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艺娱乐• 你小时候玩过什么游艺?请回忆一下你 能列出家乡的多少种民间游艺活动?一、游艺民俗概述1.乌丙安认为:凡是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 动,不论是口头语言表演的,还是动作表 演的,或用综合艺术手段表演的活动,都 是游艺民俗,游戏、竟技也不例外 2.一定区域内流传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并且 世代相传的,含有竞技特征但排除在正式比赛 项目之外的能够带来充分娱乐效果的游艺活动 二、民间游艺娱乐的起源• 1.起源于宗教龙舞”常与“求雨”相联系 • 2.起源于巫术上刀山,爬刀梯 • 3.起源于劳动投掷,射箭,骑马 • 4.起源于兵事相扑,击鞠,围棋,风筝三、传统民间游艺的特性1、阶层性 2、地域性 3、民族性 4、称谓的儿化 5、喜庆性 6、自发传承性四、民间游艺娱乐的功能• (一)教育少年儿童1.智能的培养:拉大锯,拍手歌,猜拳2.体能的锻炼:拔河,跳皮筋3.人格的塑造:荡秋千,捉迷藏 • (二)调剂大众生活:下棋 • (三)增强群体意识,培养集体精神:内蒙古那达慕,西北花儿会游戏功能 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 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 尘(土)为饭,以涂(泥)为羹,以木为 (肉块)”,类似今 天 “过家家”游戏。
《礼记•学记》中写道:“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 王守仁:“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 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五、传统民间游戏分类(一)少年儿童游戏 (二)成人游戏 (三)社火杂艺五、传统民间游戏分类(一)少年儿童游戏 1.捉迷藏元伊世珍在《琅嬛(huán)记》卷中引用《致虚阁杂俎》记载唐 明皇和杨贵妃玩此游戏的场景:“明皇与玉真恒于月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相互捉戏玉真捉上每易,而玉真轻捷,上每失之,宫人抚掌大 笑一夕,玉真于袖上多结流苏、香囊与上戏,上屡捉屡失,玉真故与香囊惹之,上得香囊无数,已而,笑曰: 我比贵妃更胜也 ” 捉迷藏• 捉迷藏 民间儿童集体游 戏先由数人手拿手的围成一个 圆圈,其中一人用手帕包住双眼 ,游戏开始后,蒙住双眼的顺着 声扑捉,如捉住即胜,可换另一 个人再捉一)少年儿童游戏 2.踢毽子踢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籍中,毽子也写作键子、箭子、燕子,或蹀在古 都北京,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翎踢毽子起源于什么时候呢?传说,黄帝时代就有毽子了,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 物考证,踢毽子大约起源于汉代,在考古发现的汉砖上,就有踢毽子的画面到了 唐宋时期,踢毽子非常盛行,踢的花样也很多,集市上还有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
•古称“跳百索”早在明代已流行沈 榜《宛署杂记》载;“以长绳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若百索 然,其实一索也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 上,以能过者为胜,否或为索所绊,听 掌绳者以击之为罪,名曰;跳百绳清 代仍流行,并传承至今其跳法有一人 自抛绳自跳,记数论胜负亦有两人抛 绳一人跳或单脚跳、双脚跳还有两 人用两根绳交叉而抛,一人在中间用双 脚跳等一)少年儿童游戏3.跳神跳绳(一)少年儿童游戏4.抽陀螺 非常悠久的活动有资料说,在四五 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中,就 发现有木质的陀螺和陶土制造的陀螺 在宋代名画家苏汉臣的遗世之作《婴戏 图》中,也在图中画有陀螺陀螺”这个 名称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明代刘侗、于 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书中说:“陀 螺者,绕以鞭之绳……卓于地,急掣[chè]其鞭,一掣,陀螺则转,无声也, 视其缓而鞭之,转转无复住刘侗并赋 有《杨柳活》一诗杨柳活,杨柳多小孩小女闲不过 ,丝线结鞭鞭陀螺鞭陀螺,陀螺起 陀螺起,鞭不已……”(一)少年儿童游戏5.抖空竹 • 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场”中有童 谣“杨柳儿青,放空钟”,证明此游戏在中 国已有较久的历史普通空 竹分单轴和双轴 两种。
轴内是空的,每个轴上有孔四、五个 不等,孔内用木片作笛以利发声连着轴有 一个圆柱状的把,把的中段稍细空竹除木制 、竹制外,亦有用茶壶盖等器皿作代替物的 把空竹悬于系在两根小棍顶端的细绳上, 玩者两手各持一棍来回拉动,便可产生旋转 并随速度加快发出嗡嗡的响声 弹弓(一)少年儿童游戏6.打弹弓打弹弓是男童们喜爱的一项游戏弹弓的制 作,截取“丫”形树枝或 用硬铁条折成“丫”形,两角顶端系以皮条,皮 条中部截断,再系以薄 皮制作的小兜搓泥为 丸,置小兜之中,或打 鸟或射铜钱,以为嬉戏 7.老鹰捉小鸡由数人组成,首先由一人自称老鹰,其余人排成纵队最前面的人 伸开双手挡住老鹰,第二人双手捏住前面一人的腰带,后面依次的 串起来,然后由老鹰来抓最后的那人,玩时忽前忽后,时左时右, 直至抓住最后的一个为胜一)少年儿童游戏(一)少年儿童游戏8.掩雀•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 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 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 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 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三味书屋》 (一)少年儿童游戏9.捉虫捉虫子丢沙包(一)少年儿童游戏10.抓子儿 关中东部叫“抓子 儿”“抓石子”或“抓 核儿”,玩的是小石子 或桃核抓羊拐是西安 的叫法,因为羊拐是羊 脊椎上的骨头抓羊拐 在关中西部一带叫“抓 羊儿”,玩的是一些又 圆又滑的小石头叫法 有别,玩法大同小异 (一)少年儿童游戏11.