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坛—北京戒台寺(转载)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917610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S 页数:59 大小:6.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下第一坛—北京戒台寺(转载)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天下第一坛—北京戒台寺(转载)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天下第一坛—北京戒台寺(转载)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天下第一坛—北京戒台寺(转载)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天下第一坛—北京戒台寺(转载)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下第一坛—北京戒台寺(转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下第一坛—北京戒台寺(转载)(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下第一坛北京戒台寺摄影20140510 / 制作 20140514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北京游记20141/59戒台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辽代高僧“法均” 在此建戒坛,四方僧众多来此受戒,故又名戒坛寺。2/59北京戒台寺因是全国三大戒坛(泉州开元寺、杭州昭庆寺戒坛)之首,被称是为 天下第一坛,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风景名胜区。3/594/59戒台寺建在北京门头沟西南的马鞍山腰,建筑样式为辽东风格, 寺院坐西朝东,寺院 大门的门额上挂有“万寿戒坛禅寺”横匾。5/59进入大门后有一棵“国槐”。这株古槐高20米,树干周长5米,

2、据说是辽代高僧法均 大师亲手种植的,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树龄。6/59山门殿。 殿前有一对石狮及康熙撰写文“万寿寺戒坛记”碑。殿内前后贯通,中 间为通洞。两侧各立有一尊的护法神塑像,分别为密执金刚和那罗延金刚。7/59山门殿后的第二进院内,左右侧分别设有专供法事之用的钟楼和鼓楼,钟楼和鼓 楼旁边各立有一石碑和石柱(旌旗杆)。8/59山门殿西面坐落着天王殿,面阔三间,殿内正中供奉木质漆金弥勒佛坐像。与其 相背为护法韦驮立像。两侧为泥质彩绘的四大天王立像。9/5910/59穿过天王殿向西,1米多高的月台上是大雄宝殿,门额上高悬清乾隆帝手书“莲界 香林”雕龙横匾。11/5912/59大雄宝殿中央汉白玉石

3、雕的须弥座上供有明代铸造的铜质横三世佛。正中为释迦牟 尼佛,南侧为阿弥陀佛。北侧为药师佛。每尊佛像高32米,重5000公斤。13/5914/59大雄宝殿前左右两侧各有配殿,左侧为伽蓝殿,右侧为祖师殿。在祖师殿的前面, 一罗汉席地悠然而坐,口中念念有词,眯着眼睛看着寺内往来的游客。15/59大雄宝殿前北侧有一棵千年古松,名为龙松, 与之相对是一棵凤松。16/59大雄宝殿月台下的“锦带”(五色海棠)。17/59大雄宝殿正脊两端各有一鸱吻,与潭柘寺的绿色琉璃鸱吻相比,又缺少康熙赏赐 的“镀金剑光鸱带”,显然逊色不小。18/59千佛阁遗址(原址网络照片,已不存在)资料记载:千佛阁始建于辽代咸雍年间,明

4、清两代曾进行整修。原为三 层檐楼阁式木结构建筑,庑殿顶。宽27米,进深24米,高30余米。门额上挂 有清乾隆皇帝手书“智光普照”的匾额。门内楹柱上有乾隆手书“金粟显 神光,人天资福”,“琉璃开净域,色相凭参” 的楹联。阁内正中供有高大 的毗卢遮那佛铜像。两侧砖墙镶以琉璃壁饰,遍布阁龛。每龛内都供有一尊 高10厘米的木雕小佛像,共计1680尊。1965年因年久失修,经北京市政府批准落架保护。“文革”动乱开始后 ,修复的计划落空。后在露天处放置一千年香樟木雕弥勒佛,现已收存。19/59目前千佛阁的修复工作已经启动。在修复场地的最东边放置一装有在玻璃罩内的千佛 阁框架模型,游人可自愿向里面投钱以献功

