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915452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导(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 方法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本节课考点对应能力:论述文的本节课考点对应能力:论述文的分析综合分析综合能力能力考点分布: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做论述类文章阅读的三个意识 一、文体意识把握论述文的文体特点 1、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也叫“引论、本论、结论”)其结构可以 是总分式结构和破立式结构(破是驳斥对 方观点,立是摆明自己的观点) 。 3、本论部分逻辑结构:并列、递进、对照二、文本意识二、文本意识把握答案来自文中的原则把握答案来自文中的原则

2、 1 1、 考纲对论述文的能力要求是基本阅读考纲对论述文的能力要求是基本阅读 ,不需鉴赏,所以一般答案都能在文中找到相,不需鉴赏,所以一般答案都能在文中找到相 关信息。关信息。 2 2、 做题时可采用做题时可采用“ “逐段阅读梳理法逐段阅读梳理法” ”,一,一 画观点,二标材料,三圈出线索词和关键词。画观点,二标材料,三圈出线索词和关键词。三、规范意识三、规范意识即规范作答即规范作答 1、如果是归纳要点的题要分点作答,不同 点体现不同角度,另外要注意根据问题角 度来作答,不要答非所问,做到答案清晰 简洁。 2、答题的语言可以直接取自阅读文本,可 以对语言进行加工重组,或用自己的语言 准确表达。

3、(跟压缩概括的知识点相通) 3、从文本到答卷语言的转换,往往包括三 个方面:具体的要加以概括抽象的要 加以阐发含蓄的要加以解说。 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在文章中,词语词语 是承载载信息的最基本的 语语言单单位。准确理解词语词语 在文章中的含 义则义则 是理解文章的基础础,这这既是阅读阅读 文 章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要 求之一。高考考查查学生对对重要概念的理 解,往往就是指词语词语 在实际实际 运用中的具 体意义义,而不是从词词典上背下来的一般 意义义。 1关键概念的理解 论述类文章中常常出现许 多术语 、概念 ,它们大多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面目 出现,准确理解它们中间带 有关键性质

4、的词语 ,往往是理解和把握它所在的文 段甚至整篇文章重要信息的钥匙。高考考 查这类词语 ,不是要求考生掌握它们在 某专业领 域中的规范性的定义,而是要 求考生从语文角度能够结 合特定的语言 环境,对它们作出具体而准确的理解, 以体现出个人的语文能力。 2指代性词语的理解 所谓指代性词语 ,是指文章中的代词或 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 。现代文阅读 非常 强调对 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 理解,因为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些代词 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 ,弄不清它们的 具体含义,那就说明还没有读懂文章。 3关联性词语的理解 所谓关联性词语 ,这里是指连词 及文章 中具有关联作用的词语 。 在论述类文章中,

5、关联性词语 所揭示的 ,不仅有文章的内容与信息之间的联系 ,还包括文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就是说 ,它们以词语 的面目出现,而它们所具 有的“能量”及所起的作用,常常超出句子 之外。 二、重要句子的理解 要全面把握和理解文章内容,首先要从正 确理解句子开始,因为文章是由语句构成 的。因此,正确理解文章中的语句,特别 是关键性语句,对理解文章非常重要。 考试大纲中对此不仅有着明确的要求, 还把它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而近几 年的高考,几乎历次都把它列为必考内容 ,道理就在于此。 一般而言,论述类文章的重要语句在内容 上大多具有被一般语句所证明或解说的特 点。在文章中常常是中心句、文段的起句 与结句

6、(或称首句与尾句),以及在文中起关 键作用或关联作用的句子。 1找出句子的主干 要对文中重要句子作出正确解读,首先 从句子自身入手。如果是单句,就要作句 子结构分析,弄清其基本结构,在找出 其主干的同时,还要弄清主干与其修饰 限制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重要 语句主干所包含的内容,常常就是文段甚 至是全文的核心或主旨所在,修饰限制成 分所表达的内容,则是对核心或主旨的 阐释 与解说。 2找出句子的重心 重要语句如果是复句,就要对分句间的层 次关系作出分析。弄清楚它是总分关系、 因果关系,还是转折关系、递进 关系等等 ,从而找出它的重心所在。 3理清句子的“管辖区域” 重要语句之所以重要,就在

7、于它在文章中 所起的作用重要,甚至是关键性的,而且 还处 在重要或关键的位置上,它就在这 特定的位置上将它的作用辐射到整个“辖 区”。由此可见,明确了这一“辖区”范围 究竟有多大,自然有助于正确理解该句子 的含意。 4分清句子的“邻里关系” 在明确重要语句的辖区范围的基础上, 联系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进一步分辨 出与其相邻的上下句之间的意义联 系, 才能对该 句子的含意作出准确、全面的 理解。前文提到的“循章斟酌,依句断意” 就是这个意思,对特别关键的语句,有 时甚至需要联系全篇来理解。这一点极 为重要,考生一定要注意。 另外,善于通过抓关键词 来理解全句的 含意,也是一个简捷有效的办法。在有

8、 些情况下,抓准了关键词 ,全句的意思 也就自然明了了。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对于论述类文章来说,信息主要是指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文中显示观点态度的 语言材料,它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 引述的别人的观点态度等;二是文中用作 论据的叙述性或说明性材料。筛选信息是 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或按照一定的标准 ,经过辨别、梳理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 ;整合信息,就是将从文中筛选出的相对 分散的相关信息集中起来,并进行加工组 合,形成一个较为条理化、系统化的信息 链。 1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一般 论述类文章往往要运用或涉及一些概念 ,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就

