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917716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医院感染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5医院感染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5医院感染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5医院感染相关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5医院感染相关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医院感染相关知识(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无锡第八人民医院 乔 红主要内容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及暴发 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及合理用药 医疗用品消毒灭菌 加强手卫生 医疗废物管理 标准预防与职业暴露 保证职业安全医院感染管理目标 是通过有效措施进行监测、报告和控制, 预防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之间的感染 ,已达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三级网络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决策层 医院感染管理科:监督层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执行层医院感染病例何谓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 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 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 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

2、院感染。 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 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完整定义应包括三个方面:1、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无植入物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术后一年以内。无明确潜伏期:住院超过48小时以后发生;有明确潜伏期:住院时间超过平均潜伏期。医院感染2、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 的感染。3、医疗机构中工作人员职业性感染也属医 院感染。如:HBV(乙肝)、HCV(丙肝)、HIV (艾滋病)、TP(梅毒) 感染等。医院感染按病原体来源分类:1、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散发形式 )2、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暴发形式 )医院感染暴发 在医疗机构或

3、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 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经调查证实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时、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 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疾控 部门。医院感染暴发临床科室:电话报告院感科(或总值班)- 留取标本送检。 院感科:指导临床科室实行有效的消毒隔 离措施,标准预防及必要的额外防护。 检验科:发现特殊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 应及时向院感科报告,对标本检测分析, 对特殊的菌毒种要及时送疾病预防机构, 指导全院细菌培养送检标本留取工作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管理定义: 1、多重耐药菌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 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耐药菌定植

4、微生物培养发现耐药菌,但没有感染的临床症状 ,称耐药菌定植。如MRSA 定植可以在鼻前庭、气管 、皮肤、开放的伤口等部位发现。 3、耐药菌感染由耐药菌引起临床感染症状者,如发热,白细 胞升高等。耐药菌可引起表皮感染、亦可引起深部组 织感染如肺炎;重症感染者如血液感染可致死亡。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管理4、耐药菌感染暴发在短时间内,耐药菌引起的三例或以上的医院 内感染病例,且在流行病学上如时间、空间和病人 间有相关性。 5、耐药菌传播耐药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可以从定植或感染者传播给其他人。 MRSA常常定植在鼻咽部,也可以通过 咳嗽 打喷嚏引起的飞沫传播。常见多重耐药菌种类 耐甲氧

5、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 ) 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耐药菌产生增加:由于医生过多地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 变产生耐药性及基因转移获得抗药性。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触,细菌在病人间 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 通过宿主病人的转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 行传播。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 标本质控 MDRO应在检验报告单加盖红色 图章(参照危急值管理) 电话

6、通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 及时正确送检 早发现、早期诊断、登记记录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消毒隔离措施(MDRO标识、手卫生、医疗 用品专用、治疗操作顺序、医废处置) 病程记录 患者出科室检查,要通知接受检查的科室 。(申请单或手术通知单标注,患者手部 腕带上蓝色圆点标识)临床医务人员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 使用一次性物品 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擦拭(1000mg/L )临床医技科室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药剂科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 监督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 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 对MDRO的患者进行追踪。 直至隔离解除。感染管理科多

7、久解除隔离? 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每 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后,方可解除 隔离。控 制 措 施 单间隔离或床边隔离 手卫生 物品专用 诊疗操作最后进行 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疗废物妥善处理关键措施 WHO提出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有: 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 理使用抗菌素。环境清洁消毒空气 1、开窗通风,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 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 2、不宜开窗外通风,可使用动(静)态空气 消毒器。 3、不建议常规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方法 消毒空气。环境清洁消毒物体表面 1、保持无尘和清洁。 2、通常使用清水擦洗,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

8、 ,覆盖法:使用一次性沾有(1000/L)含 氯消毒剂的织物或擦手纸覆盖,避免污染区 域扩大,覆盖30分钟后移走,再用含氯消毒 剂擦拭。医疗用品 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听诊器、血压 计、心电图机,仪器按钮、操作面板、电 话机、电脑键盘、鼠标等每日用清水擦拭 ,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75% 酒精擦拭消毒。常用物品清洗消毒1、换药碗、弯盘等:在处置间流动水冲洗, 去除明显血液等污染物,湿润存放。 2、气性坏疽、朊毒体感染及突发原因不明的 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应先消毒, 再清洗。 3、回收的感染器械(器具)和物品用双层黄 色垃圾袋包装并有明显标识。使用消毒剂注意事项采用化学消毒剂浸