5、德。20/59千佛阁遗址的北面有一牡丹园,进园门的正对面有一假山,山前立有清道光皇帝的 第六子恭亲王奕訢的雕塑。恭亲王奕訢与戒台寺还有一段故事。21/59恭亲王奕欣与戒台寺恭亲王奕欣是清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咸丰皇帝的异母 兄弟。先后任内阁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要职, 又被委任议政王和军机大臣。慈禧掌权后,认为奕欣权势过 重,以各种理由先后罢去奕欣议政王等职务,后贬其为郡 王。光绪十年奕欣被免去一切职务,从此“家居养疾”。 为躲避进一步的迫害,奕欣来到京西古刹戒台寺,名义上是 养病,实为避祸。在戒台寺留住期间,奕欣出资对戒台寺北 宫院、五百罗汉堂、千佛阁等殿堂进行整修。并在院中广 种牡丹花,

6、故有了后来的“牡丹院”。光绪二十年(1894)奕欣应诏还朝,重返政坛。奕欣在 戒台寺“养疾避难”前后共有10个年头,他对保护庙宇、吸 引布施和繁盛戒台寺香火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2/59千佛阁的后面是观音殿(目前在修缮未开放), 从千佛阁左面通往该殿的石阶的栏杆上及观音殿前平台的栏杆上有十几只石狮子,造型各异、神态逼真,为肃穆庄严的寺院平添了几分情趣。23/59牡丹园西面的真武殿,现在已成为了法物流通处。要请佛可到这里来。24/59法物流通处25/59戒台寺的北路有一座朱自清半身塑像和朱自清诗文碑。26/59戒坛在半山上,山门是向东的。一进去就 觉得平旷;南面只有一道低低的砖栏,下边是 一片平

7、原,平原尽处才是山,与众山屏蔽的潭 柘气象便不同。进二门,更觉得空阔疏朗,仰 看正殿前的平台,仿佛汪洋千顷。这平台东西 很长,是戒坛最胜处,眼界最宽,教人想起“ 振衣千仞冈”的诗句。三株名松都在这里。“ 卧龙松”与“抱塔松”同是偃仆的姿势,身躯 奇伟,鳞甲苍然,有飞动之意。“九龙松”老 干槎丫,如张牙舞爪一般。若在月光底下,森 森然的松影当更有可看。此地最宜低回流连, 不是匆匆一览所可领略。 朱自清27/59辽代法均大师衣钵塔辽代法均大师木塔28/5929/59戒台门殿明王殿财神殿30/59明王殿(戒坛的山门殿),原名优波离殿。殿内原摆放优波离尊者,清代改名明 王殿,供奉弥勒佛和四大金刚,现摆

8、设佛龛,佛龛上供奉观音菩萨。31/59石经锺(左)立于辽代(1075年),为八面体,上刻有经文,是为纪念辽代名僧 、戒台创立人法均大师而立。是目前北京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经锺。32/59财神殿33/59财神殿中供奉着三各财神,文财神 比干(左)武财神 赵公明(中)武财神关公(右)34/59寺内的戒坛,是中国最大的佛教戒台、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其规模 是在辽咸雍年间已形成,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坛”。虽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35/59戒坛殿是戒台寺的重要标志,也是寺内为主要的建筑。大殿正门上方高悬漆金大 匾,上书“选佛场”三个大字,为袁世凯手书。36/59戒坛殿前的双狮耳活提环宝缸(明

9、) 和焚香炉(明)37/59戒台位于大殿正中, 青石砌筑,呈四方阶梯形,最高层矗立着佛祖像,二层为主考官 之位,三层有七名辅考,可谓“三师七证”。这里是佛教徒受最高戒“具足戒”之处 。 38/59殿内的横枋挂有乾隆帝手书“树精进幢”的匾额。横枋内侧挂有清康熙手书“清戒” 的匾额。四方阶梯形底层基座壁上有小佛龛113个,安放着戒神113尊。39/59佛祖背后的守护神。佛教清规(行为规则)戒律(道德规范)十分严格,僧人受戒分 :五戒、八戒、十戒、和具足戒。所谓具足戒就是戒品具足(又称近具戒、大戒)。40/59大殿盝顶部四面呈坡形,正中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小平台。四个正脊,四角有合脊吻兽 ,盝顶平台上就

