習性經過一番洗滌與淨化,會漸漸顯現原本清淨 的本性,而清淨無染的本性即是佛性八、超越人性 才

12、會接近佛性佛陀把心靈比喻做黃金,當黃金開採出來前,參雜 5種其他礦質,讓黃金變得很脆弱,所以在提煉前 必須將黃金加熱,以去除這五種雜質,黃金就會變 得很柔軟,可以製成各種飾品這五種雜質就是五蓋:修行的五個敵人,清淨本性 顯現前的人性五種障礙,即貪、嗔、昏沉、掉舉、疑 我們的心常被這五種敵人圍困,造成心靈很容易就生起 瞋恨、憤怒、煩惱、憂愁、恐懼、抗拒、厭惡、懷疑八、超越人性 才會接近佛性佛陀悟道之前誘惑祂的魔,就是浮現自己心中的誘 惑魔是我們修行的敵人,它阻止我們接近佛道,然而 我們不但不能被它影響,反過來還要妙用它,此謂 之五欲之中行禪定只是行善做好事或捐錢布施還不能叫做了義, 必須勤耕福田之後,再徹底深入經藏與法髓,讓身 心入法並以法為師、以法度眾,這樣才能稱為了 義八、超越人性 才會接近佛性慧命要成長,必須借重佛利與他力。佛陀對疑法與 疑惑所開立的藥方,跟對治掉舉與煩惱的 藥方是相同的:就是親近善士,修練正法英雄能征服世界,不一定能克服自己;聖人不想征 服世界,只想克服自己。戰勝自己就是克服自己、 克制自己,意味著戰勝自己的欲望,不讓心靈隨欲 望起舞由於短視與主觀,造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視 而不見、聽而不聞,沒有用心深入去了解,致經常 被六識所蒙騙,這就是凡夫性,也是人性的弱 點,唯有想盡辦法超越它,才能看見佛性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