翻花•翻花绳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 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 •清朝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梅女》中就有这方 面的描写封云亭与梅女因长夜难遣,聊为交线 之戏此处所指的交线就是翻花二人“促膝戟指 ,翻变久良”,“愈出愈幻,不穷于术封笑曰‘此 闺房之绝技也’”翻花绳使用的工具很简便,只 需三尺左右线绳一根,打结,呈环状可一人玩 ,也可二人玩借助双手,通过勾线翻动,可挑 翻成各种图案,如:动物、植物及各种生活用品 等动静结合,维妙维肖,妙趣横生一)少年儿童游戏12.捉中指• 由两个人玩,一人先将右手的五个手指并拢,不让对方看见,而以左手握紧右手, 使左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中形成一个“圆窝”,五个手指,半隐半露于圆窝中,让对方猜中 指并捉住它一)少年儿童游戏13.拍手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来搬砖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敲锣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拣豆豆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穿新衣 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吃西瓜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齐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在学习…(一)少年儿童游戏14.吹雨水泡• 类似如今小孩玩的吹肥皂泡,只不过是在 连阴天时用雨水加松香调成的液体,玩时用竹 片做成圆圈沾着雨水向空中撒去,在阳光下五 颜六色甚至是美丽 跳橡皮筋• • 歌曲 con&fr=30fr||#loaded折纸折纸 民间儿童游戏之一,为 了适应儿童爱好摹仿的特点,启发 其想象力和创造性,常用纸折成各 种器具和动物的形状,如帆船、衣 裤、帽子、和飞禽等 折纸飞机剪纸• 剪纸 古称“剪彩”,起源甚早,南朝梁宗懔《荆 楚岁时记》等古藉均有剪纸的记叙从用途上剪纸 可分为窗花、墙花、门笺、顶棚花、灯笼花、喜庆 花、衣饰绣样等竹蜻蜓• 竹蜻蜓 只要有一片薄薄的竹篾,一根细细的把柄,用力 一旋,它就会飞起来这就是竹蜻蜓竹蜻蜓的出现,或说 始于晋朝,或说始于明朝它的原理与桨和橹有关,而桨和 橹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历史。
它后来传入欧洲,对现代直升 机的诞生产生了启迪作用现代直升飞机的概念,最早要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竹蜻蜓 滚铁环 /SnzQCVb8K_NQRB4l. html?from=my 滚小球摸瞎子木头人拍皮球拍纸片骑大马走长凳跳房子捏泥巴玩积木手影钓鱼放小船堆雪人画画• 打弹子跳马五、传统民间游戏分类(二)成人游戏1.摔交 ZkFA.html?from=my •通常为徒手相搏现代摔跤运动尚沿用角力之名如:古典式角力; 自由式角力•《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城南门有窣堵波,是太子与 诸释角力掷象之处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自主公即位,因无 知向在宫中,与主公角力,无知足勾主公仆地,主公不悦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习武合欢,有所谓塞宴四事者……一曰布库,相扑 为戏也徒手搏击,分曹角力,伺隙蹈瑕,不专恃匹夫之勇 艾青《 献给乡村的诗》:“它是村童们的竞技场,角力和摔跤的地方二)成人游戏2.拔河• 拔河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为“牵钩”,中国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春秋时期的楚国一带,军 中已经出现拔河运动,用来训练士兵称为“牵钩” 。
书云:“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 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唐代起初的拔河活动以拉扯竹索为主,到了隋唐时 期已将竹索改为大绳,绳长约50丈(即167米),两头还分系小绳索数百条在古代拔河时一边 还要敲着大鼓,以壮士气唐玄宗曾多次观看拔 河比赛,拔河者多至千余人,呼声振天,中外观 众,无不震骇 秋千制作简单, 便于人们娱乐,又 带几分惊险和刺激 ,因此深受人们喜 爱,尤其是受到朝 鲜族妇女的喜爱 朝鲜族妇女荡秋千 的场面常常令人叹 为观止朝鲜族秋 千被认为是最能展 现朝鲜族女性美的 体育项目之一 (二)成人游戏3.荡秋千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 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 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 ,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 动并流传至今 荡到最高时,秋千的绳 几乎与地面平行,惊险 万分,而且站在踏板上 的姑娘们裙袂飘飘,宛 如仙女下凡放风筝• 风筝亦称“纸鸢”、“ 风禽”等,历史悠久,流 传甚广 相传春秋 时公输般作木鸢以观宋城 据传五代汉李邺,于营 中作纸鸢,引线乘风而戏 ,后于鸢首以竹为筒,使 风竹中如筝鸣,故称“风 筝”。
唐代起风筝成为一 种娱乐工具,但只限于皇 宫和贵族府第北宋后流 传于民间 斗蟋蟀《促织》 2e2a80 2.30分-8 11.30-17.45斗鸡• 1、按斗鸡之事,始于春秋时之季郈,至战国而齐俗最盛 • 2、先秦时代的斗鸡游戏不仅在王府和贵族家中十分盛行 • ,即使在民间也蔚成风气 • 3、唐时斗鸡之戏,最盛于上巳之辰到了唐代,斗鸡开 • 始成为清明、寒食节中一项重要的风俗活动鸡戏, • 即斗鸡,是开元、天宝年间风靡朝野的游戏之一 • 4、斗鸡,古老的民间娱乐活动南宋时已将斗鸡作为一 • 种旅游设施安置在园林中 • 5、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