10、是金刚宝座塔.41/59在大殿南北两侧各有18间配殿,原是五百罗汉堂,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 内有泥塑彩绘的五百罗汉像,恭亲王奕訢曾出资重修(现正修缮,为开放)。42/59大悲殿坐落在戒坛殿之后。43/59大悲殿内供奉的天然水晶如意观音,高1.03米,身上镶嵌着红、绿宝石,手持如意 。 佛教认为,水晶是佛门七宝之一,光色照耀,奇妙清静,超越十分世界。44/59大悲殿水晶如意观音的左右两侧墙壁上挂有24幅观音画像,房间两侧中间的位置 摆放着恭亲王奕訢当年在戒台寺使用过的家具。45/59大悲殿 两侧的厢房,现辟为北魏佛像展室。室内展示1000多年前北魏至北宋时期 的60尊石佛造像。46/

11、59这些佛像做工精细,开脸技艺求精,佛像的眼睛眉目传神。这些佛像是北京国都南海 书画院院长张军强,倾尽自身财力和精力收集的,于2014年3月14日献给戒台寺的。47/59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戒台寺尤以松树出名,仅国家保护级古树就达88棵,其中活动松、自在松、卧龙松,九龙松、抱塔松、合称戒台五松。活动松,树冠呈伞形,因枝权上下交错,相互缠连,牵动一枝则全树枝叶皆动而得名。诗云:老干棱棱挺百尺,缘何枝摇本身随?咄哉谁为挈其领,牵动万丝因一丝。48/59卧龙松,植于辽代,为戒台五松之首。姿态龙钟、硕大粗壮的躯干扎根于石砌的高墙 之上,凌空横卧,虬曲离奇,活似一条 苍龙正倚枕碑石而息。碑上刻“卧龙

12、松”三个 楷体大字,是清代恭亲王奕诉所书。49/59自在松,枝条舒展,潇洒飘逸,婀娜多姿,可为游人轻拂旅尘。古有诗云:松名自在 任欹斜,随意生来最是夸;世态炎凉浑不管,逍遥自在乐天涯。50/59抱塔松,植于金代,所抱的佛塔是辽代高僧法均的墓塔,传说这是真龙所化的松树, 玉皇怕雷伤及佛塔,它他来守护,龙松就用双臂将塔身抱住。可惜,1981年修复佛塔 的时候,把其中一“臂”砍去了,所以,今天的抱塔松成了单臂抱塔了。51/59九龙松, 为白皮松,形态高大,气势磅礴。树高齐云,蔽荫过亩,干围二丈有余,主 干分九杈,犹如九.龙腾空。清代管绳莱诗赞:“爪牙何 嘤岘,势与风云会。不作湘潭 吟,未赓九里籁。”

13、52/59狮虎象古柏这株古柏,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这奇特的树疤,据说是远看似虎,近看似像,右下部像狮头。53/59寺院南侧上院、下院通往方丈院的路方丈院(未对外开放)54/59大 斋 堂55/59戒 台 大 钟 亭56/59戒台大钟亭大钟亭位于寺院东北角的6米高的台基之上,前方东 望平原,居高临下,毫无遮拦。由于三面环山形成了一 个天然巨大的共鸣箱,钟声响起,环山反射,震荡共鸣 ,传至深远。据说在四十里之遥的阜城门外八里庄都能 听得见。然而幽瞑钟已不存在。现在的大钟亭内挂有一口明景泰铜钟,钟高1.6米, 下口直径0.9米,壁厚8厘米,钟纽高0.3米。此钟为八峰 波形口,钟纽为虹形双龙头蒲牢,钟体上铸有云纹,铭 为“大明景泰年月日制”。敲钟祈福,一响,福喜临门;两响,高官厚禄;三 响,延年益寿。六响代表六顺,顺天、顺地、顺意,人 顺、风顺、水顺,九响则为上述三响加六响。57/59聚宝缸58/59 谢谢欣赏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