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安全基础知识培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915080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安全基础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环境安全基础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环境安全基础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环境安全基础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环境安全基础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安全基础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安全基础知识培训(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安全 基础知识培训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产生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 面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正发生着急剧的恶化, 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自成体系的环境保护的法规 和标准,这些法规和标准在为各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不 同贡献的同时,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非关税贸 易壁垒,或称“绿色贸易壁垒“; 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国家环境政策的要求,社会公众 的期望,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地球的要求,不断呼唤一个 国际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环境管理标准的诞生。 ISO14001的主要内容标准化

2、的环境管理体系是由5大部分,17个核心要素 所构成:检查与纠正措施 4.5.1 监测 4.5.2 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 4.5.2 记录 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环境方针规划4.3.1 环境因素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4.3.3 目标和指标4.3.4 环境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4.4.1 机构和职责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4.4.3 信息交流4.4.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4.4.5 文件管理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环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impa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 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

3、够具有重大 环境影响的因素。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 policy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 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 提供了一个框架。公司环境安全方针 节能降耗 防治污染 倡导绿色环保 以人为本 消除隐患 关注健康安全 遵守法规 全员参与 实现预防控制 持续改进 不断完善 提高管理绩效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udit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 以评价,以判断 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 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 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持续改进 c

4、ontinual 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 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变 化(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 的所有方面。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ISO14000系列标准,以极其广泛的内涵和普遍的 适用性,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特点主要有 :1、自愿原则2、广泛适用性3、灵活性4、兼容性5、全过程预防组织实施ISO14000标准的意义 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消除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堡垒的需要 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规定的需要 提高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处理污

5、染风险的费用 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贯标与认证有助于提高职工的 环境意识与守法的主动性、自觉性。A 三种时态: 过过去时时:过过去曾造成过环过环境影响的环环境因素; 现现在时时:现现在正在造成过环过环境影响的环环境因素; 将来时时:不可预见预见何时发时发生,将来可能造成过环过环境影响的 环环境因素。B 三种状态态: 正常状态态:指正常运行状态态下的环环境因素; 异常状态态:指出现现意外、异常运行的环环境因素; 紧紧急状态态:指可能或已经发经发生的紧紧急状态态下的环环境因素, 如火灾。 环境因素识别的依据:环境因素识别的依据:六种形式: 向大气的排放; 向水体的排放; 废物管理; 土地污染; 噪音

6、污染; 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及其他环境问题和社 会问题。 环境因素排查表 部门:固体制剂车间 调查人: 复核人: 负责人: 日期:2012年3月序号产品、活动、 服务环境因素环境影响排放/使用 量排放浓 度排放频 率时态 现有控制措 施改进建 议13 全自动高速压 片机运行电能消耗能源消耗 8.2 kw/h正常噪音排放声环境正常物料粉尘排放污染大气正常设备清洁废水 排放污染水体正常润滑油消耗 资源消耗正常OS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篇OSHSAS18000产生原因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生产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社会往往过 多地专注于发展生产,而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劳动者的

7、劳动条件和环境状况的改善。 全球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明显呈恶化趋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推动下出现的职业健康安全 标准一体化。 OS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篇 主要内容持续改进管理评审检查与纠 正措施职业健康 安全方案计划实施与运行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相应法规: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及处理 规定1987年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 规定卫生部颁发的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 坏 的根源或状态。 可理解为危险源或事故隐患 从本质上讲就是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

8、制而导致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露,散发这两方面因素,如液化器,氧气瓶 按导致事故、危害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物理性2)化学性3)生物性4)心理与主观性5)生理性6)行为性7)其他危险源的识别与评 价危险源是OHSAS1800(职业 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危险源的定义 可能造成人员伤 害或职业 病、财产损 失、工作场所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和状态 。危险源的识别 常见的危险源分以下几种类型:物体打击、车辆伤 害、机械伤害、起重危害、辐射、触电、烫伤、火灾、高处坠落、 爆炸、滑倒(跌倒)及其他伤害。危险源的风险评 价公司采用LEC风险评 价法,即按作业条 件的危险性评价法。其公式为D=LEC

9、D为风险值L 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 表示暴露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 C 指发生事故的后果SMP-EO-0002 危险险源辨识识和风险评风险评 价控制程序LECD分值表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险环 境的频频繁程度(E)分值可能性分值频繁程度7完全可能7连续 暴露5相当可能5每天工作时间 内暴露3可能,但不经常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每月一次暴露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1每年几次暴露0.2极不可能0.5非常罕见地暴露0.1实际 不可能SMP-EO-0002 危险险源辨识识和风险评风险评 价控制程序发发生事故的后果(C)风险值风险值 (D)分值后果D值危险程度风险 等

10、级5010人以上死亡500极其危险, 不能继续 作业5(不可容许的)2039人死亡100500高度危险, 需立即整改4(重大的)1012人死亡50100显著危险, 需要整改3(中度的)7致残2050一般危险, 需要注意2(可容许的)3重伤20稍有危险, 可以接受1(可忽略的)1轻伤LECD分值表2012年危险因素清单(含风险评价)其中L: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的程度 C:发生事故的后果 D:代表风险值 D=LEC 单位: 三车 间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源危险源类别现行控制措施LECD风险等级 12压片作业门锁、急停等安全装置失 灵人身伤害设备主操作定期检查1110101提升

11、机升降操作误伤人员 或设备人身伤害,设备损坏 按规程操作1310302提升机升降时加料臂或料 桶坠落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升降系统定期检查,检查料桶卡箍 安装应牢固1310302电源线在地上,保护套管 破损,存漏电隐患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发现保护套破损即更换,同时检查 电源线是否完好,使用过程中避免 踩踏1510503登高开启下料阀等操作, 塑料独凳当踏板易滑倒人身伤害用专用踏板登高,站稳扶好13261粉尘尘肺配防尘用品12121危险源的风险 控制风险 控制首先应考虑消除风险 (如可行),然后考虑降低风险 (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 的根源中或潜在的严重程度),最后考虑采用具体防护设备 和用品。OHSAS

12、18001标准特点 用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式方法,全面规范和改进企 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 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有较强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全面有效推动企业OHSAS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系统 化发展。 体系的运作,实际是对法律法规遵守提供保障。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了系统化、程序化和文 件化,更有利于理解和贯彻。OHSAS18001标准实施意义 各国职业健康安全的差异使发达国家在成本价格和 贸易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只有在世界范围内采取统 一的职业健康安全标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中国加入WTO,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市场和资 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作为成员国也要求国内市场运作和组织按照WTO的 要求进行规范。 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可以增强职业健 康安全意识和知识,提供更为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 降低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风险,减少职工由于疾病 和伤害造成的损失。融 合 篇ISO14000和OHSAS18001的相似点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 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和 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 P计划 D执行C检查A评审* 资料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