9、泡的诊疗器械及物品,首先 清洗、干燥;浸泡时应加盖以减少挥发,器械 应全部浸没于消毒剂内,管腔须注满消毒剂; 浸泡后的器械用无菌水充分冲洗,管腔内也应 充分冲洗。 易挥发的含氯、过氧化氢等消毒液应现配现用 ,活化后的消毒剂应立即使用。浸泡用的消毒 剂每次配制后、持续使用的消毒剂每天使用前 要进行有效浓度监测,并记录。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 便、最经济的方法是。洗 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内 外 夹 弓 大 立 腕洗手、手消毒说明1、皂液在手上按照“七步”揉搓的时间不少于 15秒(每个步骤5次,双手交替搓揉) 2、整个洗手过程1分钟:湿手+皂液“七步”搓

10、 揉时间+流动水冲洗时间。 3、速干手消毒剂每次挤压为2次,揉搓的步 骤要和“七步”洗手法步骤一样。你会自觉洗手吗? 手 卫 生 现 状 依 从 性 差什么情况下执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手有可见污染物时,应用流动水 洗手。 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 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分类1、感染性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 染的物品,包括: A、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 废弃的被服;其它被病人人血液、体液、排泄物 污染的物品。 B、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 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C、病原体的

11、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D、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E 、废弃的血液、血清。医疗废物分类 2、病理性废物: A、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 织、器官等。 B、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C、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3、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针 头、刀片、玻璃安培等)医疗废物分类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 弃的药品。 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 废弃的化学物品。 A、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B、废弃的过氧乙酸、戌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C、废弃的血压计、汞温度计。 注:使用后的输液

12、瓶,一次性医疗用品外包装不属 于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 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 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收集使用分色垃圾袋,密闭转运。 黑色收集生活垃圾 黄色收集医疗垃圾 红色收集放射性和其他毒性垃圾盛装容器与标识注意事项1、黄色医疗垃圾袋外标注:科室名称、日期、医疗废物类别 2、根据科室产出损伤性医疗废物的量,选择大小容 积合适的锐器盒使用。锐器盒外标注:科室名称 3、科室内的医疗废物每日由医疗废物专职收集人员 上门收集,2次/日。 4、存放医疗废物的垃圾桶必须有盖子,医疗废物不可露天暴露。 5、非专用的黄色医疗垃圾桶外,必须要有黄色医疗废物 警

13、示标志。医务人员应如何自我保护? 标准预防 安全操作什么是标准预防?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 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 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 措施。三个基本特点1、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 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进行隔离;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 源性疾病的传播。 2、防护特点: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 病人传至医务人员,也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 员传至病人。 3、隔离措施: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 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 和微粒隔离。个人防护用品 帽子 眼罩

14、与面罩 口罩 防护服与隔离衣 手套 长筒胶靴/鞋套职业暴露的危害 身体危害:可使医务人员感染艾滋病、乙 肝、丙肝、梅毒等。 心理危害:恐惧、悲伤等,甚至影响家庭 和工作。 经济危害:本底检查和追踪检查,预防用 药、预防接种、因伤不能工作的损失等。 社会危害:HIV传染力强,一些国家限制 HBV阳性医务人员为患者从事有创性操作。常见职业暴露的原因 针刺: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 刺伤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针刺发生于: 注射抽血静脉穿刺或拔除锐器处理废弃物处理外科手术缝合如何保证职业安全 预防暴露 暴露后预防如何预防锐器伤1、杜绝回套针尖 2、如需回套应借助镊子或单手

15、操作 3、禁止手持针等锐器物随意走动。如何预防锐器伤禁止将针头放置在 床边,小车顶部使用后,应立即 丢入置利器盒如何预防锐器伤4、工作中尽量避免徒手传递锐器。 5、锐器盒不能装满。 6、患者不合作时,应取得他人协助后 再行操作。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步骤1:局部处理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2:记录与报告报告:向院感科及时报告,并注意保密及时填报“医疗锐器伤报告表”院感科记录的“暴露后跟踪记录”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3:暴露的评估 暴露类型(皮肤损伤、粘膜暴露) 污染物的类型与数量(血液、体液、脓液) 感染源的状况(乙肝、丙肝、艾滋病) 暴露者的易感性(有无免疫,注射过疫苗)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4:暴露后

16、预防随访乙肝暴露后的预防: 暴露者 疫苗接种 暴露源HB sA g+ 暴露源HB sA g 暴露源不明或 不能检测 未种 HBIG+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 疫苗或疫苗 +HBIG 已 种 抗 HBs+ 不治疗 不治疗 不治疗 抗HBs - HBIG+再接种 再接种 高危者按 HSsAg+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HCV暴露后的预防:HCV暴露后目前无推荐的PEP方案,暴露 者应进行适当的咨询,检测和随访。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梅毒暴露后的预防:病人情况:治疗过,滴度固定1:4或1:8,暴露者:长效青霉素240单位,一次。病人情况:没有治疗过,梅毒滴度高暴露者: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 素)240单位,每周一次,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