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介绍ic3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915681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赛介绍ic3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大赛介绍ic3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大赛介绍ic3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大赛介绍ic3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大赛介绍ic3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赛介绍ic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赛介绍ic3(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高等院校 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 目录 一、大赛介绍 二、竞赛目的 三、参赛对象 四、比赛时间 五、评分方法 六、申诉与仲裁 七、大赛研讨 八、首届大赛的回顾一、大赛介绍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承办单位 技术支持主办单位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 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 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 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煤炭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计算机教育杂志社通知协办单位 北京计算机教育培训中心和全国

2、各地区、 各有关组织协办 承办单位 中国铁道出版社技术支持 微软办公软件全球认证管理中心组织委员会 各主办单位和有关知名专家组成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 与信息素养大赛”组织委员会, 领导和组织此次赛事活动。 1. 进一步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推 动教学技术和内容的更新,切实提高高校计算机 基础课程教学质量;2.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兴趣和 潜能,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 能力,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服务;3. 为教师提供一个基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工具。 二、竞赛目的 通知三、参赛对象 大赛主要

3、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新建地方 本科院校、独立设置二级学院等)、高等职业 院校等全日制在校学生。 大赛设置本科组和高职组两个组别,分别进 行比赛和评奖。 比赛采取院校赛、全国总决赛的形式进行。四、比赛时间 院校赛:2011年12月-2012年4月 总决赛:2012年5月12日-5月l3日五、竞赛内容、方式和规则1.院校赛竞赛科目:计算机基础、常用软件、网络与安全 2.全国总决赛竞赛科目:计算机基础、常用软件、网络与安全(一)竞赛内容 IC =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 网络与计算机核心认证 IC是一套在国际上被证明权威有效的信息化教育和

4、认证体系。 IC建立在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旨在普及国际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的操作与理解。院校赛内容采用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全球标准 IC 三个科目,主要内容、考试时间、题数及分数如表1所示。模块内容题数考试时间及格成绩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软件 操作系统软件45题45分钟约800分常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能力 常用软件功能能力 电子表格能力 简报与绘图能力45题45分钟约750分网络应用与安 全网络 电子邮件 因特网 计算机与社会45题45分钟约800分表1 考试模块(科目)、形式与内容返回(二)竞赛方式1. 大赛分为本科和高职两个组别。 2. 大赛分为院校赛和全国总决赛(含附加赛)

5、两个阶段,全国 总决赛在北京举办。 3. 院校赛以院校为单位组成参赛队,独立学院可以单独组成参 赛队。 4. 院校赛每支参赛队的组队人数最低不得少于100人,不设上 限。 5. 院校赛晋级全国总决赛人数的比例为院校赛人数的3。(三) 竞赛规则1.院校赛竞赛规则: (1)全国统一命题。 (2)采用上机在线考核的方式,自动阅卷及评分。 (3)每名参赛选手必须参加竞赛规定的三个科目的比赛。 (4)参赛院校按参赛组别分别进行比赛和评奖。 2.全国总决赛竞赛规则: (1)全国统一命题。 (2)全国总决赛采用综合试卷。 (3)采用上机在线考核的方式,自动阅卷和评分。 (4)参赛院校按参赛组别分别进行比赛和

6、评奖。五、评分方法1.院校赛评分标准:(1)单个科目的题目数量为:45题 (以考核当即在线获取的试卷为准),时间为45分钟;(2)单个科目的考核总分为1000分,其中计算机基础、网络与安全科目的合格分数为800分;常用软件科目的合格分数为750分(以考核在线评分标准为准),当场评分,成绩即时显示;(3)成绩排名按三个科目的综合成绩从高分至低分依次排列;(4)当同一组别的参赛选手成绩相同时,按三个科目比赛综合用时排名。五、 奖项设置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竞赛 组委会统一设置奖项,包括参赛选手奖项、参赛院 校奖项和参赛优秀指导教师奖项。1.参赛选手奖项设置(1)特等奖2名(各组别1名

7、)(2)一等奖获奖人数为参加全国总决赛总人数的15(3)二等奖获奖人数为参加全国总决赛总人数的35(4)三等奖获奖人数为参加院校赛总人数的102.参赛院校奖项设置:(1)优秀组织奖和院校团体奖,其中优秀组 织奖为参赛院校总数的5,由参赛院校组 织报名、参赛的情况评比产生;(2)院校团体奖以团体平均分产生,一等奖 10%,二等奖20%,三等奖30%。3.参赛优秀指导教师奖项设置: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 奖,按照指导教师指导的参赛选手获奖成 绩评比产生。(一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多名参赛选手获 奖,则指导教师奖项按其指导的参赛选手 所获最高奖项获奖,不重复获奖。)4.大赛组委会将推荐全国总决赛

8、前9名的选手参加“海峡两岸赛”。5.大赛组委会将推荐全国总决赛前2名的选手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国际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6.若参赛选手放弃推荐资格,则推荐名额顺延,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7.获得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的参赛选手必须取得大赛组委会指定的国际认证证书。六、申诉与仲裁详见:“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规程”七、大赛研讨 在大赛目的与目标的引领下,为了更好地 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 赛促研,在大赛总决赛期间拟召开“计算机 基础教育国际论坛”,将邀请国际、国内有 关行业和教育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到 会,与广大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交 流与研讨。2011年5

9、月7日至9日,首届全国高校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大赛总决赛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本次大赛由教育部高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铁道出版社承办。大赛的目的在于强调计算机应用能力,搭建各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微软办公软件全球认证管理中心给予技术支持,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历时6个月。总决赛分计算机基础、常用软件和网络应用与安全三个组别,来自大陆102所高校的407名选手和台湾的20余名选手参加了总决赛。八、首届大赛的回顾首届大赛的部分照片补充说明 没有通过IC3三个模块的学生,允许每个模块 免费补考一次,然后申请国际认证。联系方式: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01063543459/63549458大赛相关文件可在大赛官方网站下载: http:/www.51ds.org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