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922409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Craniocerebral injuryCraniocerebral injury*2概述概述一 发生率 占全身损伤的10%20% 二 原因v交通、工矿事故v自然灾害v爆炸、火器伤v坠落伤、跌伤等*3三三 分类分类(一)按损伤部 位分类v头皮损伤v颅骨损伤v脑损伤(二)按伤情轻 重分级v轻型(级)v中型(级)v重型(级)*4(三)按(三)按GlasgowGlasgow昏迷评分分类昏迷评分分类v轻度 1315分v中度 812分v重度 37分*5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 GCS) GCS)睁眼反应 言语反应 运动反应 正常睁眼 4回答正确

2、 5遵命动作 6 呼唤睁眼 3回答错误 4刺痛定位 5 刺激睁眼 2语无伦次 3刺痛躲避 4 不能睁眼 1只能发音 2刺痛肢屈 3不能发音 1刺痛肢伸 2不能活动 1*6四四 颅脑损伤机理颅脑损伤机理(一)直接暴力v加速性损伤v减速性损伤v挤压性损伤(二)间接暴力v挥鞭样损伤v颅颈连接处损伤v胸部挤压伤*7脑损伤机理脑损伤机理*8第一节第一节 头皮损伤头皮损伤一 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 所致,按血肿存在于头皮 不同的解剖部位可分以下 类型*9(一)皮下血肿(一)皮下血肿v血肿位于皮下层,皮下组织层 是头皮血管、神经、淋巴汇集 的部位。所以一般血肿体积小 ,张力高,疼痛显著。有时血 肿周围组织肿胀

3、隆起,中央凹 陷,易误诊为凹陷骨折,需拍X 线片鉴别。*10(二)帽状腱膜下血肿(二)帽状腱膜下血肿v多因头皮小动脉或导血管破裂所 致。此层组织疏松,往往血肿范 围大,甚至遍布全头。张力低, 疼痛 较轻,小儿、体弱者可出现 贫血、休克等。*11(三)骨膜下血肿(三)骨膜下血肿v除婴儿产伤外,一般都伴有颅骨 骨折。多为板障出血或骨膜剥离 所致。血肿范围常受颅缝限制, 局限于某一颅骨表面。*12二二. .头皮裂伤头皮裂伤v多由锐器伤所致,亦可为钝器伤。由 于头皮血运丰富,出血较多,严重者 可引起休克。*13三三. .头皮撕脱伤头皮撕脱伤v多因发辫受机械牵拉,使大块头皮自 帽状腱膜下或连同骨膜一并撕

4、脱所致 ,往往伤口出血多,而发生失血性或 疼痛性休克。*14第二节第二节 颅骨损伤颅骨损伤概念 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5%,占重型脑损伤的70% 分类v按部位 颅盖骨折;颅底骨折v按形态 线形骨折;凹陷骨折v按是否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 折*15一一 线形骨折线形骨折(一)颅盖部线形骨折v发生率最高,以额、顶骨多见,枕颞 骨次之。大多为单一骨折线。主要靠 X线片确诊。*16(二)颅底线形骨折(二)颅底线形骨折1 颅前窝骨折 v(1)鼻出血、“熊猫眼征”、球结 膜下出血。v(2)脑脊液鼻漏和/或气颅。v(3)I、颅神经损伤。*172 2 颅中窝骨折颅中窝骨折v鼻出血,咽后壁瘀血肿胀 。

5、v脑脊液耳漏或脑脊液鼻漏。v常合并、颅神经损伤 ,有时 合并、颅神经 损伤,少数合并尿崩症或搏动性 突眼及颅内血管杂音 。 *183 3 颅后窝骨折颅后窝骨折vBattle征或枕下部肿胀及皮下瘀血 斑。v颅神经损伤。 *19颅骨骨折颅骨骨折 *20二二 凹陷性骨折凹陷性骨折v见于颅盖骨折。好发生额、顶骨 ,多呈全层骨折,成人多为粉碎 性,婴幼儿可呈“乒乓球凹陷性骨 折”。*21CTCT骨窗位显示骨窗位显示*22第三节第三节 脑损伤脑损伤分类:v按是否与外相通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v按损伤机制和病理可分为原发性 和继发性脑损伤的临床意义 指导治 疗与预后*23一一 原发性脑损伤原发性脑损伤(一)开放

6、性脑损伤v泛指火器性或非火器性致伤物所造成的头 皮、颅骨、硬脑膜和脑组织均向外界开放 的创伤。与闭合性脑损伤相比,除损伤原 因不同,有伤口,易致感染,可有失血性 休克,须清创、修复硬脑膜,变开放为闭 合外,其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原则与闭 合性脑损伤无大的区别。*241 1 非火器所致开放性脑损伤非火器所致开放性脑损伤v局灶症状和体征明显,癫痫发生 率高;v创口往往很脏。v可出现失血性休克;v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障碍;vCT 检查*252 2 火器所致开放性脑损伤火器所致开放性脑损伤v非火器伤的特点v伤道的特点碎骨片呈放射状分布,通常位 于伤道的近侧端;弹片或弹头如未穿出颅外,常 在伤道的远端。

7、*26(二)闭合性脑损伤(二)闭合性脑损伤1 脑震荡 v伤因与病理受伤机制可能与惯性力所致弥散 性脑损伤有关。表现为一过性脑 功能障碍。大体标本上无病理改 变,显维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 紊乱。*27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1)意识障碍: v(2)逆行性遗忘 。v(3)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 v(4)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 CT、MRI检查无异常。*282 2 脑挫裂伤脑挫裂伤伤因和病理v受伤机制:冲击伤和对冲伤的机理。 v病理:主要发生于大脑皮层,好发于额颞 极及其底面。呈点片状出血。显维镜下中 央是血块,四周为碎烂、坏死的脑组织及 星茫状出血。 v继发改变:脑水肿和颅内血肿。 v转归:外