9、是文章的重要 信息。 (2)从重要的语句中获取信息。 (3)从引述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论述类文 章中的一些叙述性或说明性材料往往明示 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这也是获取信息 的一个重要方面。 2筛选信息的一般方法: (1)明确筛选 的目的和标准。目的和标准是 筛选 信息的依据,心中要始终装着“标准”这 一概念。这里的标准是指题干的要求或选 项的话题 。 (2)重点对相对、相反、相近的信息进行对 比分析。文中的信息最容易混淆最难以判断 的就是那些相对、相反、相近的信息,理清 了它们的界限,问题 就解决了。 (3)注意信息表述方式的变化。相同的信息 往往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容易造成误解,要 透过语 言形式

10、的外表把握信息内容。 3整合信息的一般方法 (1)剔除多余重叠信息。筛选 出的信息有 的是多余的,有的是交叉重叠的,整合时 ,要进行甄别。 (2)合理加工组合信息。采用要点化的方 式,按照一定的序列将信息组合起来, 语言表述要顺畅 。注意不要遗漏信息, 防止因表述不当而造成误解。 解答选择题时 ,要有整体意识,不论是 整篇文章还是节选 文字,都要当作整篇 文章来看待。拿选项 中的信息点映射式 地对应 原文,避免片面或偏颇。解答主 观题时 ,要有要点化意识和条理化意识 ,尽量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用 切合文章特点的语言来回答。同时要注 意题目的其他限制性要求。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1、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理清文章素材的组合框 架,把握文章思路就是把握文章的思想脉 络或行文线索。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 结构层次,弄清文章段落层次的组接关系 ,掌握文脉的发展方向,破解开头结尾、 过渡照应等问题。 论述类文章的结构层次,从逻辑思维的角 度划分,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 的结构;从文章的角度划分,一般有总分 式、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能够 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并能概括结构特 点;2.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并能理 清层次之间的关系;3.能够在把握结构 层次的基础上,体会文段在上下文中的 作用。 把握文章思路要抓三个

12、词语 :点,线, 面。点,即观点(或关键信息点);线,即 线索;面,即素材。要准确理解这三者 之间的关系,并能理出基本的脉络。 解答题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话题入手,探寻文章思路,把握结 构特点。话题是文章的核心,文章是围绕 话题展开的,抓住了话题,就能提纲挈领 ,理出文章的脉络。 2从关系入手,理清文章的层次。文章 的段落层次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相 承关系,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第 二种是相并关系,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 关系;第三种是相属关系,它包括总分关 系和分总关系。抓住了这些关系,层次之 间的界限就分明了。 3从标志性词语入手,顺藤摸瓜,勾画 线索和结构框架。标志性词

13、语是行文的“ 路标”,沿“路标”前行,脉络自然呈现。重 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标志 性词语和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常 见的标志性词语有:序数类词语、关联词 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等。 解答简答题,首先要弄清问题是针对全文 还是部分段落,是分析综合还是提炼概括 ,把握设问的方向。其次,组织语言要有 考点特色,要紧扣问题的要点。回答选择 题时,要注意选项设置的标准和角度。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是把握文章最关键的 一环,而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就要借助 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做好文章内容要点 的归纳和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是实现语文 阅读与鉴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

14、必须 从以下几个方面达到这些目的: 1抽取关键信息 (1)注意句群的中心句;(2)抓住句群的总 领句和总结 句,明确总领 句、总结 句与 中心句的关系;(3)借助单、复句知识来 领会关键词语 及关键句子的内容;(4)捕 捉关键的指代性词语 ,理解所指代的内 容;(5)借助关联词 来探求文段内容的重 心。 2注意过渡、照应的内容,对文章的理 解要有整体性 (1)利用过渡句对上下文的衔接作用,打 通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联系,使中心思想 的把握能完整统一;(2)注意首尾照应、 代词照应和句子照应。 3归纳中心思想的途径 (1)明确文体特点;(2)洞悉标题 含义;(3) 了解写作背景;(4)理解材料特点;

15、(5)抓 住作者思路;(6)捕捉关键句段。以上所 谈到的方法均为要点式的提示,如果我 们在学习中能有目的地注意这些方法, 真正运用起来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从 这个意义上说,许多平时大家不大重视 的基础知识就应该 成为学习的重点,只 有这样 ,才能够在“用兵一时”的时候感 觉到“养兵千日”的作用。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指的是作者在文 章中所要表达的对社会、人生、自然现象 的认识、理解和感悟,所要承载的作者的 各种丰富的情感,所要展示的作者的胸襟 与抱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就要懂得去把握这种观点态度是直露的 还是含蓄的。 1直露的观点态度 直露的观

16、点态度在文章中许多显眼的地 方就能看出来:(1)通过标题 来体现;(2) 通过开篇的中心句来体现;(3)通过反复 出现的提示性的语句来体现;(4)通过篇 末的总结 性的语句来体现;(5)通过文中 极富感情的抒情句来体现。 2含蓄的观点态度 含蓄的观点态度的把握难度就大一些, 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把握: (1)注意文章所表达内容的象征意味;(2) 注意对文章中修辞格运用的理解;(3)注 意文章使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4)注 意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作者的人生经 历。(一)解题步骤1.作阅读标志 作段落标志 作语言标志 作语言标志 关联词语:“之所以是因为”“不但而且 ”“只有才”“虽然但是”“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