8、伤性癫痫;外伤性脑积水; 外伤 性脑萎缩。*29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意识障碍v局灶症状与体征 v头痛,恶心,呕吐v颅内压增高与脑疝 v脑膜刺激征 *30CTCT表现表现 *313 3 原发性脑干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v占闭合性脑损伤25%,重型 1020%合并脑干损伤。伤因与病理v直按损伤与间接损伤的机理。v病理改变常为挫伤伴灶性出血、 水肿、软化。显维镜下可见脑干 神经组织结构紊乱,轴突断裂。*3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意识障碍 v瞳孔改变 v眼球变化 v锥体束征 v生命体征改变 vMRI明显优于CT*334 4 弥散性轴索损伤弥散性轴索损伤伤因与病理v惯性力所致的弥散性脑损伤。 v病理改变主要分

9、布于脑的中轴部 位:即胼胝体、小脑、脑干,多 属挫伤、出血和水肿,镜下可见 轴突断裂,轴浆溢出。 *34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1)伤后立即昏迷 v(2)脑干损伤症状v(3)颅内压增高症状v (4)CT显示皮髓交界区、胼胝体、脑 干、内囊区或三脑室周围多个点、片 状出血、水肿灶,MRI可提高小病灶 的检出率。*355 5 下丘脑损伤下丘脑损伤伤因与病理:v多为惯性力所致弥散性脑损伤。v病理多为灶性出血、水肿、缺血、软化及 神经细胞坏死,偶可见垂体柄断裂和垂体 内出血。 临床表现:v意识或睡眠障碍;高热或低体温;水、糖 、电解压紊乱;消化道出血或穿孔;急性 肺水肿;呼吸循环紊乱等。*36二二 继发性

10、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一)颅内血肿 占闭合性脑损伤的 10%,占重型脑损伤的4050%分类v按出血来源和部位分为硬膜外、 硬膜下、脑内血肿v按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所需的时 间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型*371 1 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占颅内血肿2530%。急性86.2% 、亚急性10.3%、慢性型3.5%. 形成机制 与颅骨骨折关系密切v脑膜血管或静脉窦破裂出血v板障出血v硬脑膜与颅骨分离*38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外伤史v意识障碍 :“中间清醒期” v瞳孔改变 v锥体束征 v生命体征变化 v颅内压增高的表现*39头颅头颅X X线片与线片与CT CT *402 2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v占颅内血肿的50

11、60%(1)急性硬膜下血肿v约占硬膜下血肿的70% 。出血来源:v复合性血肿多为脑挫裂伤致皮层 血管破裂引起,亦可为脑内血肿 破入硬脑膜下腔。单纯性血肿少 见,为桥静脉损伤所致。*4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复合型:vA 多数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相似,但进行 性颅内压增高更显著,常表现为持续性昏 迷进行性加重。vB 如脑挫裂伤相对较轻,血肿形成速度慢 ,则可有意识好转期。表现为亚急性病程 。v单纯型:其临床表现与硬膜外血肿相似 。*42CTCT表现表现*43(2 2)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 v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颅内血肿,约占硬 膜下血肿的25%。50岁以上老年人多 见,仅有轻微的头部外伤或没有外伤

12、 史。v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头部外伤是 CSDH最常见的致病原因。 *44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慢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v局灶症状与体征。v脑供血不全的症状v易误诊为神经管能症、老年性痴 呆、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或 颅内肿瘤。*45CTCT表现表现*463 3 脑内血肿脑内血肿v约占颅内血肿的5%。好发于额、 颞(80%),常为对冲伤所致。v浅部血肿:血肿位于伤灶附近或 伤灶裂口中,临床表现与急性硬 膜下血肿相似 。v深部血肿:出血少,血肿小,临 床表现缓慢。多见于老年人。*47CTCT显示显示*484 4 脑室内出血与血肿脑室内出血与血肿v约占重型脑损伤的7%,大多伴有 广泛性脑挫裂伤

13、,常合并有各种 类型的颅内血肿。通常分为两种 :(1)继发性脑室内出血与血肿 ;(2)原发性脑室内出血与血肿 。 *49临床表现:复杂、严重。临床表现:复杂、严重。v原发性脑损伤、脑水肿、颅内血肿的 症状。v脑积水 v往往以中枢性高热、呼吸急促、去大 脑强直、瞳孔变化为主。*505 5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表现 常发生于伤后24h内, 6h内最多见。*51(二)外伤性脑水肿(二)外伤性脑水肿v是继发于脑损伤的一种脑实质反应性 病理生理过程。可在伤后立即出现, 逐渐加重,34天达高峰,714天逐 渐消退。外伤性脑水肿通常为血管源 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共存的混合性脑 水肿,近

14、年研究发现,自由基、钙超 载、脑微循环障碍等因素与脑水肿的 发生发展有关。*52(三)外伤性急性脑肿胀(三)外伤性急性脑肿胀v 又称弥漫性脑肿胀(DBS),是在广泛的 脑损伤之后出现的急性继发损害。青少年 多见,常于伤后24小时或稍长时间内出 现一侧或双侧脑组织广泛肿大。病情迅速 恶化,处理困难,死亡率高达87.2%,其 发生与消退较一般脑水肿迅速;CT示肿胀 的脑白质CT值高于或等于正常;脑血流量 明显增加;对激素治疗郊果差。这些特点 明显有别于脑水肿。 总述总述颅脑受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 、视乳头水肿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 障碍。颅脑外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易引 起不良后果,部分病人需手术治疗。*53谢谢!*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